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疫情中“舆情反转”现象研究
时间:2022-09-08 04:44:09
导语:重大疫情中“舆情反转”现象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庚子鼠年来临之际,肺炎疫情以极其迅猛的态势席卷全国。造成疫情中“舆情反转”现象的原因为反转新闻的频发、媒体环境复杂、社会焦虑情绪严重、公众媒介素养欠缺等。“舆情反转”会破坏舆论生态环境、降低媒体公信力、加重社会焦虑情绪,对疫情防控和社会治理有巨大的危害。加强媒介管理、加强对舆情风险的预判、培养民众媒介素养以及发挥主流媒体示范作用等均是对重大疫情中“舆情反转”现象治理的有效尝试。
关键词:重大疫情;舆情反转;治理对策
在微博、微信及各类APP等社交媒体的助推下,疫情之下的舆情复杂。其中,“舆情反转”现象较为突出,其引发的负面效应也颇为明显,容易引起媒体公信力的降低、舆论生态的破坏、社会焦虑情绪的加剧以及社会心理和社会心态的失衡,会加剧疫情防控的复杂度,不利于社会心理健康体系的建设和疫情的防控。整顿疫情中的“舆情反转”乱象、规范疫情中的新闻生态是当下我国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抗击疫情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为当下我国社会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1.加强媒介管理,重视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规范
重大疫情中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是党新闻舆论工作中的重要议题,是党和政府英明决策和科学施政能力的反映,是疫情中稳定社会情绪和心态的重要举措,关乎社会稳定和民心安定。面对此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除了官方媒体对疫情进行信息公布和实时报道之外,个别自媒体为了在短时间内争夺用户、吸引流量,不顾新闻舆论工作的职业规范,“蹭”疫情的“热度”,对信息进行模糊化、夸大性的处理。例如在疫情爆发后,各种媒体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的“养生帖”和“抗病毒偏方”,而后又出现大量的“辟谣贴”,造成新闻信息的反转报道,使公众完全颠覆前期形成的即有“认知”,导致舆论反转现象的发生。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正是媒介管理的疏忽以及其从业人员职业规范的欠缺:缺乏过硬的政治素质和媒介素养,缺乏作为“守门人”应具备新闻常识和新闻伦理,缺乏对新闻传播内容的严格把控,缺乏以客观、公正的传播原则开展报道。我国新闻媒体的“党姓”决定了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在坚持党性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传播信息和媒介管理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满足新闻传播规律,又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既要妥善地服务群众,又要正确地引导群众。要想杜绝“舆情反转”现象,应考虑从源头入手,加强对各类传播媒介的约束和管理,对媒体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监督和考核,以提升其职业素养,树立其职业规范。重大疫情下的媒体必须坚持党性,以让广大人民全面、及时地了解事实真相为目的,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进行疫情相关报道。要重视和加强对媒介行业的整顿和管理,规范媒体行业的法律法规;要建设新媒体的准入机制建设,加强对新媒体从业资质的审批,从源头严格规范信息的;要对新闻的首发媒体进行责任制的备案和培训,使其认识到要对自己的信息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负责;建立健全对媒体的监督管理机制,一经发现有异常情况,立刻对首发媒体予以追踪和问责。
2.遵循舆情治理原则,加强对舆情风险的预判
疫情引爆了舆情,舆情又反作用于疫情防控,加强舆论引导工作是打赢疫情防控战的重要一环。疫情爆发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疫情防控中的舆论引导工作。2020年2月10日,在北京调研指导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加强舆论引导工作,要及时权威信息,公开透明回应群众关切,增强舆情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1]。疫情中“舆情反转”现象会引发人民群众对疫情相关认知的混乱,引发媒体环境的恶化,加剧社会焦虑程度,不利于媒体公信力的塑造、社会心理的稳定以及社会对疫情的防控。所以,在坚决杜绝以偏概全、主题先行的虚假性宣传和反转性报道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传播的信息对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的影响,注意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新闻媒介的社会责任之一是使公众情绪稳定而非激发其恐慌情绪。尤其在重大疫情来临时,新闻媒介更是要通过新闻报道向公众提供安慰、安抚情绪,杜绝可能引发更多社会问题的谣言,促使社会秩序的平稳。当前疫情依然处于攻坚时段,如何在众多舆情中快速分辨和排查舆情风险,为抗击疫情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对媒介管理人员、社会管理者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要考验。做好网上舆论工作要树立一定的“问题意识”,要善于观察和监测舆情,主动地对报道和宣传可能引起的社会舆论和社会心理以及潜在的舆情风险进行预判。由于“舆情反转”多具有突然发生及多次反复等特点,相关部门要牢牢掌握对于舆论的主导权,加强对疫情舆情、尤其是网络疫情舆情的实时的动态监测。要抓住疫情舆情防控的最佳时段,在舆情反转之前有所行动,为疫情的防控工作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通过即时掌握疫情舆情以及对疫情舆情进行实时分析能够有效地掌握公众在疫情防控中的需求,及时回应公众对疫情的关注以及对反转新闻的质疑;通过增加令人宽慰的信息减少唤起人们负面记忆的几率,减少公众对未知疫情的恐惧。总之,媒体要在遵循“时、效、度”原则的基础上,以弘扬正能量、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开展“成风化人、凝聚人心”的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工作。
