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对产业结构的意义
时间:2022-01-22 04:01:19
导语:和谐社会对产业结构的意义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产业结构趋同的理论概述
根据产业发展周期理论,所有产业的发展都经历几个时期:实验时期、迅速发展时期、衰退和停滞时期、发展速度减慢时期。就同类产业来说,各地区的发展时期不同,发展速度不一致,后进入地区就可以直接进入这种产业的迅速发展时期,这种后发优势导致了产业结构趋同。第二,区际趋同理论。新古典区域经济理论与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趋同的趋势。R塔穆拉建立了一个内生增长模型,强调知识和人力资本在缩小区际差距中的作用,试图说明人际、区际与国际的收入趋同。而产业结构趋同是区际趋同的一个集中表现。第三,市场竞争理论。对企业家来说,要竞争就要重复生产,如果没有重复的生产就没有了竞争,将估量差不多达到饱和的行业,还能否生产出低价质优的产品来参与竞争。认为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不合理的理论基础:第一,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告诉我们,只要一国(或者区域)内部两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与另一国(区域)内部两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不一致,就有了贸易的基础。对于任意一国,其比较优势都在相对价格较低的产品上,出口相对价格低的产品,进口相对价格高的产品,境况会变得更好,达到互惠互利。产业结构趋同的一个表现是区域之间贸易受阻,各区域生产分散,专业性不强。第二,规模经济理论。每一行业的生产只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业结构趋同下的生产分散广布,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和生产能力过剩,而且还限制技术进步,不利于产业结构的高度发展。经济发展其实就是一个专业性不断加强的过程,生产只有在一定规模上进行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第三,行政体制弊端说。因行政区划分割而形成的行政壁垒对区域经济形成了一种刚性约束,这种(行政区经济)人为地割断了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资源、部门与部门之间、技术、人才、资金联系,在损失了地区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同时,形成省际之间、区际之间产业结构,尤其是工业结构趋同倾向,严重损害了经济的分工效益、产业结构效益和规模效益。
二、关于产业结构趋同的几个认知问题
1.工业结构趋同≠重复建设+生产能力过剩长期以来,由于国内需求不同,供给结构不合理,各区域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确实存在,但产业结构趋同表现出来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与整个经济环境有关,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整个社会的制度安排。在整体经济运行良好时,虽然不存在生产能力过剩,也可能会存在产业结构趋同;相反,在日本,这种产业结构趋同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但重复建设和生产能力过剩现象并不严重。2.产业结构趋同≠效率低下产业结构趋同有其客观性:(1)资源禀赋的相似性。我国在资源的种类和丰度在许多地区具有相似性,使得地区产业结构存在着相似性。(2)交易成本的存在。理论上讲,各地区应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而交换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但这客观上存在着交易成本。(3)由于产业或产品的周期及行业发展的特点决定的产业结构趋同。效率低下是指在既定的资源和技术约束条件下生产没有达到最优状态。人为因素所形成的产业结构趋同不一定产生效率,相反政府所采取的产业政策所导致的产业结构趋同却是十分有效。同时,产业趋同也能促使企业在市场压力下不断地改造技术,更新产品,推动产业升级、转移与企业跨行业、跨地区的横向兼并和联合。3.产业结构问题≠完全是政府的事产业结构状况是政府、企业和个人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总是把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寄托于政府的经济干预,显然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思维。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但政府的作用应该限于宏观上的制度安排,而不能介入具体的经济行为,否则破坏“看不见的手”正常发生作用,使价格信号发生误导。
三、对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趋同现象的几点建议
1.我国产业结构趋同化界定和测度的指标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对我国产业结构趋同化程度的判断准确与否从根本上决定了国家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准确性。2.对我国产业结构非合理化趋同存在的问题,其解决根本途径在于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保证企业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
作者:梁振利单位:东丰县委党校
- 上一篇:构建林区对和谐社会的作用
- 下一篇:教育局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