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党合作制度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论文

时间:2022-10-21 08:26:00

导语:多党合作制度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多党合作制度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论文

摘要: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利益整合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关键,我国的多党合作这一政党制度具有利益整合的独特优势。应该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更好地发挥多党合作的利益整合功能,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关键词:和谐社会;多党合作;利益整合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共享共建。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政党制度在利益整合方面的独特优势,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利益整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和谐一词,最早用于谈论音乐之时。见于《礼记·乐记》篇:“其声和以柔。”“和六律以聪耳。”和与谐连用,其义即为协调、调和。《晋书·挚禹传》中也提到“施之金石,音韵和谐。”不同的声、音共存而互不侵害,组合成悦耳的音乐,谓之和谐。说明和谐原本主要指的是声音音律,后又引用到更多的领域。儒家在讲“和”时有“中庸之道”的意思,即做事情要适度、适当、“恰当好处”,否则,容易“泰极而否”、“物极而反”。与柏拉图说到“美是和谐”如出一辙。所以,在柏拉图那里,最理想的国家就是“和谐国”。

和谐发展则是指系统内各个子系统、各个主体、各个要素之间稳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协调、均衡和有序是其核心。强调的是运动中的和谐。注重了和谐发展,才有可能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和谐社会涵盖整个社会领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狭义和谐社会涵盖的范围是相对于经济、政治、文化而言的社会生活领域,主要是指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包括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等。还包括社会领域中社会关系的和谐,主要是社会阶层关系的和谐,以及微观意义上的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人们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全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和谐社会,它是“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1]来构建的社会。这个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面发展的社会;是一个能够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社会;是一个能够使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社会;是一个消灭了剥削、消除了两极分化,人们能够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等相处、民主协商、自由发展的社会;是一个把公平和正义作为核心价值取向的社会;是一个民主法制健全、管理有序的社会。

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单一公有制结构逐步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结构,从以按劳分配逐步转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从初步工业化的产业结构逐步向现代化的产业结构转变。社会结构也相应发生了转变:除传统的三大阶级、一个阶层外,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中分化出了一些新的阶层和群体,阶级阶层之间的人员流动加快,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区这间人员流动频繁,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各阶级阶层的构成状况、规模大小、意识倾向、利益关系都发生了变化。“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2]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新的社会阶层以及从业人员人数已超过1.5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1.5%,掌握或管理着10万亿元左右的资本,使用着全国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直接或间接地贡献着全国近1/3的税收。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社会阶层正产生着巨大影响力。社会阶层结构的新变化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然而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出现社会阶层之间利益关系的不和谐,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最重要的应该是协调好各阶层利益关系,竭力避免个别的局部利益冲突转化为整体的社会冲突,保证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差距调整在一个合理恰当的结构范围内,调整城乡、区域和就业结构,使该缩小的农业劳动者阶层逐渐缩小,使该扩大的社会中间阶层的规模逐渐扩大。引导培育形成一个合理、开放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面临这种社会改良机遇,我国的多党合作的利益整合的独特优势应尽力发挥。

二、发挥多党合作制度利益整合的独特优势,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在和谐社会承认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前提下,社会各阶层追求各自正当利益的行为得到肯定和重视,而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党派,他们的利益诉求是不相同的。不同的阶层之间,利益矛盾和冲突不断出现。这些矛盾和冲突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整合社会各阶层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整合,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使各不同部分在保持各自性质特点的前提下,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完整的整体。利益整合,就是通过多种方式,在保证各群体利益的基础上,使各个部分组合起来,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3]。我国的多党合作具有利益整合的独特的优势和功能。

首先,多党合作提供了不同阶层利益表达的途径。利益冲突是社会不和谐的主要表现,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利益表达途径,不同的阶层没有机会和渠道充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平等很难实现。多党合作提供了利益表达的有效途径。

