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素质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

时间:2022-09-28 08:18:52

导语:大学生素质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生素质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

【摘要】大学生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素质教育能使他们具有稳定的三观及较高的审美旨趣等等,体现在人格的方方面面,和谐社会的构建也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的加入,二者相符相成。

【关键词】和谐社会;大学生素质教育;关系

社会和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而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大批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是我国人才储备中的重中之重,他们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已超过两千万,他们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中受教育程度最高的群体,也是创新的源泉,加强素质教育建设会使他们在具备专业技术之余更快的形成和谐社会所需的三观,形成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使他们能正确的处理人和社会的关系,进而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他们更是先进文化的代表,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也给社会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有助于和谐社会文化基础的形成,并让它对社会文化起到引导的作用。

一、和谐社会的内涵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组成部分内部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理想状态。”[1]和谐社会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首先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自然社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处理好这类关系是事关人类自我提升、与世界良好发展的前提,处理好自然资源的和持续性发展和利用迫在眉睫。其次体现在任何社会的和谐,人的一生也是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其次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表现在人是社会组成的基础,社会和谐的前提是人的和谐。最后人与自身的和谐相处,人的个性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与自身和和谐体现在人格的健全,这是正确处理、发展人与社会、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基础。

二、大学生素质教育目前面临的问题

(一)环境复杂多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多种社会思潮传入我国,这给素质教育带来了多重困难。主要表现在:第一,信息多元化的冲击。互联网的开放性促进了多种文化的交流,给各种社会思潮提供了一个平台,这导致了文化的良莠不齐,由于大学生群体处在三观的定型、定性时期,社会经验缺乏,容易被影响,因而价值取向产生偏差。第二,传播虚拟性的挑战。由于传播信息渠道的便捷和准入规则较低,所以不良社会思潮存在“被放大”风险。在生活中,人们利用虚拟的角色来沟通,限制较少,所以造成各种的传播,一些错误的观念和主张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在上大肆宣扬。1.教育主体权被削减。如今海量的碎片化、多元化信息,加之受众群体认知水平各异,导致教育主体权被削减。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若不能及时更新知识储备,便不能准确把握教育对象的兴趣点、准确甄别错误信息及有效的进行舆论引导,那素质教育的实效性便要大打折扣。2.教育对象认同度较低。认同这一概念源于心理学,主要分为两种: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自我认同就是追求自我统一性和自我连续性的感觉;而社会认同则是“个人的行为思想与现实社会所要求的规范或社会期待趋向于统一,表现在三个层面,即价值认同、角色认同和工作或职业认同。”[2]素质教育对象要求的认同是自我认同与社会同的统一。在当下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人们之间的交流方式依靠数字化的信息方式,比如:微信、QQ、邮件等等,虚拟的、多元的、难掌控的信息对素质教育客体进行长期的影响,受教育者价值取向会逐渐偏离。

三、和谐社会大学生素质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建设和谐社会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一体两面相辅相成的关系,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力度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而社会环境的和谐又给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一)大学生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首先,大学生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谐社会的构建在宏观层面需要各个社会阶层的和谐,需要国民素质的提高与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在之中扮演接班人与建设者的角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其次,大学生是社会稳定发展的有力群体。社会稳定祥和的氛围是人民群众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现在我国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社会稳定是重中之重。大学生是素质较高的群体,同时也面临着时代所赋予的任务,他们是促进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群体,承担着促进社会发展的任务。第三,大学生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群体。当代大学生具有对知识和政治的敏锐性,同时又具有进取的心态,对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干劲,同时,他们还非常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对道德失范现象能够及时反馈,这些时代和自身赋予的原因,造就了他们能够具有主动性的承担起了和谐社会的建设任务。(二)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的塑造功能。第一,素质教育具有育人的功能。素质教育的工作对象为人,素质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确立现代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观念,促进人格发展完善。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人文欣赏水平是在长久的教育过程之中,通过正确的引导、教育形成的,具有健康的心理品格和优良的道德品质。第二,素质教育具有协调的功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解决人的思想意识问题,通过说服、劝解、调节等办法,力求让人们能够主动的适应、改变客观事物,并随之变化和发展,使不同的主体在面临不同的问题时,能够合理顺畅的解决,不采用过激的办法,主要体现在协调人们的利益、心理和客观事物的相处。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对社会有着更为敏锐的触觉,因此素质教育体现的协调能力,能够使大学生在面对此类困境时,能够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进行正确的自我调控,冷静的对问题进行判断,争取做出相对正确的抉择,避免消极、过激的思想和行为。第三,素质教育具有导向的功能。国家提倡的思想理论,在经过素质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被人们群众接受,并且内化为行为的过程,同时引导人民群众,向往、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质,在日常生活之中能够作为行为准则,继而发生效力。在大学阶段坚持素质教育,使大学生具有较高审美和相对稳定的三观,可以使他们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对各种错误思潮提出异议并反驳,与党和国家保持高度一致,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形势下,高校需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素质与专业技术皆具备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莉.论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7(9).

[2]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版社,2006:125.

作者:赵丽 单位: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