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角下全民健康困境与策略
时间:2022-11-09 10:40:28
导语:和谐社会视角下全民健康困境与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以和谐社会理论为视角,对我国全民健康的困境和策略进行审视,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在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社会要素间存在着种种不和谐的状态,成为制约全民健康工作的主要原因,在对和谐社会内涵的深刻把握下,本文认为,培养健康素养;维护生态生活;坚持健康优先和共建共享是我国全民健康工作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和谐社会;全民健康;困境;策略
健康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全民的健康,和谐社会将是空洞和不完整的,社会发展也是不可持续的。由此可见,全民健康不仅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途径,更是和谐社会本身的诉求。和谐社会是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社会要素间的和谐,其内涵不但是全民健康的重要指导思想,更是为全民健康的推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工作思路。
1.全民健康面临的困境
经过数十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和人民生活发生了日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随之而来的,还有健康影响因素的变化和全民健康的新困境。
1.1生活方式变化导致人自身的不和谐
技术的进步带来的是人民生活的富足和便捷,人们衣食住行、劳动、休闲和社交等的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健康影响的角度来看,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身体活动不足和饮食习惯变化,这两个因素是慢性病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而从相关数据来看,我国近年来的慢性病人数呈现爆发式增长,脑卒中为代表的慢性病及其并发症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首要死因,由此可见生活方式的变化带给全民健康的影响是巨大且危险的。人们不断改变的生活方式看上去是对富足和快捷的主动追求,而实际上却是对技术的被动适应和对人自身价值的消解,生活成为了对物质和感官需要的追求,而不是处于人的平衡和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人自身的发展出现了不和谐的状态。
1.2生态环境恶化导致人与自然的不和谐
生态环境指的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环境要素(包括空气、水、土壤等)的状况,通过几百万年的适应,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环境间形成了和谐共生的关系,然而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大时代下,作为过度攫取大自然资源的后果,人与自然的和谐被打破。如今,环境的急剧恶化已经成为我国每一个老百姓所揪心的话题。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的《201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有25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75.1%。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21.2%。在全国6124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较差级的监测点比例为45.4%,极差级的监测点比例为14.7%,可见,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到了相当危险的境地。现在,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全民健康的根源性因素之一,从已有的研究看,环境污染对人健康的影响几乎是全面的,致病率和致死率近几年还在提高,而且,目前人们就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这个问题还远没有到全部理解的地步,是否还存在其他的、长远的影响人们还不得而知。
1.3社会发展模式导致人与社会的不和谐
早在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就已经得到了重视,因为只有在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财富极大增加以后,人才能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将社会发展的重心放在了经济建设上,由此,生产力得到了有力的释放,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所有人都能感受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实惠。然而,数十年下来,整个社会也逐渐被置于了一个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为中心的发展框架之中,形成了一定的惯性和思维模式。各级政府对GDP趋之若鹜,各级机关都算计着经济效益,教育产业化、医疗产业化、养老产业化,一时间似乎整个社会都是为了产生GDP,然而社会的最基础的构成因素人却不见了,人的发展总是让步于经济发展,连最基本的健康诉求都无法保障。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财富的积累最终还是要以人为目的,社会的发展也必需与人的发展相和谐,否则必然是不可持续的。
1.4管理机制落后导致社会要素间的不和谐
以往,我国健康问题一直属于医疗卫生的范畴,虽然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飞速发展,但仍然无法满足需要,而对社会财富的消耗却已经到了惊人的地步,2010年,我国慢性病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为70%,而这些疾病大多是可以通过干预避免的。因此,能否阻止慢性病“井喷式”发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兴衰。医疗消费具有无限趋高性,再多的财富也会被这个“无底洞”吞噬干净。支持全民健康的社会要素是非常广泛的,体育、教育、环境和食品安全等都是与全民健康密切相关的社会要素,然而,受科层制管理机制的影响,分层管理和部门分割成为我国全民健康推进工作的重大制度障碍,在这样的机制下,与全民健康相关的政策从决策到实施都是在各自部门的封闭网络里完成的,其他部门和社会力量难以介入,无法形成足够的合力。
2.全民健康推进的策略
全民健康的工作无疑是艰巨的,影响因素复杂,牵涉范围广,时间跨度长,这些都给全民健康的推进带来了巨大的阻力。然而,从和谐社会的视角出发,以其内涵重构全民健康的和谐状态,以此,将找到推进我国全民健康的新的工作思路。
2.1培养健康素养,实现人自身的和谐
