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时间:2022-07-04 02:55:00

导语: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摘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认识到了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重要之处。他们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在其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新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教育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新课改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与问题

(一)学生学习被动。我们知道,被老师拖着学习是永远比不上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的。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不能一昧地将死板的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被动地学习。对于小学数学学习来说,死记硬背并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良好的锻炼,而教师一贯的领导则会使学生形成惰性思维,不愿意通过自己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来得到相应问题的答案。这样习惯于被教师带动学习的学生在没有教师带领的情况下将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自主的安排自身的数学学习,从而影响自己的学习情况。(二)教学形式单一。在旧式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形式往往较为单一,通常是由教师单方面地将知识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做题并回答。而这种较为死板的形式往往不能很好地激发出爱玩爱闹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学习并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这样的情况恰恰是在要求学生发挥主动性和自发性进行学习放新课改的教育大背景下需要改变的。(三)过于重视考试。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之中,“学生的成绩就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大部分教学活动中,教师都会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不论是平时的家庭作业或者是课堂测试中,许多教师都是以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为出发点设置的。这样就往往会使教师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快速提高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从而忽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和强化。

二、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一)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当今新课改的教育大背景之下,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将由自己主导的课堂更多地交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小学数学课堂的学习主体,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发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在进行图形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事先布置预习作业并让学生自行讨论“菱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区别,由学生主动预习并认真思考,在课堂上向教师和同学展示他们得出的相关结论,再由教师进行细致地讲评和补充,甚至可以给予结论更好的学生以糖果之类的奖励,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强和全面发展。(二)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教师应该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取代原有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进行应用题的讲解时,这里以鸡兔同笼问题举例,教师可以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使用多媒体的形式,利用鸡、兔、笼子的图片和动画增加小学数学学习的有趣性,让学生更具体的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集中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另外,教师还可以设立相应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强化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进行加减运算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物品,如零食、玩具等设置问题,“小明有3个棒棒糖,给了小红1个,又给了小丽1个,问:小明还有几个棒棒糖?”,而不是讲解枯燥的数字算式,消磨学生的积极性。(三)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成绩并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教师不能将学生的数学成绩放在教学设计的首位,而是应加强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区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为了培养所谓的“应试人才”而努力。教师在教导学生相应的数学知识的同时,要给予学生较多的实践机会,不仅要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更要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讲授“长度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带各式尺子,如直尺、卷尺等,让学生自行测量自己手臂的长度、桌子的高度、椅子的宽度等,让学生在学习长度知识,掌握“厘米”“分米”“米”等的区别的同时,对日常使用的物品也有更多的了解。(四)强调数学学习的实用性。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之中,解决具体的问题,而不是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不能将题海战术作为教学手段,追求学生数学分数的高低,而是应该鼓励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中引入具体的教材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并了解到相应的知识在生活中是如何存在并使用的,从而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增强,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寻找身边的长方形,如课桌、黑板、书本等,并测量长、宽,灵活运用面积公式得出相应的面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对学生对图形、长度的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察,有针对性地辅导、帮助学生完成任务。(五)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密不可分的,失去一个都会严重阻碍教学的有序推进,影响教学质量。由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小学数学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就教师而言,教师应该及时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深入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辅导学生。教师应该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注重引导学生,尊重学生的想法,与学生和谐相处,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学生方面,学生应该化被动为主动,认识到自己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积极地开展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及时向教师反馈并寻求帮助,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4,(4).

[2]陈英和等.小学2~4年级儿童数学应用题表征策略对其解决不规则问题的影响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6).

[3]胡春兰.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学周刊,2014.

作者:张壮波 单位: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浮滨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