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理性平和社会心态培育研究

时间:2022-04-21 03:59:43

导语:大学生理性平和社会心态培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生理性平和社会心态培育研究

摘要:高校在培养教育大学生过程中承担着历史责任和使命,培育和引导积极健康社会心态是时代要求,大学生社会心态不仅关乎教育成效的评价,关乎社会发展的方向,也关乎企业人的塑造和企业文化的传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分析《基础》能增强大学生理性平和社会心态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培育途径等方面,论述培育大学生理性平和社会心态。

关键词:培育;理性平和;课程;大学生心态

2020年,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会上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课。新时代下的青年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大学生心态的理性平和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因而必须树立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培育理性平和社会心态。因此,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加强大学生思想引领和心态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培育大学

生理性平和社会心态的必要性

1.1加强积极健康社会心态是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在经过修订之后,分为一个绪论、六个篇章,是将思想与道德、政治与法制、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2]。整个课程对大学生提出了新要求,加强了大学生思想和精神的引领,注重了大学生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培养了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律基础知识,因而课程能使大学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尽快确立人生方向,尽快坚定理想信念。但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波折,需要他们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将理性平和心态贯彻始终,去课堂学习、去企业工作,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加强积极健康社会心态培育是课程目标和精髓所在。

1.2加强积极健康社会心态是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2012年,十八大报告印发“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里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3]”。这是我们党首次将社会心态培育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2017年,在实践基础上再次提出“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4]”。这是党和国家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是对积极健康社会心态问题的高度重视,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与时俱进的要求。新时代大学生肩负历史使命和责任,培养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是时代的要求,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并取得成功的内在要求,是大学生幸福人生的精神力量。

2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培育大学生理性平和社会心态的价值

2.1调节大学生思想情绪

课程中关于大学生辩证对待人生矛盾、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统一的内容,有利于大学生理性思维培育;有利于大学生人生教育引导;有利于改进焦虑、自卑、自我和狂躁等不良的思想情绪。“健康的情绪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保证大学生能够适应大学生活的坚实精神基础[5]。”课程可利用企业成功的案例展现情景,调节情绪;可利用道德情感教育渗透在实践环节,将不良情绪转移和消化,拓宽心理疏导渠道,构建和谐心理环境。

2.2引领大学生价值选择

“大学生的价值选择是其按照某种价值取向对自己所进行活动的价值选择过程”[6]对于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而言,可能面临各种选择困难,教育者应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价值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积极进取心态,这是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这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重要意义。因此,要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引导,增强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动态关注,及时改进高校教育内容,建立符合时代要求、顺应社会发展和彰显企业精神的价值观,才能不断树牢大学生价值标准,体现大学生的理想追求,有助于大学生健康心态培育。

2.3规范大学生社会行为

“大学生思政工作是以一定特定的意识形态为教育内容,通过沟通、交流帮助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广大学生具有正确的行为倾向”,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表现为正确的行为规矩。“基础课”在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和价值观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是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沟通良好的补充。当前,高校中存在着一些非理性的行为,甚至发生个别违法犯罪的案件。构建引导大学生行为表现评估机制显得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分类统计,表彰积极,抵制消极,从而强化大学生的积极行为,并引导其向正面的社会行为转变,最终使得大学生社会心态朝着理性平和的方向发展[7]。

3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培育大学生理性平和社会心态的途径

3.1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道德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涵养道德品质,培育健康心态。该课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涉及优秀传统文化最广泛的课程。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灿烂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中华传统文化蕴含思想哲理和高尚人格,无论是诸子百家、唐诗宋词,还是书法、小说和戏曲等等,都包含深邃的哲学思想和积极社会心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结晶,是加强大学生积极健康心态的理想素材。如将家国情怀知识融入到教学中,“家国”强调一种归属感的递推,具有小到大的推力。“情怀”涵养思想领域,是一种情感和心境,是一种认同和归属。当前,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和发展中,新时代大学生面对世界复杂的对立和冲突,面对思想观念多元多样的矛盾,思想易受多元信息的冲击而分散,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思政教育中的家国情怀凝聚人心,将个人、家庭、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另外,课堂还可以选择优秀的影视作品作为思想教育的辅助教材,如《厉害了我的国》《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等影片,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接受,产生更好的引导效果。

3.2融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此次全球肺炎疫情暴发,对高校教育产生较大影响,国家积极引导各高校“停学不停课”,开展网上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网络教学在此次疫情期间有效开展,老师通过网络平台授课;学生和老师在线视频、在线音频,从而达到教学效果。随着疫情的逐步好转,高校全面复工复学,需要积极发挥线上课堂的优势,利用好可下载、可利用、可共享的教学资源平台,这些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优势是对线下教学的良好补充[8]。线上互动学习的经验积累,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应对企业网上招聘,网上面试;有利于企业挑选更适合企业需求的毕业生。

3.3以学科竞赛为教育导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过程中除了知识的传授还非常注重将知识转化为成果,实践是检验教学的有效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培育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需要在不断的成长和收获中去感悟和完善。而高校大学生学科竞赛是教学转化成果的重要载体,学科竞赛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能够增强沟通交流能力,能够疏导心理障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能够有效帮助培育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当前,高校大学生可以参加的学科竞赛有很多层次,有国家级的赛事,有省级A、B类赛事,还有各类学校的比赛。比如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全国互联网+比赛和大学生学习马克思理论成果比赛等,这些赛事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到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可以激发大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大学生获得感,树牢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4以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价值为指引

2019年《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实施,这对当前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和精神文化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思想意识具有重要意义。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的是一种社会经济关系、一种社会利益、一种实践精神。道德教育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重要内容,道德能够提高大学生思想境界,能够促进大学生的改造提升,能够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它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主张与人为善、互帮互助,建立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同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与以诚相待、以德立人的传统美德为我们当前的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启发,并为我们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营养。无论在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还是在求职应聘中、恋爱婚姻中的道德规范以及个人道德品格锤炼中,道德都为我们指引了规范方向。大学生需要明白“从善如登”的深刻道理,积极磨炼良好的道德品格、高尚的道德境界和坚定的道德信念,这是新时代的呼唤,是培育大学生良好心态的本质要求,更是大学生理性平和社会心态培育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实践(党的教育版),2020,(9):4-11.

[2]马运彬,宋雪.项目教学法在“基础课”教学中运用的优势刍议[J].报刊荟萃,2018,(10):134.

[3].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2.

[4]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8.

[5]王文章.浅析情绪引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10,(12):22-23.

[6]阮青.价值哲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117.

[7]唐兴,梁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学生理性平和社会心态引导策略研究[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1):52-60.

[8]冉珑.肺炎疫情下高校“混合式”教学探析——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7):33-34.

作者:廖荣军 单位:黄山学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