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研究

时间:2022-07-14 03:18:03

导语: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研究

【摘要】“西部计划”高职大学生志愿者职业发展、服务质量是“西部计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的形式对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2011-2019年)和服务单位代表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其服务期间工作岗位现状、职业发展情况,并对其志愿者、服务单位以及院校进行分类分析研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西部计划;调查研究;实践现状

1引言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简称:“西部计划”),是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精神,从2003年开始联合实施的、鼓励志愿者服务期满后扎根当地就业创业,通过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到西部基层开展为期1-3年的志愿服务工作。广西“西部计划”志愿者们实践服务在各基层的各行各业,为当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曾多次作出批示或给志愿者回信,勉励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响应时代号召,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扎根西部地区,到基层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中去建功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绽放青春风采。“西部计划”实施以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学院)成效明显。一是作为学院的实践育人工程,积极鼓励具有热心服务基层的青年人,通过西部基层实践进一步坚定为党分忧的信心,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依托实践服务的优势,实现服务基层的情怀;二是作为学院的就业促进工程,切实做好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为应届毕业生搭建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干事创业的通道和平台,推动校地共建,引导高职院校资源依托专业优势,尤其是学院的涉农专业特色,积极参与到当地的脱贫攻坚工作中。

2调查对象与调查结果

2.1调查对象预调查方法。学院从2011年开始迄今,共计成功遴选了26名应届毕业生投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当中,分别在26个不同的基层服务点。课题组成员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的形式对学院“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2011-2019年)和服务单位代表进行深入调研。2.2调查结果。2.2.1“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政治面貌构成调查群众占比3.85%,共青团员占比73.07%,中共党员占比23.08%。2.2.2“西部计划”志愿者的男女比例构成调查男学生占比38.46%,女学生占比61.54%。2.2.3“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的区域构成调查服务区域全部集中在广西,其中柳州34.62%,桂林3.85%,河池7.69%,梧州15.38%,崇左26.92%,玉林7.69%,百色3.85%。2.2.4“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年限占比调查服务一年的占比96.15%,服务两年的占比3.85%,服务三年的占比0。2.2.5“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年限期满后情况调查在调查中发现,服务期满后,继续在当地服务单位就职的为0,基本上回到生源地就业、创业,未出现违约的现象。2.2.6“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期满后的政策落实力度不强国家在实施“西部计划”时,结合志愿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有一些就业优惠和升学加分的政策,但在实际实施中可操作性不强,相比而言,没有选调生、三支一扶的社会重视程度高。部分人事部门和组织部门在录用人员时,为了其他利益确实存在推诿含糊,造成政策贯彻力不充分、执行力不彻底,“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再就业和再升学优惠支持力度不明显。

