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群众基础社会要求论文
时间:2022-05-23 05:52:00
导语:志愿者群众基础社会要求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志愿者服务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志愿者服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志愿者服务活动仍需进一步倡导和完善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责任意识的体现、我国的志愿服务作为伴随改革开放出现的新生事物、从事志愿者工作的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参与志愿者服务,既是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也是在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志愿者行动通过群体的志愿行为能够形成一种舆论影响力、志愿行为已经被定义为个人时尚的生活方式、全国各地还普遍存在着程度不同的被动参与志愿服务的问题、志愿者在公益活动中存在受伤甚至死亡的可能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志愿者活动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体现。本文阐述了青年志愿者的群众基础、社会要求和如何做好这项工作的一些初步思考。
【关键词】志愿者服务行为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责任意识的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技术革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全面提升的过程。人们自觉地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共同建设美好生活,这是现代文明不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公民成熟进步的重要标志。本文拟从这个角度谈点个人的浅见。
一、志愿者服务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近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就深入开展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及开展志愿服务的内容、形式、运行机制和组织领导等多个方面作了说明和部署。正如意见所说,我国的志愿服务作为伴随改革开放出现的新生事物,是长期开展的学雷锋活动的发展和延续,有着广泛群众基础和独特优势。
从事志愿者工作的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社会、促进社会进步提供服务。在他们看来,每个人都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和促进社会进步的能力。同样,每个人都有促进社会繁荣进步的义务及责任。参与志愿服务是表达这种“权利”及“义务”的积极有效的形式。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得到提高、完善和发展,精神和心灵得到满足。因此,参与志愿者工作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也是“乐己”。
参与志愿者服务,既是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也是在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同时对唤醒自身的公民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社会归属感,提高社会参与水平,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志愿者行动通过群体的志愿行为能够形成一种舆论影响力,而舆论影响力的背后,是思想的力量,示范的效应,志愿者充任着现代文化的传播者、公益意识的培训者、现代公民的培养者等角色,能鼓励全社会积极向上。因此,志愿者行动在服务社会、提升自身的同时,更在影响社会的其他成员。而整整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参与志愿者行动终能从整体上提升全民族的社会参与程度和水平,这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公民社会的形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夯实的根基。
二、志愿者服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志愿行为蔚然成风的今天,志愿行为已经被定义为个人时尚的生活方式,成为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成为人们所追求、崇尚的生活态度。但是这只是刚刚起步,它的终极目标是让志愿行为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和本能,成为所有人都乐于实践的生活方式,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要求。志愿者参与社团的基本动机是锻炼能力和发展兴趣,但逐渐将这种需求与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相结合。一方面赢得社会的信任与支持;另一方面提供公民参与和锻炼的机会,在服务中提高民主能力。中国的青年志愿组织、社区志愿组织、民间志愿组织都注重让成员在参与中成长,通过民主参与培养社会领袖才能,从而成为推动社会民主与进步的力量。
今年以来,我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一系列特大、重大自然灾害和里程碑式的大型活动。从汶川大地震到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们用自己的微笑温暖、感动了整个世界,他们用自己无私的奉献架起人与人沟通的桥梁,广大志愿者所表现出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政治责任感,顾大局、守纪律、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他们的志愿精神生动地证明了互帮互助、和谐共处的社会理念。
据悉,北京奥运会赛会志愿者总需求约10万人,而报名总人数却突破112万。奥林匹克教育的普及,为北京奥运会奠定了奥运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群众基础——10万赛会志愿者、40万城市志愿者、100万社会志愿者、20万拉拉队员,创历届奥运会之最。志愿者的微笑成为了中国最好的名片。
三、志愿者服务活动仍需进一步倡导和完善
诚然,今年以来我国志愿者在一系列的重大事件当中闪烁了自己的光辉,但现阶段我国的志愿者行动本身和志愿者组织的管理还存在着种种缺陷,首先,迄今为止,我国的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行动仍然大都是以行政方式即政府或半政府的意志或组织形式推动。据调查,全国各地还普遍存在着程度不同的被动参与志愿服务的问题。其次,我国对志愿者的保护无法可依,到目前为止,我国政府还没有就如何开展和完善志愿者工作建立一套完善的法规,还没有对志愿者的活动和志愿者的管理,提出一个系统的综合性政策,尤其是在志愿者的培训、管理和招募方面更是没有详细规定,志愿服务有很多环节,比如招募、使用、培训、管理、评估和激励志愿者,但在我国的现实是:宏观上没有相关法律,微观上没有相应政策。我们一直在讨论为志愿者立法的问题,目的是通过立法使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的法律地位得到确认,形成一个政府和各界认可志愿者、支持志愿者的社会环境。另外,志愿者在公益活动中存在受伤甚至死亡的可能,目前在我国,不管在任何一级政府,都没有出台类似的保障规定,志愿者在行动中一旦出现意外,将不会得到任何方面的政府保护;而在这些方面,英美发达国家有的是立有《公民服务法》,有的是在《劳动法》里有所规定。不可否认,在志愿者的参与规模以及志愿服务的实践效果上,我国与发达国家尚存在着较大差距。但是,志愿者行动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公益事业,对我国加强制度建设、法制建设、公民道德建设,形成和谐的人文社会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实践。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需要更多的志愿者和志愿者行动,中国志愿者行动应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新观念,认清使命,发挥潜力,创造价值。让志愿者精神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入开展志愿者活动的意见.中央文明委.
- 上一篇:提高自尊改善人际关系论文
- 下一篇:统计局行政效能建设工作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