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
时间:2022-09-04 11:23:41
导语:食品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基于社会发展新形势,人们对于食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和谐健康社会建设的稳定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民众的生命安全。因此,现代高校在食品专业优秀学生人才培养教育工作上,除了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能力,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各项专业知识和技术,还必须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保障学生步入社会走上食品专业相关岗位后能够履行好自身职责,树立良好的职业操守,这样才能够避免发生各类食品安全事故,推动整个食品安全市场建设的规范有序发展。由卢涛、李海军编著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研究》一书从宏观视角上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使命,也从微观上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仅涵盖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也包括了对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探索分析。高校食品专业思政教师可以通过深入阅读分析该书的内容,提高自身的创新实践教学能力,完善食品专业学生思政教育内容与方式,充分保障思想政治教学效果。
当前高校在食品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上,还存在着一系列有待优化改进的实际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思政教学内容单一落后。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发展理念的影响,一些高校领导和教师往往只关注到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毕业就业情况,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工作。虽然说所有高校都将思想政治教育课作为一项必修课,然而在课程教材引进应用上却缺乏综合思考分析,课程内容只具有广泛性与普遍性的特点,难以符合现代食品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需求,未能针对食品专业学生学习特点和市场人才培养要求,以开展高时效性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食品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融入一些简单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然而会因为缺少引用学生身边的社会实践案例,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有效保障课堂的学习效果。二是思政教学方法不够完善。高校思政教师在面对食品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时,缺乏创新、完善的思政教学方法。思政教师仍然在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单方面向食品专业学生灌输各种思政理论知识,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长此以往容易产生抵触厌倦的学习心理情绪,影响到该项课程教学各个工作环节的顺利进行。高校思政教师未能够认识到强化与学生互动交流的重要性,这样就难以全面了解到食品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合理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综合水平和职业素养。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研究》一书以及以上高校食品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各项问题,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优化改进措施:
第一,重视课程教材内容建设。现代高校在食品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改革工作上,要提高对该项课程教材内容补充完善工作的水平,科学采用自编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并结合食品专业职业道德培养要求与学生学习情况,指导食品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共同参与到思政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工作中。教师还需将食品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与广义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重点突出对食品专业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特殊性与普适性,不仅要完善基础理论知识内容,还需在教材课本上引进更多紧贴学生实际生活与专业学习的社会案例,这样才能够保证激发学生对思政内容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思政教学质量和效率。
第二,创新完善思政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高校领导要注重加强对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科学指导,促使他们能够不断提高自我实践创新意识和能力,正确认识到创新思政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思政教师要根据食品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市场人才培养要求,合理引进和应用各种新型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创新采用课堂翻转教学法,凸显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位置,实现与学生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当教师在讲解到关于食品安全对于社会和谐发展重要意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运用互联网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并将社会现实问题呈现在课堂上以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分析,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社会道德认知水平,促进食品专业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现代高校要想保障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稳定持续地发展,培养出更多高能力、高素质的食品专业优秀学生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食品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创新改革工作。高校领导与教师要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及时转变思想政治教学的理念,要结合市场人才培养要求和本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况,优化改善课程教材内容,创新课堂实践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确保能够有效提升食品专业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与职业道德素养,将他们有效培养成符合市场食品企业岗位要求的实践创新人才。
作者:敬阳 单位: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 上一篇:劳动保障法规下劳动者与企业关系研究
- 下一篇: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与实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