大学生兼职法律问题及权益保障研究
时间:2022-12-08 02:58:50
导语:大学生兼职法律问题及权益保障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兼职是大学生增加个人收入、丰富社会阅历的途径之一。目前,我国兼职市场中大学生权益受损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此背景下,探究大学生兼职中的法律问题,提出大学生兼职中的权益保障措施,显得越发重要。
一、大学生兼职中的法律问题概述
大学生兼职时间短、流动性强,这决定了大学生兼职者不能和普通职工一样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致使大学生兼职中的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暂时还没有专门机构处理大学生兼职问题,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款对大学生兼职权益进行直接保护,由此导致部分用人单位推卸责任。按照《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的规定,大学生在校外兼职的行为不适用《劳动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最低工资标准》在适用范围上与劳动法的规定一致,大学生也不属于最低工资标准制度保护的对象。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关于大学生兼职人员的身份认定存在很大争议。在司法实践中,兼职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的雇佣法律关系,被认为是民法上的劳务关系,只能依据《民法》《合同法》来调整。
二、大学生兼职中权益受侵害的成因探究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法律意识淡薄。兼职时不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仅通过口头约定便与用人单位达成合意。在权益受侵害时,难以举证,导致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受到权益侵害的状况急剧增多。调研数据显示,超过半数大学生法律意识不强,缺乏维权意识,遭受侵权后通常选择逃避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这是大学生兼职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的根本原因。在调查中,有十分之一的大学生对此持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遇到兼职问题时不敢向法律部门求助,选择不了了之。(二)学校法治教育不足。各高校普遍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一门必修课,但每周只有一次课程。由于课时原因,教师无法深入讲授,导致大学生对法律的认知程度较低,在遇到问题时难以准确适用法律来维权。虽然各高校基本上都设有大学生勤工助学帮助中心,但主要管理大学生校内兼职,对校外兼职缺乏指导和关注,没有配备法律专业老师,不利于充分保障兼职大学生的权益。(三)兼职中介不规范。《劳动合同法》的修改实施使我国劳动市场更为完善和规范,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在大学生兼职中则更为明显。兼职市场和中介机构不规范,没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和监管机制,兼职渠道不正规,兼职信息真假难辨。目前社会上存在着很多中介机构,他们与用人单位签协议并为其提供劳动力,从中收取提成来实现盈利。有的中介机构是非法的,属于无证经营机构,他们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往往也是一次性的劳务合同。因此,在调查取证的过程中,便会出现人去楼空、线索中断的情形。(四)我国法律不完善。在立法上,我国专门调整大学生兼职问题的实体法缺失。我国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主要有《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现行《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侧重于企业关系的调整,忽视了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也未对兼职行为的法律性质作出明确规定,不能使兼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平等地受到劳动法保护。《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中对用人单位的范围采取列举加概括的方式,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用工形式未做规定,如大学生兼职。由此可见,我国相关劳动法律虽未明确规定兼职大学生可以适用相关劳动法律,但没有明确排除兼职大学生适用相关劳动法律。我国《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学校管理勤工助学活动,学生在校外打工不经学校同意,不适用该管理办法。这就将兼职大学生的权益排除在该管理办法的保护之外。因此可见,管理大学生兼职在法律层面的缺失。实践中,行政和司法机关在处理兼职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纠纷时,将二者的关系看作是劳务关系,援引《民法总则》和《合同法》等法律条款来调整。然而,采用民事法律,调整力度不强,兼职大学生救济途径狭窄。因此,处于弱势地位的兼职大学生在遭遇侵权时往往会选择忍气吞声。
三、大学生兼职中的权益保障措施
