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构建分析论文
时间:2022-02-27 04:29:00
导语:和谐社会构建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一)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全面小康社会不仅仅指经济上的指标,而且,还应该包括政治、文化等诸方面的内容,其中,社会是否和谐也是判定我们是否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准之一。
和谐社会的内涵就是让社会各成员、群体、阶层、集团之间的关系融洽、协调,无根本利害冲突,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帮助,气氛良好。可以说,和谐的社会就是友爱、融洽、稳定的社会。和谐社会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人们向往的美好社会并是执政者追求的执政目标,也是体现执政者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正是因为如此,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我们党“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一重要思想,并提出了“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这一论断,这些重要思想为我们深刻认识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和新时期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
(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就为建立公平社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从根本上消灭了人剥削人的经济基础,更为创造一个人人平等、社会成员间没有根本矛盾的和谐社会打下了基础。社会主义政治法律制度也规定了社会主义社会是人民当家作主、人人平等的社会,社会主义追求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这种政治理念也为建立和谐社会创造了条件。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是阶级与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落后的社会生产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这种矛盾的解决办法从我们党的历史经验上看,是坚决不能采用革命或者阶级斗争的方法解决的,而只能采用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因为先进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的决定性力量,先进文化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强有力的推动力量,而人民群众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因而,在这个意义上说,人民群众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可见,主要矛盾的转移和解决方法的不同就要求我国社会的各阶层要团结起来、凝聚成一股绳,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而这一切又必须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作为保障的,由此也可以得出,当前主要矛盾的转移和解决方法与和谐、稳定的社会二者间是互为因果的。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明确的几个问题
(一)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论文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方向、战略步骤的制定者,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带领者和实践者,党的执政能力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我们党要不断地总结自身经验和国外社会主义的经验及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并不断地把执政经验总结上升到执政理论,不断深入地研究党的执政规律,这样,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才能不断得到提高。同志最近提出,要加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加强对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方式、执政体制、执政环境、执政资源的研究。执政理论实质上是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我们党及每一个党员干部理论水平的提高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前提。
(二)执政党的先进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我们党能否代表先进生产力!能否代表先进文化是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资格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先进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的决定性力量,先进文化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先进文化也是一种生产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决定中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即“文化生产力”,提出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这一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从根本上确立了先进文化的重要地位,发展了党的建设的基本理论。正是因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有这样的历史地位,因而,我们党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才能始终保持执政的资格。从我们党和其他党的历史来看,其兴是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其亡是没有代表当时的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可见,我们党要长期执政、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
(三)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我们党与资产阶级政党的一个根本区别是,我们党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资产阶级政党代表的是某个阶级的根本利益,当然,各资产阶级政党的代表在竞选时也打着代表人民的利益或者代表国家的利益的旗号,但是,在客观上他们不能代表也无法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而人民的利益就是我们党的最高利益,这是任何其它党都没有的优势,这也是我们党能够长期执政的内在根据之一。但是,仅仅这一条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能否执好政,能否代表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才是我们党能否长期执政的现实根据,才是人民群众是否拥护我们的重要原因。怎样才能执好政,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党自身的执政能力,另一方面必须要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不断汲取智慧和发展的源泉,这是我们党永葆生命力、永葆创造力的源泉所在,也是我们党能够长期执政的根本所在。
(四)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当前,我国的经济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各种深层次的矛盾都凸现出来,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政治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党的领导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素质与能力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适应;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还比较严重。”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群众急于致富和要求民主的心理过强等等,这些都可能是引发不稳定的因素,但是,我们要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必须要有稳定的环境作保证,因此,我们要始终把稳定放在重要位置。
(五)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大家都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强大推动作用,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知识的社会氛围已初步形成。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部分致富的人不是靠诚实劳动、不是靠创造而富裕起来的,有的甚至是靠投机、腐败等不正当手段而富裕起来的,这就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另一方面,改革开放才二十多年,我国的贫富差距已非常严重,据中国社科院的一项调查报告表明,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这一数据表明,我国的贫富差距的矛盾已比较突出,而贫富的突出就会影响社会稳定。正是因为如此,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扩大中等收入者阶层。这就要求必须建立一个令人心悦诚服的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让靠知识、靠劳动、靠创造富裕起来的人光荣。
(六)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法宝德治和法治各自独特的地位和功能使二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依法治国是外在的力量,以强制的手段来规范人的行为;以德治国是从人的内心、从人的素质上要求人们自觉地遵循这些规范。法治强调的是他律"道德强调的是自律,二者都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不能互相代替。我们认为,和谐社会存在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人们有比较高的素质,有比较高的自律意识,能够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当前,我国社会的诸多矛盾主要还是人民内部矛盾,针对这些人民内部矛盾不能通过暴力的手段去解决,而主要通过提高人的素质的方式和法律的方式去解决,不断健全和完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种工作机制。对于犯罪分子和“三股势力”即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要坚决依法打击,不能姑息,不能手软,彻底根除社会不稳定的毒瘤,维护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仅包含以上的六个因素,还包括很多其它的因素,因此,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难度极大的系统工程。和谐社会不是看不到矛盾,不是去淡化矛盾,而是去正视矛盾,根据矛盾性质的不同很好地处理矛盾。和谐社会是衡量我们党执政能力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和谐社会也是执政者的执政目标,更是人民群众的理想追求,因此,要抓好系统工程的每一个方面,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社会的进步。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
论文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执政党的先进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
- 上一篇: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论文
- 下一篇: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