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解民事纠纷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时间:2022-10-12 11:51:36
导语:浅谈化解民事纠纷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加之互联网影响,人们的价值观趋于多样化,并增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进一步加剧了民事纠纷案件的发生,其在现实生活中司空见惯,如若不能及时化解,势必会引发严重后果,直接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本文以相关背景案例为基础,在梳理化解民事纠纷整体思路的同时,着重就其践行策略进行了探究,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和谐社会
从本质上讲,民事纠纷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协调,加之人们的道德习俗和现实生活实际发生摩擦。事实上,近年来,关于民事纠纷的报道层出不穷,并呈现出了多元化趋向,严重危害了社会稳定和谐。在法律规制面前人人平等,为了更好地化解民事纠纷,制定完善的运行机制至关重要。
一、背景案例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是当前全国面临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公证工作基本原则是预防纠纷,减少诉讼。这一原则和建设和谐、服务和谐的政治任务不谋而合,最近我处为张仲文父子纠纷所办理的一系列公证就是为民化解矛盾的一个典型案例。张仲文81岁,老伴李春英于2004年去世,夫妻俩膝下只有一个子女张平,张仲文和儿子张平关系一直不和,老伴去世后,张仲文老人身体状况一直不好,行动不便,全天需人照顾,儿子张平对父亲不闻不问、漠不关心,还保管着父亲张仲文全部积蓄12万元,张仲文生病住院期间,张平不但不尽为人子女孝道,而且当张仲文为支付住院费用向张平索要存款时,突然发现张平未经自己同意擅自支取了5万元,在张仲文的强烈要求下,张平无奈之下为老人出具了借据,内容为“向张仲文处借人民币5万元整,可从母亲李春英遗产中扣除”。张仲文后又多次向张平追要借款均无结果,这件事更加恶化了这对父子的关系,张仲文一气之下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儿子张平退还借款5万元。
在张仲文父子矛盾日益加深的同时,张仲文在生病住院期间因无人照顾,经人介绍认识了护工朱国强,张仲文对朱国强在其住院期间细致、周到的照顾非常满意。于是决定出院后继续雇佣朱国强照顾自己,截至2009年,朱国强照顾张仲文老人已半年有余,老人对朱国强非常满意,便有意与朱国强订立遗赠扶养协议,由朱国强悉心照顾他的晚年生活和去世后的善后事宜,朱国强在全面尽到义务的前提下,张仲文愿将自己现居住的房产中属于自己的部分和应继承妻子的部分遗赠给朱国强所有;在与朱国强达成共识后,便急忙催促朱国强到公证处申办公证,并多次给公证处打电话表达了自己办理遗赠扶养协议的迫切心情。因张仲文行动不便,公证员在上门办证前,也多次给张仲文打电话进行沟通,详细了解老人的想法和家庭情况,并将代为起草的遗赠扶养协议在电话里念给老人听,直到老人满意为止。鉴于老人年事已高,家庭不和,我们请专业摄像人员对公证员上门办证的全过程进行录相。为保证遗赠扶养协议更好的履行,让老人的晚年生活得到保障,我们还与朱国强的妻子刘丽进行了交谈,征求了她对遗赠扶养协议的意见,并制作了谈话笔录。2009年,邯山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认定虽然张平在借据中注明该笔借款可从其母的遗产中扣除,但遗产分割并未进行,且借款和遗产分割是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因此判决张平返还张仲文人民币5万元整。判决书生效后,张平迟迟不返还借款。考虑到自己的身体不好,今后的医疗费和护理费都没有保障,张仲文迫不得已申请了法院执行程序。在执行庭的调解下,张平愿意按照其为张仲文出具的借据中所写,将5万元借款与自己应继承母亲的遗产相抵。
为了保证张仲文、张平父子之间的矛盾彻底解决,执行庭和当事人决定由公证处介入执行程序。因张平母亲生前遗留的遗产主要是和丈夫张仲文共有的一套房产,因此当事人从节省公证费用考虑,欲申办继承权公证,因李春英的父母已先于她死亡,由张平放弃上述遗产的继承权,李春英的遗产由张仲文一人继承,继承完毕后,张仲文和张平私下订立一个借款已与遗产相抵的协议书。当事人把他们的想法告诉公证员后,公证员认为张平的本意是用其继承母亲的遗产与5万元借款相抵,如果让张平作出放弃继承权的行为将不是他的真实意思表示,因此让张平放弃继承权的做法不妥。只有由张平和张仲文共同继承李春英的遗产后,再由张仲文和张平达成协议将张平继承所取得的遗产份额与借款相抵,需办理继承权和协议书两个公证,这样做才符合张平的本意。在公证员耐心地解释下,当事人同意按公证处的意见办理。2009年10月26日,这场持续了一年多的父子纠纷终于尘埃落地。张仲文老人手捧着公证书激动地说:“有了法律保护,我的晚年生活有保障了。”
二、化解民事纠纷的整体思路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迈入了全新的阶段,在提升人们物质及精神生活水平的同时,以激化了社会矛盾纠纷,并呈现出了群体性、突发性等特点,严重威胁了公共安全及稳定。客观维度上讲,在多元化文化价值生态格局下,社会中各种利益和需求趋于多元,构建完善的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尤为紧迫和重要,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事实上,生活中发生的民事纠纷案件不在少数。一直以来,我国践行依法治国方略,并逐步建立了日渐完善的法制体系,有效约束了公民权利义务,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如果将民事纠纷完全交由人民法院解决,势必会增加司法实践难度,以当前我国的司法资源显然难以满足现实需求。而完全由民间自行解决纠纷,又会影响国家对社会的调控能力。因此,构建诉讼和非诉讼并行的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尤为重要。