3存在问题与对策探究

3.1志愿者方面。3.1.1存在问题。(1)收入待遇不高在调研中收集到信息:学院“西部计划”志愿者每月收入1800元以下的占比34.62%,1800—2500元的占比30.77%,,2500—3500元的占比15.38%,3500元以上的占比19.23%。此外,有的就业单位也没有住宿提供和就餐食堂,这就给志愿者们平添了不少经济支出。(2)没有彻底改变就业稳定的现状多年现状表明,“西部计划”确实在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上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在他们服务期结束后的1—3年,就业形势也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新的就业问题仍然又会摆在“西部计划”志愿者面前,相对而言,并不见得所有服务的单位都有空余的编制数供“西部计划”志愿者考取,而且在考研或是考公务员方面,优势并不明显。(3)西部基层工作压力较大在调查中,不少志愿者反馈:由于他们就业的单位在县城、乡镇的居多,尤其是这几年脱贫攻坚他们也要下村做工作队员等,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交通不便、节假日较少,且长期性无偿加班,身兼数职,工作压力也较大。此外,基层工作比较繁杂,专业对口性不强,要求志愿者是多面手,哪里需要就往哪里上。3.1.2对策探究。笔者认为:建立积极正确的归因模式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志愿者要主动了解“西部计划”政策,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是重中之重。就业问题是果,外界教育与自身努力是分不开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志愿者可以选择在校期间开始,有意识有规划地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素质,除了专业技能以外,还可以通过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来提升自身的环境适应能力、职业技能、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同时在心态方面,志愿者要真正摆正就业观念,切忌好高骛远、急功近利,在西部基层就业服务,一定要把奉献精神摆在第一位,吃苦耐劳和志愿实践的工作态度也是不能少的,不要将“西部计划”工作与一般的就业工作相提并论,毕竟这也是蓄力充电的阶段,是为国分忧、奉献青春的职业储备。此外,也要加强监督落实责任,希望有效保护志愿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缩短志愿者们普遍认为的岗位与期待存在的差距,更有效促进志愿者的工作认同感与主动性,推进供需之间的平衡感与满意度。3.2服务单位方面。3.2.1存在问题。(1)志愿者的综合能力有待加强调查中,服务单位反映现今对志愿者的评价:奉献与吃苦精神不足,过于看重物质利益,需要加强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态度,在责任心、行政工作能力和组织交际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更需要进一步强化与提升。(2)志愿者的资源有待统一共享服务单位也指出:“西部计划”的岗位要求与毕业生志愿者的专业能力并不相匹配,建议可以在到岗前加强信息对接与沟通,尽量让双方有初步的了解与交流,减少不必要的信息错位。志愿者服务岗位一般都位于乡镇基层,交通不是很便利,信息沟通也不畅,他们的意见和诉求不能及时反映到上级,一定程度上,志愿者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也会受到阻碍,也建议当地政府开展一些“西部计划”志愿者和服务单位的座谈交流会,及时做好经验交流与分享,促进当地工作的零距离资源共享,并增加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促进志愿者的能力提升。(3)志愿者的后续发展需加大扶持同时,在服务期满后,服务单位也呼吁建立志愿者、服务单位或是其他招聘单位的信息资源库,供“西部计划”项目得以更优化的资源共享,促进大家就业干事的积极性。例如,出台针对志愿者从政、升学或是创业的支持政策,为其提供包括考编、继续教育、行政服务等绿色通道,激励志愿者在当地干事创业,整合人事部门开展一些专场招聘会,使更多的“西部计划”志愿者留在西部,促进当地发展。得到服务地单位、工作对象对志愿者情感上的接纳与工作上的认可,他们也会渐渐产生“留下来”的归属感,有了在西部扎根的信心。在访谈中,部分志愿者也提到,由于乡镇机构改革、编制冻结的影响,很多志愿者想要留在当地发展的愿望难以实现,他们很渴求当地相关工作部门在志愿者服务期间进行相关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这对于整个“西部计划”工程来说,是十分有必要改进的一方面。3.2.2对策探究。加强志愿者的综合能力,完善志愿者的资源共享,加大志愿者的扶持力度,是服务单位以及当地政府要做好分阶段的谋划。笔者建议在县市做一些尝试,考虑为服务期满的志愿者组织专场招聘会,向企事业单位推荐优秀的“西部计划”志愿者,让一部分志愿者能够有更多选择再就业的平台,与自己心仪的单位进行信息无缝对接。另外,加强地方优惠政策的完善,健全招募机制的落实,扶持志愿者的后续发展,及早及时向志愿者们进行用人需求的宣传,争取将有意向留下来的优秀志愿者留在西部、扎根基层,也将此好的经验和做法做好宣传、复制,尤其是到高校进行招募源源不断的“西部计划”志愿者。3.3高校管理方面。3.3.1存在问题。(1)在校期间宣传引导不足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责任感的有效途径。责任感不是简单的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更是需要新时代“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践行表率,大学生在不断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强化自我的思想政治教育,再指导、深化社会实践的责任承担。在入学教育与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学院缺乏较为系统和完整的“西部计划”宣传引导,往往是在一些职业规划的讲座或是临近毕业,学院通过网络、宣传栏或是广播才会有做一定的宣传,加之名额有限,很多同学也会有畏难情绪,只是泛泛了解有这样一种就业途径而已。