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敬老养老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时间:2022-11-16 08:55:49
导语:尊老敬老养老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敬老的落脚点在于养老。我国正在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体比例不断提高,呈现出来老龄化、高龄化、伤残化、空巢化等特征。如何妥善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不仅是推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我国目前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试从观念、制度、技术、个人层面对目前的养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于目前养老问题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尊老敬老;养老;和谐社会
根据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约为17764万,占我国总人口的13.26%[1]。按照我国的人口基数,再加上每年递增几百万老年人口,这预示着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将长期处于老龄化社会。随之而来的老年人问题成为了我国需要重视的问题。由于我国是在经济转型阶段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因此在尊老敬老和养老问题上显露出了一些漏洞和不完善的地方。
一、尊老敬老的重要性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国正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社会人群比例不断增大,呈现出老龄化、高龄化、伤残化、空巢化等特征。我国目前正在建设和谐社会,这就要求国家必须能够妥善解决各个社会群体的矛盾。老年人是社会人群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也是矛盾比较突出的一个群体。因此,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妥善处理和解决老年人的问题,是推进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一环。尊老敬老包含社会和家庭两个层面。从社会层面上来看,尊老敬老指的是社会人群对于老年人的尊重和敬爱,包括在行动上帮助老年人,在心理上尊重老年人等。这个层面更多的是对待老年人的态度问题,即精神上的尊老敬老。从家庭层面上来看,尊老敬老除了包括对待老人的态度问题,还包含养老的部分,即物质层面的尊老敬老。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和睦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养老是尊老敬老的基础,可以说,尊老敬老的落脚点在于养老。如果子女都不能很好地对待自己父母的养老问题,尊老敬老就会失去根基。老年人是社会中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也是必须高度重视的群体。不解决老年人的问题,年轻人则有后顾之忧,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这是国家应该重视的问题。但我国是在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化服务程度较低的情况下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因此我国目前的养老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二、我国养老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家和社会的重心在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上,从而造成了对部分社会群体问题的忽视,尤其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我国目前在养老的观念、制度、技术和老年人自身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和完善的地方。
1、在观念上不重视老人
“一个民族的文明质量可以从这个民族照顾其老人的态度和方法中得到反应,而一个民族的未来则可以从这个民族照顾其儿童的态度和方法中预测。”[2]目前我国社会和家庭呈现出不重视老年人的态势,究其根本,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从社会层面来看,由于老年人不能再从事社会生产的相关工作,导致老年人易被社会忽视。大多数老年人退休以后,由于身体原因赋闲在家,因此在社会看来,他们的价值大打折扣。而整个社会更关注能够创造物质利益和社会价值的年轻人,往往忽视了老年人。其次,从家庭层面来看,对老年人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家庭小型化弱化了家庭养老的功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结果往往是一对夫妻同时需要赡养四个老人。通常情况下,年轻人的大部分精力都在事业和孩子身上,很难再有多余的精力去照顾到老人,从而不自觉地忽视了老人。再次,从社会群体层面来看,同样是不从事物质生产的两个群体:孩子和老年人。社会和家庭对于孩子的重视程度要远远高于老年人。由于孩子的未来是可以被培养和预估的,社会和家庭认为对于孩子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而老年人的价值已经得到了变现,所以社会和家庭认为老年人的剩余价值较低,不值得太多投入。因此相对于孩子来说,老年人是被忽视的群体。
2、制度保障有待完善
由于我国是在“未富先老”情况下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经济基础薄弱,社会服务化程度偏低。在此背景下,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也显露无疑。首先,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覆盖范围窄,保障水平低,城市和农村差异较大。从养老金方面来看,非正常就业和未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老年人,缺乏稳定的养老金,生活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其次,国家在医疗保险方面资金投入不足。虽然根据数字显示,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已经覆盖到全国12亿人口,但依然有很多老年人尤其农村老年人由于经济原因无法享受到医疗保险。而且我国当前的很多养老机构没有与医保挂钩,导致很多老年人无法享受到医保报销[3]。
3、缺乏社会资金投入
目前的社会养老机构分为公办和民办两种。老年人的数量持续增加,社会养老机构供不应求。虽然这样,依然存在很多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低,入不敷出的情况。与公办养老院相比,民办养老院存在以下问题:(1)硬件设施差。大多数民办养老院都是租住的房屋。由于租住期限只有20年,导致很多养老机构负责人不愿意在硬件设施上投入太多。(2)资金压力大。由于民办养老机构是自负盈亏。前期资金投入巨大,后期只能靠入住的老人所交的费用维持养老院的运营。由于缺乏足够的后续资金投入,导致很多民办养老院无法生存。(3)工作人员素质普遍低。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从社会招聘的低学历人员和下岗职工。由于这些工作人员文化水平偏低,缺乏系统的的培训,对于关心、照顾老人意识不足。因而也频频传出敬老院工作人员殴打、虐待老人的消息,引发了社会大众一片哗然。虽然存在以上情况,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社会资金投入,很多民办养老院条件相对较差,无法提供更好的服务。
4、老年人自身的问题
