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生态文明观念和自然共和谐

时间:2022-12-27 09:57:00

导语:建立生态文明观念和自然共和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建立生态文明观念和自然共和谐

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党的十六大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次在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关键阶段,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的新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它作为一个重要特征,和“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并列提出,这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对小康社会目标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同时展现出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是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做出的一个庄严承诺,对其重要性和战略意义,我们应该有更深的领会和感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我国的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但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我们也为生态环境的破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的祖先就主张“天人合一”,向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然而,在现代文明社会里,人类在追求“金山银山”的同时,却逐渐丧失了对生态环境的敬畏,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物种灭绝、森林锐减、土地沙漠化、能源短缺、战争的破坏等诸多问题,已向人类响了生态警钟,环境危机,已经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自然灾害已夺去了数以万计人的生命,并造成了成千上万人无家可归。如果再这样下去,人类将生活在“幸福”和“坟墓”之中。是持续发展还是自我毁灭。毫无疑问,我们应当刻不容缓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与破坏。

没有生态文明,我们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我国现在达到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人类终将面对“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容纳、社会难以承受、发展难以持续”的窘境,我们再也不能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发展指数上去了,幸福感受却下来了,只有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全面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发展,才能符合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才能符合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我国不断完善发展略,在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人们的消费观念、价值观念、环保意识都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真正体现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生态文明的世纪,前半世纪是我国发展的关键阶段,后半世纪是我国发展的转拆点。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首先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大力完善生态文明制度。近年来,在实现人与自然共和谐的基础上,我们始终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实施“依法治国”的同时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重要位置,并将相关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各级机关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中;对生态环境加强管理、严格执法、通过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甚至责任落实到人等手段对生态环境加以利用和保护,走绿色发展之路,真正做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互利双赢。其次加强生态文明道德建设。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加强生态道德建设,建立完善生态道德教育机制、强化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的生态道德体系,支持、鼓励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态文明活动,利用各种渠道、方式、增强人们的生态忧患意识,保护环境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最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生态文明实践活动要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教育性,使人们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全国某些城市开展的“无车日”活动,他们通过环保出行,倡导的是一种健康、文明、节俭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消费方式更是一种生态文明。还有各种现代农业园建设,他们利用生态的方式进行生产,有利于环保,更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市场空间很大,效益也就很好。

总之,人类只有善待自然,自然就会善待人类;让我们携手共进,爱护好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在全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璋之间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共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