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员价值作用发挥实践路径探索

时间:2022-07-01 11:10:14

导语:大学生党员价值作用发挥实践路径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生党员价值作用发挥实践路径探索

一、研究背景

2018年,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中文第二党支部面向学院党员,就基层党支部党员教育的满意度做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84.6%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当前学习形式缺乏趣味性且形式单一,76.9%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应转变学习开展方式以提高吸引力。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笔者采用访谈的形式与部分党支部书记、其他学院党员进行交流,发现党支部组织生活和思想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已经成为党员同志的普遍槽点和支部工作的共同难点。深刻分析这一现象可以发现两个重要问题:一是新时期受教育和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大学生党员思想活跃、自我意识较强,他们对支部组织生活和思想教育的丰富性、趣味性、针对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当前略显呆板的学习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党员教育引导的实际需要,成为建设学习型、活力型、创新性党支部的重要阻碍。支部学习和教育的这种供需矛盾愈发突出,如何进行支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党员同志日益增长的针对性学习需要成为新时代的现实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课题。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中文党支部立足学院特点、发挥学科优势,通过汲取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思想精华,发挥经典红色文化的思想引领作用,建立党支部“4321”育人模式,以此提升支部党员的育人实效。

二、着力4个维度,丰富组织生活多样性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中文党支部的党员同志们,均就读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熟悉各类经典文学艺术作品。为贴近党员同志们的学习生活、发挥学科特色优势,党支部注重挖掘经典红色文学作品篇目,学习研讨经典片段,积累组织生活素材。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中文党支部围绕文学作品的学习、创作、展示、传播进行有效尝试:《共和国英雄》是本学院聂茂教授用30年心血凝聚而成,作品突出共和国英雄为中国革命、中国建设和中国人民所建立的不朽历史功勋。作品推出后,支部组织党员、下辖团支部团员开展《长诗献祖国》学习朗诵分享会,对作品进行学习、分享、研讨和朗诵,透过诗歌和文学的视角重温历史,学习英雄故事、聆听历史声音;2018年恰逢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和改革开放40周年,支部开展“向革命先辈献首诗,做红色精神传承人”主题征诗活动。支部党员、团支部团员创作了《归来》《信念》《背影》和《黄河远上》等诗词作品,将诗词创作与主题教育结合,增强了大家的积极性;2019年9月,支部开展“忆往昔,看今朝,奋斗新时代”献礼国庆文艺作品展演,用红色歌曲、诗歌朗诵、家国故事等类型丰富的文学作品表现形式庆祝新中国建立70周年;2019年3月,支部党员、团支部团员前往岳南路小学开展“把握时代‘锋’向标,争做奉献好少年”雷锋精神文化推广宣讲,通过对《雷锋日记》、《为人民服务》等经典作品挖掘与阐释,学习经典、传播文化。

三、服务3个群体,拓展支部活动适用性

抓好青年学生的教育才能建立优秀的积极分子队伍,高素质的积极分子队伍是支部健康良性发展的有力支撑。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中文党支部的活动在面向支部党员的同时,也涵盖下辖团支部积极分子和普通青年学生。支部的组织生活贴近中文系学生的特点,贴近主题教育实际和党员的学习需求,来源于学生又服务于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以点带面,联动支部管理的团支部,使得具备不同方面才能的党员、积极分子和青年学生都能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都能参与其中,打造每个人展现自我、表达自我的空间和平台。提升党员参与的积极性,增强积极分子参与的主动性,强化青年学生向党组织靠拢的自觉性,充分体现了开放性、广泛性、互动性等特点。

四、搭建2个平台,提高党员参与积极性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中文党支部在组织大量党员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也充分发挥学院官方网站和官方微信平台的作用。官方网站让外界了解支部,为支部“走出去”提供了有效途径;官方微信则聚焦校内受众,为支部广交流创造了无限可能。支部多次在学院官方微信“文心向党”专栏和学院官方网站“党建动态”发声,将支部特色文化学习、创作、展示和传播活动通过融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报道,组织生活有实践、有声音、有效果;充分发挥融媒体平台传播快、易接收、交互强的特性,将支部成员创作的优秀诗歌作品、文化作品展演等场景内容进行集中展示,为支部党员、积极分子和青年学生提供平台,拓展支部影响力,塑造支部特色品牌。

五、围绕1个目标,增强党员教育实效性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中文党支部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明确了“浓厚支部文化氛围、创建支部组织品牌、提升党员思想素养”的发展目标,始终坚持立足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文专业的独特优势,注重发挥中文系学科特色,将经典文学作品作为有力抓手,为“文学作品+思想教育”不断注入新内涵,深入挖掘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及其在党支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提升支部成员学习教育的有效性和支部组织生活的多样性。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中文党支部的“4321”育人模式还在持续推进,并且得到支部党员的普遍肯定。总结来看,这一模式主要突出了三性。一是立足学院优势,突出特色性。立足学院中文专业优势,发挥中文系学科特色,深入挖掘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及其思想教育作用,充分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二是贴近学生实际,突出针对性。贴近中文系学生特点,贴近主题教育实际和党员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三是塑造支部品牌,突出持续性。将文艺活动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形成支部特色品牌,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特点。同时,在持续的开展中不断优化和提升,丰富形式、充实内容,增强支部的影响力,具有推广意义。党支部组织生活和学习教育既要体现政治性、时代性和原则性,也需要通过丰富有效的形式引导和带动党员参与到组织活动中。

本文通过实践经验总结和深入思考探究,挖掘出经典文学作品魅力与思想教育的结合思路,从而更好地贴近学生党员生活,更好地提升党员教育实效。

【参考文献】

[1]李禄俊.高校学生党员群体长效教育机制的探索与创新[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0)

[2]胡少平.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理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4)

[3]彭锦霞.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湖湘论坛,2005(01)

[4]邓晓琳.大学生党员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1)

作者:李联凯 刘婧婧 王志红 单位: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