政党是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中的骨干分子,基于共同的意志,为了共同的利益,采取共同的行动,围绕着夺取、执掌政权或影响政府而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4]。任何一个政党,它都代表着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我国多党合作下的各参政党,也都是不同的阶层或集团的代表。民革主要由原国民党革命派和与国民党有一定历史联系的人士组成;民盟主要由文教科技界的知识分子组成;民建主要由工商界和经济界的人士以及有关专家学者组成;民进主要由从事教育、文化、出版、科技的知识分子组成;农工党主要由医药卫生界中的中高级知识分子组成;致公党主要由归侨、侨眷和中高级知识分子组成;九三学社主要由科技界中高级知识分子组成;台盟主要由在祖国大陆的台湾籍人士组成。我国的多党合作中的派成员有65万人,代表不同阶层的利益,具有空前的广泛性。而且各党派都已确定了相对稳定的组织发展对象和各自的分工活动重点,确定了各自所联系的阶层的对应关系,民革联系着一大批原国民党的党、政、军人员,去台人员的家属和一部分台湾同胞等;民建联系着一大批工商界以及与他们有联系的人士,如新阶层中的个体户、私营企业主;民盟、民进、农工党和九三学社联系着科学界、文艺界、教育界、和医疗卫生界等领域的一大批高中级知识分子,如新阶层中的民营科技企业中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致公党和台盟联系着国内外一大批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因而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各自所联系的阶层关于利益的信息,了解各自所联系阶层的利益诉求、政治意愿,并为他们担当利益表达的代言人。

各派通过在人大,政协,政府机关中的合作以及与中共的直接合作等多党合作的形式,可以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等形式,反映广泛收集来的本党党员及所联系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表达他们的意志,为各自所代表的社会阶层参与政治生活、表达自己的利益提供了组织、程序和途径;

通过各党派的充分协商,达成各方面一致或基本一致的主张,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民主、科学的决策,使社会不同阶层的利益都得到充分的表达。这样,能够使各阶层的意志引入权力核心、决策中心,使不同阶层、群体的利益表达有的放矢,避免了由于缺乏利益表达渠道或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而采取的消极的或过激的利益表达方式的出现,从而为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洞察民意,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发挥多党合作的利益整合功能奠定了广泛的民意基础,维持了社会的有序和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其次,多党合作具备协商不同阶层的利益关系的机制。“社会群体对社会资源的不同占有状况及相互关系,形成不同的社会阶层。”[5]可以肯定的是,在一定时期,社会资源的总量是一定的情况下,不同的阶层,对资源的占有量是与互为消长的关系,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必然存在矛盾、冲突。由于资源的有限和分配不公,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警戒线不少。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冲突是所有矛盾冲突最根本的原因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不处理好,不协调好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法建成。如何协调好各阶层的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按照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既要让每个人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又要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要求对不同阶层的利益矛盾、冲突进行协调,通过彼此的协商、妥协达到尽可能共赢的平衡。而大量的协商、妥协需要一种制度的安排,我们的多党合作制度具备了这种协调的机制,最能发挥协商的优势。

我们的多党合作主要包括六种基本形式和内容:中国共产党和各派之间的政治协商;发挥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在人民代表大会中的作用;举荐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领导职务;发挥派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的作用;为了更有效地对中共和政府进行民主监督,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欢迎派和无党派人士多渠道、多形式地参加监督工作;支持派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其中,“中国共产党同各派之间的政治协商”,是由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和各级地方党委主要领导人通过召开协商会、座谈会等形式,直接与各派领导人、无党派代表人士进行党派间的政治协商,即直接协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同各派政治协商,主要采取民主协商会、小范围谈心会、座谈会等形式[6]。协商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中共中央委员会的重要文件;宪法和重要法律的修改;国家领导人的建议人选;关于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决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计划;关系国家全局的一些重大问题;通报重要文件和重要情况并听取意见,以及其他需要同派协商的重要问题等。“发挥派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的作用”是一种间接协商,主要通过“政协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主席会议、常务委员专题会议、政协党组受党委委托召开的座谈会、秘书长会议、各专门委员会会议、根据需要召开由政协各组成单位和各界代表人士参加的内部协商会议”[7]等形式,协商“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8]等。这些具体规定将政治协商的具体形式,政治协商的主要内容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保证了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协商贯穿整个决策的全过程。