(2)优惠鼓励政策有待完善在调查回访中,志愿者也提出:母校减免学费或是代偿政策不够健全完善,比如征兵入伍、建档立卡户等国家政策性就是刚性执行,相比而言,“西部计划”志愿者的优惠鼓励性政策并没有得到100%的执行和督查。(3)对志愿者的回访关心不足志愿者母校的共青团组织是志愿者的“娘家”,高校共青团可对志愿者的服务进行跟踪、回访,加强对志愿者志愿实践工作情况的把握与关怀,并收集、答疑其对现状和期满后的就业帮扶。3.3.2对策探究。加强志愿者服务期满后的再就业帮扶,笔者思考,可以在一年一度的高校校园“双选会”中,学院团委主动与就业部门联合提早谋划,收集好服务期即将结束的“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求职需求,以及他们在校期间和服务期间的成绩与优势,通过校园固定宣传栏、新媒体等途径,做好前期宣传,不仅让在校师生更广泛、更全面的了解“西部计划”这一项工作,也让他们感觉到这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就业渠道,形成良好的循环宣传育人效果,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西部计划”,用人单位也对这一群体的学生有更多的关注和期望,利于“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再就业的质量提升。同时,高职共青团可以考虑将志愿服务活动有针对性的纳入校园的日常第二课堂活动中去,组织在校大学生参与校园维修活动、献血活动、环境保护以及社区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中,让高职生在校期间,就在参与实际的志愿服务活动中体会到志愿精神的实质,此外,鼓励学生通过掌握自身的专业技能,提升志愿服务的职业认同感,很大程度上,也让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深刻体会到基层才是施展自我职业技能的大好舞台,从而为选拔更合格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打好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解决“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就业问题,不是仅仅单方面或是一蹴而就的简单操作,而是共青团组织、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及“西部计划”志愿者共同合力,找出症结,对症下药的系统性工程。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不仅是志愿者个体、高职院校的育人与就业问题,从长远来看,与民族自治区域内民族团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尤其是高职大学生,在参与体会、或是组织策划、回顾反思社会实践活动中,对自己所承担过的社会责任都是有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道德教育内容要融合于学校生活和各科教育中,在方法上要以探究、商量和讨论为主,他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认为参与是学生进行体验的前提。其中也强调高职院校在校期间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锻炼、综合素质提升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真实的社会生活才能使大学生在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培养责任意识、奉献品格和创新能力。组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理论→实践→理论的相辅相成,志愿服务精神也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在每一个大学生身上,不断理论冲击、实践体会、逆商教育、反思冲击等等,情境育人也就是这样深刻而真切,同时还有个体、群体、外界的融合与接纳,分工、合作、平衡的舍得与挑战等等,都值得一步一步的内化与认同,没有踏进去就不可能走出来,这就要求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合力育人才能实现的。新时代青年自觉为社会、为西部、为基层作贡献,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整个社会的互联互通,“西部计划”项目也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承担社会主义的社会责任,义无反顾的将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中,优秀志愿者的强大正能量,更应该在无数的青年成长和社会变革中变为活生生的现实,并形成一股强有力的洪流,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影响更多更广泛的青年。我们有理由相信,“西部计划”志愿者们,他们的实践成果、管理探索、价值引领,是新时代高校青年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活的实践教科书,作为参与其中的志愿者本身、就职服务的单位还是高校,都有着紧密的探索合作空间,需要建立互联互通的合作网。

参考文献

[1]李姣.“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职业发展问题研究—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9):85-86.

[2]严鸿雁.我国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激励措施与机制探讨[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报,2016,33(4):54-57.

[3]薛妍琴,贾春远,方夏荃,等.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青年探索,2010(6):54-60

作者:韦媛 义崇宽 张思侬 袁海胜 曾旖旎 单位: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