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满意度研究论文
时间:2022-09-17 04:08:00
导语: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满意度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文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现实问题,这给与之密切相关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一系列新挑战。从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的角度,分析已有研究的现状,进而提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利于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最终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质量和效率。
论文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工作满意度;问题
“十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此,各大高校都十分注重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初步建立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就业制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经过十多年的实践,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工作体制,其指导内容、方式、对象、目标等已较为完善。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新的就业形势下,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着一系列与之不相适应的地方,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生机与活力,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偏低。因此,如何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度,充分发挥就业指导工作的最佳效能,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高校锐意改革的新课题之一。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及其满意度状况不容乐观:问题提出之源
任何问题的提出必然有多方面的原因,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亦如此。
首先,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2008年559万,2009年预计大约610万),以及城镇新增劳动力的持续增长、金融危机下失业人员的增多、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快速转移等“多峰叠加”的局面,使得社会总体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其次,就业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千家万户,是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当代大学生的身上寄托着无数家庭的希望,他们的就业问题,是关系成千上万家庭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业也是当前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求职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他们的求职经历将影响其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态度。高校毕业生是文化层次较高、活动能力较强、影响较大的一个群体,能否最大程度地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使他们充分就业,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第三,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直接相关的就业指导工作已进入人们讨论的视野,并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由于高校不能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教育部曾于2003年出台了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字[2003]6号)。文件明确提出:高校年度招生计划安排要与毕业生就业率适度挂钩,对就业率明显偏低的高校要区分情况,原则上减少招生、控制招生或调减增幅;要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日常教学。因此,如何通过合理的优化配置,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度,充分发挥并创造就业指导工作新价值的效能,是高校管理工作的关键和核心要素。
第四,工作满意度研究在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中已经有较长的历史,其理论成果对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最佳效能的发挥具有借鉴价值。关于工作满意度的研究最早始于Hopp0ck。
Hoppock于1935年最先提出工作满意度的概念,认为工作满意度是员工心理与生理对环境因素的满意感受,即员工对工作情境的主观反应。研究表明,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水平将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员工的健康程度,甚至影响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直接或问接地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有关,而研究高校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就业指导人员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将有助于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绩效。
综上所述,正是上述原因,引发了作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以及当前就业指导工作的低效性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关系的思考。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最终目标在于提高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度。因此,作者试图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公务员之家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及其满意度研究现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围绕高校毕业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等关键词,作者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时间跨度为1997年~2009年),结果发现,从总体上来讲,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方面的研究
西方学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解释主要基于“过度教育”(Overeducation)理论。20世纪70年代,“知识失业”现象首先在大力发展教育的印度出现,随后蔓延到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知识失业”现象引起美国一些学者的关注和思考,形成了解释这种现象的“过度教育”理论。国内学者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因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从毕业生劳动力的供给出发展开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又可分为两派:部分研究者将就业问题归咎于1999年以来的高校“扩招”,认为毕业生数量的急剧扩张导致了供大于求;还有部分研究者则从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出发,认为“扩招”本身没错,但“扩招”的结构没有处理好,因而导致了人才的供求错位。第二,从毕业生劳动力的需求出发进行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等方面探讨社会的就业总形势对毕业生就业构成的影响。第三,从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出发进行研究。主要是运用劳动力市场搜寻理论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探讨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分割特征对毕业生就业构成的影响。