代表不同阶层、群体利益的各参政党、无党派人士,通过各种形式对中共中央委员会的重要文件;宪法和重要法律的修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计划;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等的协商,也就是各阶层之间利益的协商。协商按照既能够使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个人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致富,又要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走向共同富裕,既要保证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在科技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的阶层的利益,又要保证其他各阶层的利益诉求。承认差别,允许差别,又要将差别控制在一个科学合理的范围内。多党合作的这种协商保证了我们党和政府的政策、决策是在充分考虑民意的基础上形成的,既尊重了绝大多数人的意见,又能照顾少数人的合理的要求,是尊重多数人的利益与照顾少数的利益的统一。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惠及各阶层而不是偏惠某一个或某几个阶层。确保每一个阶层占有的资源和享有的利益既能得到本阶层的认同,又能得到其他阶层的认可或基本认可,体现公平正义,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再次,多党合作具有利益整合的结构优势。只有不同的声、音共存而互不侵害,才能合成悦耳的音乐,才能谓和谐,一种声音无法实现和谐。社会和谐的前提也必须是承认多样性,承认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如果只有一个单一的利益主体则无法达到和谐。多党合作鲜明的多样性,具有既承认多元的利益主体,又能达成利益主体和谐相处的利益整合的制度设计和结构优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证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的社会主义方向,是主旋律。同时,为了实现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人的创造力,凝聚更多的力量为现代化建设作贡献,还需要兼顾少部分人的合法、合理的正当利益。作为这些不同阶层、群体代言人的各派,通过直接协商、间接协商等形式,表达他们的意志,协商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发出各自不同的声音,是一种和弦。中国共产党不是哪一个特殊阶层的利益代表,而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具有社会各阶层不同利益的协调者的地位,是整个社会利益调节的核心。各派虽然各自所联系的阶层、群体的利益、主张存在差别,但各派与共产党的终极目标指向和共同利益是一致的。他们在代表各自所联系的阶层、群体的利益的同时,始终保持同执政党的利益目标一致。主旋律与和弦既有差别,又能达到统一,实现和谐。

在合作过程中,尽管各政党之间有着利益的差别并由此会产生利益矛盾,但多党合作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可以按照多党合作的制度渠道,通过直接、间接不同形式的充分的政治协商进行调节、整合,最后形成的方针政策能够兼顾各阶层、群体的利益。多党合作的这种结构,既承认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又能将这些矛盾、冲突保持在制度体系之内,还能够吸收、消解、融合不同利益要求,达到利益的整合。

三、完善多党合作机制,更好发挥多党合作的利益整合功能

实践证明,多党合作这一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具有独特的利益整合功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应该看到,多党合作的独特优势还没有发挥尽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于任何制度来说,其价值的实现都依靠制度的完善和良性运行,依靠有效贯彻实施的保障机制。没有有效的保障机制,很难保障制度的实施及最有效的功能发挥,因此,必须完善多党合作的机制,才能更好发挥多党合作的利益整合功能。

首先,建立派同广大群众沟通联系的机制。作为政治组织,何一个政党,都代表着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并尽可能的吸纳更多的社会力量在自己周围。因此,紧密联系人民群众不仅是执政党共产党的生命线,也是作为参政党各派的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在广泛联系人民群众的基础上的协商才能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要求,才能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从而实现利益的有效整合。建立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机制有这样几个方面:通过党派成员本职工作联系周围的群众;利用担任民主监督的特约职务与群众联系;通过大量的调研活动直接与人民群众接触;建立与人民群众沟通、联系的工作机构,确保沟通渠道的畅通;以社团为纽带,以社区为依托,以网络为媒介,以活动为抓手,探索出联系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机制和方法。

其次,加强派的队伍建设,提高派代表的综合素质。《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党外代表人士及其后备队伍。按照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把派队伍建设工作纳入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通过建立健全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不断推进派代表人士的新老交替和政治交接。”

派功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派自身素质。要努力提高派代表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政治把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使派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再次,建立政党之间的信息交流机制。充分的协商、科学的决策在建立在对民情、民意,客观事实等信息资源丰富占有基础上的。而目前,政党之间的信息资源交流基本上处于一种单向流动状态,大多是参政党向执政党提供信息资源,执政党将这些资源作为了解社会动态的一个依据。但执政党通报给参政党的信息相对要少,这对参政党全面,准确地掌握信息,加强合作,提高政治协商质量是不利的。政党之间应该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实现信息资源互通、共享,提高协商质量,实现利益整合。

最后,坚持完善共产党的领导,推进多党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精神,不断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9]多党合作的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需要制度的保证。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生、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征。仅仅有政策的规定,有可能会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应该建立起一整套有关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具体制度。比如政治协商应具体规定哪些内容需要协商、由哪一方面、哪一层次、通过何种形式进行协商。协商的程序上,要保证决策前协商。协商的内容提前多少天通知派,以便派进行充分调研,收集意见,以提高协商质量。协商后的意见如何落实,落实的反馈的时间、渠道等。通过这些具体的规范、制度确保多党合作的优势功能的最大发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战线,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06-10-12,(1).

[2].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1-07-02,(1).

[3]王长江.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178.

[4]吴美华.当代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