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已初步建立。很多老年人仗着自己年龄大、资格老,倚老卖老,做出很多有失身份的问题,引起年轻人的反感。首先,部分老年人行为不规范。从社会层面来看,一些老年人认为自己年龄大、资格老,年轻人就应该处处让着自己。比如部分老年人认为乘公交车时年轻人就应该给自己让座,如果不让座就是道德低下的表现。更有甚者主动要求年轻人给自己让座,如果不让座,就恶语相向。此类事件导致很多年轻人对一些老年人很反感,觉得老年人不值得被尊重。从家庭层面来看,部分老年人本位思想严重,认为自己是一家之主,子女都必须听从自己的想法。如果子女违背自己的意愿就是不孝。甚至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经常跟子女的想法对着干,导致很多子女开始疏远自己的父母。其次,老人失德的事件时有发生。2006年的彭宇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影响了老年人的利益。很多年轻人担心向老年人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遭到老年人的诬陷,从而不敢去帮助老年人。之后一段时间,各地发生的类似事件进一步导致年轻人对老年人抱有戒心。此类事件集中反应了老年人的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三、针对尊老敬老养老问题的对策思考
老年人不仅是家庭的财富,也是社会的财富。虽然他们已经不能再继续为社会创造物质利益和社会价值,但他们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经验,这些对于年轻人来说都是宝贵的。树立尊老敬老观念,妥善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对于家庭和睦、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从观念、制度、技术和个人四个方面入手,解决我国的尊老敬老以及养老问题。
1、大力普及“孝”文化教育,弘扬正确的尊老敬老养老观念
首先,加强中小学“孝”文化教育。邓小平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儿童在中小学期间,没有建立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教育可以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只有从小培养他们孝敬父母、孝敬老人的正确观念,才能从根本上唤起整个社会对“孝”文化的认识。其次,大力弘扬尊老敬老养老观念。从社会层面来看,社会物质财富是通过一代代人的积累实现的。老年人曾经为了祖国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大量的贡献,他们理应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年轻人的尊重。从家庭层面上来看,世界上唯一无私的爱是父母对于子女的爱。父母将子女拉扯大,为子女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当父母老了,子女理应尽到赡养老人义务。
2、大力发展经济,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和社会保险制度
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体制和社会保险制度是解决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我国是在“未富先老”的背景下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经济基础薄弱,社会服务化程度偏低是我国目前的现实,短期内无法得到有效改变。发展才是硬道理,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要大力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大幅度提高国家财富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在社会养老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保险制度,有效地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
3、以政府为主导,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养老事业,形成产业化
我国目前经济并不发达,经济基础较差。政府在养老事业上投入的资金自然也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由于社会资金的逐利性决定了这部分资金只会投入到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领域,所以政府应该在对这部分社会资金进行引导,使其流入到社会养老领域。首先,政府应该在政策上给予支持。(1)在税收上做减法。社会资金投入养老事业,不仅可以促进养老事业的发展,还可以缓解政府的压力。政府应该对于养老事业降低税收标准,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养老事业。(2)在财政补贴上做加法。虽然社会养老机构的缺口很大,但是由于社会养老机构投入大、回本慢、风险大的原因,很多社会资金望而却步。对此政府应该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降低社会资金投入养老事业后的风险。其次,应该大力发展养老事业,使其形成产业化。养老服务产业是一个正待开发的市场。全国老龄办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城市居家养老家政服务和护理服务两项,2010年潜在的市场规模达到1300亿元,2020年将超过5000亿元,养老产业从业人员将从2010年的2000万人激增到2030年7800万人,提高就业率约2%以上。如果按照老年人口与护理人员3∶1的比例配备,仅此一项就能增加就业1000多万人。[4]市场一旦形成产业化,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员就业。再次,发展老年人护理人员职业化教育,培养大批专业人才。目前我国老年人的数量呈加速上升趋势。预计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6亿,约占总人口的16.7%,其中需要长期照料和护理的老年人将占到19.6%,近4000万。假定按照1:4的护理人员配置,需要1000万护理人员,但持证者现在只有2万左右。不仅如此,护理人员的周转率非常高,很多老年公寓的人员周转率高达100%,个别老年公寓甚至高达140%。[5]对此,政府部门需要鼓励和引导专业学校的设置相关专业学科,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
4、加强老年人道德教育和法制建设
首先,应加强老年人的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水平。老年人的道德问题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通常人们认为老年人社会经验丰富、辨别是非的能力强,在道德方面不会出现问题。而现实情况却不是这样。部分老年人由于退休之前身处要职,使其习惯于以自我为重心,对他人发号施令。当其退休以后,环境的落差使其无法适应,进而产生了寻找道德支点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对此社会有关部门应该重视并加强老年人的道德教育,使其纠正错误的观念。其次,应该进一步加强针对老年人的法制建设。目前针对老年人失德的行为,执法部门往往会考虑到老年人的年龄问题,然后仅仅对其说服教育。这是远远不够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果在法律面前,老年人可以获得一定的赦免,反而会纵容部分老年人继续做出失德的行为。尊老敬老和养老问题的解决反应了一个民族对于历史的尊重,也反应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同时,尊老敬老实际上是对老年人为国家、社会和家庭付出的一种肯定,是对他们的感激,也是对他们的爱。老年人对年轻人的尊重也是一种爱。如果社会上的老年人和年轻人互敬互爱,必将会大力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作者:杜巨昌 王银凤 单位: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
[2]熊必俊:《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性发展》[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192).
[3]方丽娜:《老年社会伦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11.
[4]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5]慕光宗:《我国机构养老发展的困难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
- 上一篇: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成本控制和核算
- 下一篇:和谐社会中新闻媒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