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科学发展观与党性建设

时间:2022-05-24 03:37:09

导语:浅析科学发展观与党性建设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浅析科学发展观与党性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共同进步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党坚持实现马克思主义最高价值理想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和最高体现,对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具有决定性意义。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理想,它以以人为本为基点,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目标,指明了如何实现共产主义的现实道路。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对党的先进性特别是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全面提高;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科学发展观把党的历史使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崇高理想结合起来,使“三大规律”得到了有效统一,丰富了党的先进性内容,使党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时代与发展的需要。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是推动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拓展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思路、内容和视野,还对党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首先,党的先进性建设要围绕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来进行;其次,要体现与时俱进,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再次,党的先进性建设要围绕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坐标进行。科学发展观就中国“为什么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进一步的阐述,特别强调了自然、经济与社会客观规律的协同遵守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是新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科学的价值导向。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必须把其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重大战略任务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先进性建设要紧紧围绕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并从多方面为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艰巨且复杂,不仅要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必须具备很强的战斗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还需要党的先进性建设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团结党组织和党员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也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内在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坚持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并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求发展的长远规划、政策措施和实际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主要体现为其优良的作风。因此,在全党树立和弘扬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良好作风尤为重要。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认真贯彻“两个务必”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做到任何事情以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为基准,对于符合科学发展观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全力以赴,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坚决改正。在党员队伍中积极倡导与时俱进、无私奉献、科学发展、大胆创新等优良作风。坚持从严治党,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良好的党风政风把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同时,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不断把科学发展观所蕴涵的精神和所体现的文化转化为党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组织作风。作为执政党,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机制保障,是我党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制定、改革和完善制度机制中,融入科学发展观中包含的以人为本理念和科学、民主、法治精神,以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落实,确保党员干部在决策实施过程中,真正做到以长远眼光谋划发展,以全局意识统筹发展,以科学态度抓好发展,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同时,在各项评价体系中做到全面、科学,公平、公正,予以正确的引导。随着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已营造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良好舆论环境,广大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统一了思想上、深化了认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意识在各地逐步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已成为各地各部门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并带来很多崭新的变化。这充分证明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所带来的效果。先进性建设是我党在基本实现小康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伟大工程。把科学发展观化为自觉行动,积极应对当前我国面临的各项挑战,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本文作者:陈红竹工作单位:西华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