3.培养媒介素养,增强公众对信息解读的控制权
“舆情反转”成因复杂,除了媒体环境亟需改善以及媒体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外,公众媒介素养的普遍低下亦是导致疫情中出现“舆情反转”的原因。媒介素养指的是人们获取、分析及传播信息的能力,简言之是人们使用媒介的能力[2]。媒介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人们对疫情相关信息的识别能力。能否在现存的复杂新闻传播环境中正确看待自身与媒体之间的关系,保持独立思考和分辨信息的能力,有赖于公众具备媒介素养的程度。疫情中“舆情反转”现象产生的主要内部原因正是因为公众在媒介素养领域中的认知和道德方面的欠缺,即在重大疫情扩散中,公众普遍缺失对疫情信息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对信息价值判断能力的缺失。构建一个合理地、良好的舆论环境,不仅是媒体的责任,更是每一个人的责任。舆论学中有一个关于受众的形象比喻:普通公众好比坐在剧场后排、双耳失聪的观众,他们对于正在发生以及将会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他们对于周围的了解仅仅通过媒介的辅助。从这个比喻可以看出疫情中的舆论治理、舆情把握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既要求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严肃地履行自身的职责,又要求普通公众掌握与媒介发展相匹配的媒介素养。培养公众媒介素养的本质是增强其对媒介运用以及对信息解读和控制的能力,只有公众普遍掌握了相关的新闻传播知识,养成了思辨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够在面对反转的新闻报道时不至于困惑,在面对“舆情反转”现象时不至于人云亦云。通过提升媒介素养,公众能够意识到媒介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并且能够分辨出哪些媒介内容是对其认识和理解周围发生事情具有参考价值的。可以通过专题教育、公益讲座等形式加强公众的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其媒介素养水平,增强其对疫情相关信息解读的控制权。此外,在公众中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媒介素养良好的意见领袖和舆论引导人也是缓解“舆情反转”、进行舆情治理的重要举措之一。
4.完善“议程设置”,发挥主流媒体的示范作用
媒体既是信息和观点的提供者,又是它们的传播者,并且具有决定人们想什么的重要功能[3],这种重要的功能即是“议程设置”。公众通过媒介获取信息进而得到一个特定议题,同时通过信息对议题的重要性和背景等进行判断。作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毒肺炎疫情给社会和国家治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引发了国内外舆论的高度关注。面对瞬息万变的疫情以及复杂多元的社会思潮和国际舆论,规范议程设置流程,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发挥主流媒体的示范功能是加强疫情中的舆论治理工作的重要路径。主流媒体是疫情信息正面报道的主力军,在疫情发展带有明显的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适度的、正面的报道能够给公众以巨大的安慰。同时,权威信息的及时传播也能够极大地减少谣言的滋生和舆情的反转。在重大疫情的报道和防疫工作面前,主流媒体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运用自身的采访权,用大量一手的、可靠的信息驱散谣言。事实上,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众多主流媒体记者也在第一时间跟随医疗人员奔赴前线,及时、准确地对病毒传染和疫区真实情况进行了多维度的跟踪报道。此外,主流媒体要加强议程设置功能,可以利用各级主流媒体网络对病毒的来源、疫情扩散的规模等公众关切的问题进行适度的、正面的报道;可以通过连线权威专家、召开新闻会等多种方式向公众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对相关衍生新闻进行信息来源的审核和管控。总之,在当下这个国外疫情严重、严防境外输入病例的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加强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完善其先锋示范作用,对应对无良媒体、占领疫情舆情的制高点以及捍卫主流媒体的权威性与公信力等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在北京市调研指导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EB/OL].2020-02-10
[2]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大众传播理论[M].曹书乐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67
[3]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大众传播理论[M].曹书乐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06-307
作者:朱江 单位:辽宁大学
- 上一篇:疫情时期人类活动对水域景观的影响
- 下一篇:医院内部控制实施存在的问题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