三、化解民事纠纷,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坚持以人为本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民事纠纷化解工作实效性。在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进程中,法制作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是化解民事纠纷的基础,决定着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属性,对维护社会稳定、规范秩序具有重要作用。新时期,要加强和普及法制建设,提升人们的主观感悟、认同与维护,使之更好地践行于日常生活中,这对预防民事纠纷的发生亦有显著作用。同时,我国司法制度的本质是人民性,相关权利设定源于人民、属于人民,并最终服务于人民。根据我国基本法-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在上述案例中,赡养老人不仅仅是中华传统美德,更是法律赋予人民的基本责任与义务。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要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的主体地位,关心关怀特定弱势群体,必要时进行倾斜性保护,维护法律权威及正义,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另外,值得客观指出的是,单纯地依靠司法管理是远不能达到和谐社会建设要求的,同时还应摒弃“诉讼万能”观念,为当事人提供更加广泛的纠纷解决选择权,节省社会公共资源。
(二)完善相关立法
近年来,我国对于民事案件的相关立法完善建设愈发重视,并相继出台了《关于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决定》、《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等制度文件,为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发展提供了利好环境。但是,客观维度上分析,我国相关现行法制依旧存有许多不足之处。同时,宪法中明确规定,我国实行依法治国战略。因此,新时期,构建多元化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要点在于,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和仲裁调解等非诉讼调解制度,并将人民调解纳入到更加广泛的民事诉讼程序中,同时扩大仲裁案件的范围,提高仲裁调解效率。除却上述这些,本文还建议建立完善的行政调解、行业调解和专业调解制度,促进司法与调解之间的有效衔接机制,鼓励多部门积极参与,真正体现出为民服务的职业本质,进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如上述文案中,公证处在该民事纠纷化解中就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更加专业的角度,帮助张仲文老人解决了后顾之忧,并获得了其由衷的感叹。
(三)发挥法院主导
人民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代表着法律伸张正义,较之其他社会力量,有着国家强制力的保障,在化解民事纠纷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文例中的案件主体张仲文权利受到侵害时,首先想到的是寻求法院的帮助,表明了其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非诉讼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中,法院有权依法加强对案件主体的支持与帮助,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在行使固有审判权利之余,还需加强与其他社会组织力量或机构单位之间的协调关系。根据《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要完善诉讼活动中多方参与的调解机制,规定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委派行政机关、人民调解组织、商事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或其他具有调解职能的组织单独或协同人民法院共同进行调解。在上述张仲文案件中,正是基于人民法院与公证处人员的密切配合,才使得民事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四)发挥公证预防纠纷作用,多种方法灵活运用
在民事纠纷案件处置中,公证机构的介入至关重要,上述背景案例中,公证处的及时、有效介入是化解民事纠纷的关键,解决结果获得了老人的认可,使得该案件得以圆满解决。要充分认识到公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优势,拓展公证工作的领域,提高公证服务能力,在工作中,化解纠纷和矛盾,真正为民办实事。同时,各配合机关单位应主动给予支持和帮助,将民事纠纷影响控制在最小程度,维护社会和谐。在现实生活中,民事纠纷与刑事案件往往只有一步之差。法院在诉讼中可以对纠纷双方进行引导,将纠纷事件导入到非诉讼活动范围当中,以此来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加大法院与公证机构的合作深度,在证据保全、核查、调节、送达等多领域展开合作。最大限度的在公证程序中化解疑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总而言之,化解民事纠纷十分重要,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必备基础。在具体践行过程中,以人民法院为主导,各行政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力量广泛参与,制定完善的民事纠纷化解机制,对推动此项工作进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作者希望相关领域人员,进一步加强对相关课题的研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提出更多有效化解民事纠纷的策略。
参考文献:
[1]人民调解介入行政管理相关民事纠纷化解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以福建省厦门市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为视角.人民调解.2017(9).
[2]许少波.家事纠纷类型化分析.江海学刊.2014(3).
[3]赵旭东.民事纠纷解决中合意形成机制的检讨与反思——以当事人视角下的合意为中心.法学家.2014(1).
[4]努力化解矛盾纠纷保障申诉人合法权益——河北骄傲船务有限公司申请确认民事诉讼财产保全行为违法申诉案.山东审判.2013,29(2).
作者:杨晓宁 单位:河北省邯郸市诚信公证处
- 上一篇:新形势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 下一篇:电视新闻记者编辑在和谐社会下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