(一)强化法律意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用工形式多样化,用工主体多样化,兼职陷阱层出不穷。如果大学生自身能力不能获得相应的提高,那么遇到问题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大学生强化自我防范、树立维权意识,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要通过劳动合同来规定兼职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是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最直接、最确切的证据,也是在劳动纠纷后请求法律援助的重要依据。如果仅凭口头依据,那么在发生争议后,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很难确定,甚至可能由于证据不足而导致劳动争议机构对于举报或者申诉不予受理。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才是对劳动者权利最有效的保障。因此,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法律讲座和法律宣传会,关注普法节目和法制栏目。兼职大学生在权益受侵害时,要敢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必要时求助于法律,积极采取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的保护方法[1]。(二)高校加强引导。一是高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高校可以通过创办法律活动和开设第二课堂等方式,结合现有法律和实际案例具体分析,帮助大学生解决兼职过程中遇到的侵权问题,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二是学校和社会创建相关服务机制,成立由法律老师组成的工作管理机构,鼓励法学专业学生积极参与,提供法律咨询,综合提升大学生权益保障部门的服务水平,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权益保障制度。三是提高校企合作质量,为大学生提供符合其专业实践的平台。专业的实践平台能够提供真实可靠的兼职信息,为兼职学生和企业之间架起一座安全的桥梁,为大学生兼职提供保障。(三)社会严格管理。一是公安部门利用网络技术与用人单位合作建立在线大学生兼职管理中心,利用科技实时管理、监督。大学生通过网上注册选择心仪的工作兼职,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双向选择,既可以保障大学生的权益,也有助于用人单位提高效率、降低时间成本。一旦出现问题,公安部门取证或追责将变得更加容易。二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中介机构的违法行为依法惩戒,严格行政执法。将一些严重侵害大学生权益的个人和公司纳入失信征信体系,列入黑名单,定期在网上公布,严禁其进入该市场。同时,不定期核查其他中介机构的经营资质,核实招聘公司的岗位信息和数量,建立诚信档案征信体系。三是我国社会劳动保障部门应该成立专门的兼职服务管理机构,以保证学生维权渠道的畅通,保障大学生兼职过程中的合法权益。此外,兼职服务机构还应当构建专门的投诉机制。四是企业要与兼职大学生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一方面,以书面形式订立的合同准确清楚,有利于劳动行政部门监督审查,在发生争议时有利于裁判机关进行审查判断;另一方面,书面劳动合同能够增强双方的责任意识,促进合同的各项权利得到保障,义务得到履行。(四)完善国家立法。为了完善国家立法,我们应该明确大学生兼职的法律性质。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存在本质区别。劳动关系是劳动单位与劳动者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而劳务关系则是指平等主体提供劳务和支付对价。二者的区别是:劳动关系中产生的纠纷由《劳动法》来调整;而劳务关系中产生的纠纷主要由《民法》《合同法》来调整。完善现行法律制度,将大学生纳入劳动者的范畴,给兼职大学生一个准确的定位,对相关法律法规适当调整。大学生依法享有《宪法》规定的劳动权,具备劳动主体资格,其兼职行为应当属于劳动法律关系,由《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来调整。多数大学生从事兼职工作时已经达到法定劳动年龄,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用人单位的报酬,理应看作是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如果兼职大学生的劳动主体资格得不到承认,那么他们的劳动权益就不受《劳动法》保护,只能依据民法上的劳务关系来调整对大学生的权益保护。此外,还需要在法律上对一些劳动制度进行详细规定,包括工作时间、报酬结算期限以及工作安全保障和工伤保险明细等[2]。
四、结语
大学生兼职可以增加社会阅历,丰富自我,提升工作能力,为日后的工作奠定扎实的根基。但是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权益受侵害的情况时有发生,在探究成因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兼职中的权益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翠金.大学生兼职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
[2]杨明凤.大学生兼职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研究[J].法制博览,2017,5
[3]谢瑶.大学生校外兼职劳动权益保障的研究[J].法制博览,2014
[4]方永航.大学生兼职劳动保障研究[J].法制博览,2016,1:11
[5]陈福萍.兼职大学生劳动权益的法律保护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
[6]张凤羽.大学生兼职劳动权益保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
[7]王丽丽.大学生兼职法律问题探究[D].青岛大学,2015
[8]罗丹.大学生兼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法律对策[J].法制博览,2015,12:30
[9]张晓峰.大学生兼职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及权益保障[J].山东社会科学,2016,3
[10]江宁.大学生兼职行为的法律界定[J].法制博览,2016,6
[11]蔡璐,郭容,刘莹,朱骏.大学生兼职侵权的法律保护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5,4
[12]张勤.双重劳动关系纠纷案之案例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1,3
[13]赵静.兼职大学生劳动法主体资格探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6
[14]李红刚.劳动法视角下的学生校外兼职权益保护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2018,5
[15]陈福萍.兼职大学生劳动权益的法律保护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6
作者:毛 敏 张春洁 鲁泉麟 单位:三江学院法商学院
- 上一篇:艺术作品线上交易趋势探究
- 下一篇:“网约工”劳动权益保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