人类在技术理性的“座驾”里飞速地驶向未来,这个趋势是历史的必然,任何呼吁人的生活回归田园般“诗意栖居”的都是天真加浪漫的非理性情感罢了。借助理性的力量,人类有了能动的改造自然与自身的能力,生活方式的变化也有其历史必然性,否则,此刻人们还居住在洞穴之中。面对现下生活方式对健康的不利影响,与其自我非难式的批判生活方式,不如理性的、主动的适应它更为实际。通过对居民健康素养的培养,我们将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实现人自身和谐的“生活之道”。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办事处对健康素养的定义是:人们在生命全程中进行与医疗服务、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有关的日常活动时,获取、理解、评价和应用健康信息以做出健康相关决定进而维持或提高生活质量的知识、动机和能力。众多研究表明,健康素养的高低与健康结局之间有着直接的相关关系,被认为是维持全民健康最经济有效的策略。从内容上看,健康素养包括健康自觉、沟通决策、自我管理三个方面,也就是说是一种借助外部信息和条件,主动地、能动的维护自身健康水平的素养。提高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将有力的促进我国居民自我健康维护的效率,是依靠群众促进健康的最具成本效益原则的预防措施,同时还将减少环境恶化和医疗不足等客观条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国家的医疗卫生系统、教育系统、体育系统等应该建立与健康素养联结的桥梁,将培养居民的健康素养作为各自系统的主要目标,以实现人自身和谐发展所带来的全面健康水平的提升。
2.2维护生态生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文化积累丰富,传统价值观念持久稳定,在古代,我国主流的哲学思想,从在世的结构来说,是一种古朴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思想,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一种和谐发展,是一种民胞物与的生命状态,讲究人的行为与天地合,与日月合,与四时合,太极拳、八段锦和气功等传统养生方式正是对古人哲学智慧的精辟表达。进入近代以后,受西方军事和文化双重入侵的影响,传统哲学思想收到了巨大的冲击,一种主客二元的,强调主体的人对客体的自然进行改造的世界观开始逐步成为了我国的主流哲学思想。但是,这种伤害并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人类现在已经深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伤痛带给我们的影响,人类现在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在持续下去,我们必需尊重养育我们的大自然,以一种新的,崇尚生态生活的“天人合一”观来规范我们的行为,不仅仅是用一种技术的手段让PM2.5降到某个刻度以下,或者将被污染的水进行过滤消毒,更是要让人类的一切行为生态化,使人的生态生活能够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重归和谐发展之道。
2.3贯彻健康优先,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
在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社会发展情况时,人民的健康状况是往往最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可见,全民健康是社会持续有效发展的基石,这个基石是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损害的。过去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过于关注经济效益,而或多或少忽视了健康建设,人民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我们要积极落实健康优先的理念,切实地把全民的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应该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具体来说,建立“健康影响评估机制”应包含三个层面的机制:首先,现有政策的调整,对已经所实施的政策进行梳理,对不利于全民健康的要进行调整或废除;其次,一票否决,任何新的社会政策、发展规划如果有危害到健康的可能,都需要调整或不能实施;最后,在决策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进行有利于全民健康推进的方案。只有遵循这样的原则,社会才有可能从根本上为人民提供健康的外部环境,实现与人的和谐发展。
2.4坚持共建共享,实现社会要素间的和谐
面对我国错综复杂的健康问题,如果不对现有机制进行调整,充分发挥全社会的力量,全民健康工作是难以取得实质成效的。健康问题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巨大投入,且关系国计民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我国的全民健康建设应该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引入社会力量,共建共享,以社会要素间的和谐促进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首先,统筹协调,针对行政管理部门在协作过程中资源整合难、资源共享难的问题,需要在各级部门间建立协调机制,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整合法律、工商、环保、卫生、教育、体育等部门的资源,全方位的维护全民健康;其次,全程引入社会力量到全民健康建设,现阶段,我国的PPP模式主要集中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制造领域,比如体育场馆建设和全民健身路径设备的采购等,一方面,我国一些地区确实在硬件上需要补上缺口,是应对之举;另一方面,由于前期决策和后期管理的缺席,使得社会力量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只有在政府和社会都是全程参与,信息对称的情况下,政府和社会才能成为真正的伙伴,全民健康的合力才会真正形成。
3.结束语
我国的全民健康问题无疑是复杂的,但在和谐社会的视角下,我们获得了一个解析问题的新角度,同时对于解决目前的困境有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面对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社会要素间的种种矛盾,我们需要紧紧把握和谐社会理论的深刻内涵,培养健康素养,维护生态生活,坚持健康优先和共建共享原则,构建起有利于我国全民健康事业发展的和谐状态。
参考文献:
[1]2016年环境状况公报[DB/OL][2017.6.1].http://www.mep.gov.cn/gkml/hbb/qt/201706/W020170702413860519309.pdf.
[2]单卫华.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及其实践意义[J].山东社会科学.2008(6):149-151.
[3]医学发展已走入误区[DB/OL][2016.2.19].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305/08/28627071_539537445.shtml.
[4]唐增,王帆,傅华.国外健康素养研究最新实践循证[J].中国健康教育.2015(4):393-395.
[5]孙浩林,傅华.健康素养研究进展[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0,5(3):225-229.
作者:颜亮 孙洪涛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上一篇:SolidWorks在工业设计的应用
- 下一篇:广西工业设计智库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