(二)就业指导工作问题方面的研究
根据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变革,教育部和各省市教育厅(教委)及部分高校先后编辑出版了部分大学生就业指导丛书,宣传就业政策,开展就业指导。这些丛书的内容大致相同,主要包括: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变革;大学生就业程序与技巧;劳动合同与就业协议书;职业生涯设计;如何获得就业信息;就业心理以及创业,等等,其中就业心理部分主要说明就业过程中如何防止焦虑、克服自卑、战胜挫折、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等内容,但对于国外盛行的心理测试及其使用方法并无详细介绍。
与此同时,还有许多实际工作者根据自身的实践,探讨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如:陈大尧认为,如何改革高校毕业生的人事、户籍和分配制度,如何突破传统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做好促进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是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三大研究课题。夏科家结合上海市2000年高校学生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认为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能满足学生迅速增长的需求,学生满意度低,提出就业指导部门应正确定位,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加强对学生自主创业的研究与引导。唐瑛认为要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建设。
王世民认为要转变观念,建立以服务为理念,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毕业生为核心职能,以创造必要的毕业生就业环境和条件为根本任务的服务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王适英针对目前就业指导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提出要对就业指导人员加强岗前及在岗培训。胡亚娥和郭江平等人认为,就业指导应由“临阵磨枪”转变为“长期备战”,推行全程就业指导模式。此外,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就业观和就业心理问题也是部分学者的研究内容。申勤俭、李娜对南京工业大学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存在就业期望值过高的现象。郑安云针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缺乏自信、求稳求全、盲目攀比等心理问题,提出毕业生要确定合适的抱负水平,拓展知识面,充分认识自我,积极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的就业情绪。
(三)工作满意度问题方面的研究
随着现代管理思想的逐步成熟,应用心理学家尤其是管理心理学家越来越重视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国外关于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大量集中于结构和影响因素方面,如Vroom的七因素论,Friedlander的三因素论,以及影响较大的Smith、Kendal&Hu.1in的五因素论。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探讨了人口学统计项目、组织规模、组织气氛、领导行为、职业声望以及工作压力等心理与环境因素。Vroom(1962)认为工作满意度应该有七个构面,即组织本身、升迁、工作内容、直接主管、待遇、工作环境与工作伙伴。Smith、Kendall&Hulin的五因素论提出工作满意度应该包括工作本身、升迁、薪水、上司及工作伙伴等五个方面。ArnoldFeldman(1986)认为,工作满意度应该包括工作本身、上司、金钱上的报酬、升迁、工作环境与工作团体等方面。
目前国内关于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工作满意度构成的分析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上。工作满意度的结构和影响因素有时是一致甚至重叠的,有时是不一致的。结构研究主要是从理论上确定工作中的关键维度或主要的工作要素,是宏观的。近20年来,我国一些学者对教师工作满意度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如:陈云英、孙绍邦(1994)对教师工作满意度进行测量研究;冯伯麟(1996)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结构进行因素分析,提出自我实现、工作强度、领导关系、工资收入和同事关系等五维结构;张忠山、吴志宏(2001)的研究表明,学校领导的行为会对教师工作满意度产生深远影响;杨化冬、时勘(1996)对于教师生活质量进行了研究;另外,徐富明、申继亮(2001)则研究了我国教师工作满意状况的变化趋势。
从总体上看,有关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比较多,但专门针对高校教师的研究较少。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及其满意度亟待解决的问题:已有研究的不足
综观以往的研究成果,作者发现,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变迁过程中愈益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人口学、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关注的焦点。从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趋向上来看,学者们的研究视角逐渐由宏观转向微观,并开始了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方面的研究。但就目前已有的研究来看,尚存在诸多问题:(1)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研究较多,但主要集中在关于高校就业指导的现状及其对策的研究方面,且内容重复,独创性研究不够。(2)在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实践研究上,目前的指导还停留在人职匹配理论阶段,具体操作问题主要集中在就业政策宣传、就业技巧指导和就业信息传递等方面。(3)在研究的时间段选取上,“事后补救”性的研究多,前瞻性的研究少。多数文章是在某一问题出现时才去研究它的原因和对策,很少有预见性的研究。(4)现有的研究大都局限于就业指导工作本身的范围,缺少学科间的借鉴和吸收,创新余地不大。(5)对于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非教育领域,偶有的涉及教育领域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也大多来自基础教育领域,针对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较为鲜见,特别是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方面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因此,作者建议,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应突破现有研究的局限性,从微观的视角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度现状进行探究,分析当前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调查分析的结果,探索影响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的各种可能因素,进而拟定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的策略,以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最终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效率。同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的研究还应综合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及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以联系和发展的眼光来探索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其规律性,进一步转变、更新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观念,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最终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 上一篇:市场管理客户经理管理论文
- 下一篇:多媒体法学教学中远程教育运用论文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