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探讨

时间:2022-07-14 03:38:16

导语: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探讨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中的重要的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推理判断能力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重视成绩的原因,数学课堂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感受及主动性的发挥。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有必要构建充分发挥和促进学生主动性发挥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景,为学生积极学习提供环境支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真正的发挥教学的作用,因此要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给予学生自我发挥的时间和空间,使其通过自身实践将学习活动转化为自己内在的智力活动,从而更加积极的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培养实践应用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创造一切机会,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说一说”“写一写”“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来,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创造条件让学生来参与到知识及课堂的学习中来。比如,在学习环形的面积时,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一个圆圆的硬纸板,然后让学生在其中画出半径10厘米的圆,然后计算出其面积。之后,再让学生画出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并剪下,让学生直观了解环形,并立即环形的面积是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通过直观的参与。感知环形及其面积的计算。这种活跃的参与,不仅可以消除传统课堂中仅仅是听的呆板,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更好的掌握课本知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并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等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给学生积极的讨论空间,更能够促进学生发挥自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机会和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这种方式不仅体现了班级的民主及平等,同时能够为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提供平台和可能,不仅可以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能够加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效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及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对于某个新的概念,学生大都知识一种感性的认识,理解还较为肤浅,需要进一步的剖析,教师这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质疑,引导学生主动找到概念的本质,促进学生自己发挥自我主动性,探究知识的内涵及本质,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增加成就感。如在学习梯形时,教师提出去掉概念中的“只”和“四边形”是不是可以。让学生来进行分析和讨论。如果去掉“只”字,梯形的概念就变成了“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如此的话长方形及正方形也会满足这一条件。如果去掉“四边形”,就变成了“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图形是梯形”,而五边形、六边形也可以满足这一条件。因此通过多方讨论和判断,明显梯形概念中不能去掉“只”和“四边形”。

三、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只有学生发自内心的喜好学习,才能真正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潜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真正促进学生爱学、好学、自学,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得学生将所有精力都集中到该门学科的学习中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方法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性的设置学习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巧妙的设置各种问题,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完成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善于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形象化的理解,将静态的数学知识使其动态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如在学习比例尺时,可以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在一张上能不能画出中国的地图?让学生来想象怎么画出来?在这种问题引导下,学生就会主动的进行思考,想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有了这一欲望,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积极进行探索、研讨,提高对学习的兴趣。

四、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积极性,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合作、探究、发现,增加学习体验,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化。教师要首先清楚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数学能力,将其进行合理的分组,不仅要实行组内的合作和竞争,同时也兼顾组与组之间的合作和竞争。研究表明,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能够最大限度的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小组合作教学中,既要体现合作,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主探究,加强团队合作,让学习好的带动和帮助学习差的,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及你追我赶的竞争学习氛围,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在小组及个人学习中不能解决问题时,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教师的进一步引导来解决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深入到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充实到课前的预习及课后的学习中。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些必须的材料,为课堂学习做好准确,同时使得学生能够了解课堂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课堂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量一量、剪一剪,然后进行拼接等,在操作中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究竟是多少度。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比比哪组做得更好。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在一堆写着三角形某个角度数的卡片中找出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卡片,来将其拼成三角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拼图来加深对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理解,同时能够提高合作能力,提高了数学学习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发挥,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来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趣味性,从而促进学生发挥自我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学好数学,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李先发 陈雪 单位:1.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李官镇中心小学 2.山东省临沂市临沂滨河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杨嫱.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教学[J].赤子,2016,(19).

[2]宋利娟.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思考[J].赤子,2016,(19).

[3]黄勤灵.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探讨[J].亚太教育,20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