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时间:2022-01-06 11:38:08
导语: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仍存在教学随意性、学生主体地位缺失、教学混乱等问题,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制约学生全面发展。基于上述现状,本研究从有效教学视角出发,探究优化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进程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学生发展;情景教学
一、引言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早期阶段,也是为初中教育和日常生活应用打基础的关键阶段,小学数学思维的养成及观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在不断发生转变。有效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在尊重学生发展规律和不同学科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将新课程改革理念转化为现实的教学形态和教学策略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对于满足现代教育发展需求及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有效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共同作用的产物,要求教学务必有效果、务必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而言,学生学习质量的好坏及学习效果的高低是判断有效教学实施程度的重要标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高,存在着教育目的不明确、教师观念滞后及教学方法机械化、教学评价单一化等问题。我国新课程改革提出“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1]。也就是说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并不是教师主导下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过程,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合作探究、开放互动的教学过程。
二、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现实困境分析
1、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具有随意性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有效教学是将这三维教学目标贯穿教学始终,促进其相互作用、影响和渗透的过程。任何教学设计环节都离不开教学目标的指导和规范,倘若教学目标不明确,势必会造成教学无目的、教学随意性和教学低效化的困境。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导入新课为例,如果教师缺失对三维教学目标的明确定位,那么很容易造成引入问题宽泛化、零散化,教学策略会随着学生的变化而具有随意性。
2、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学生是教学主体,有效教学的本质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由于小学数学具有严谨性、枯燥性的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群体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和思维能力不强的特殊现状,不少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旧以教师为主导,重视单向传授知识,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和能力的培养。
3、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片面认为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没有必要进行教学补充和延伸,进而采用单一化的教学方法呈现教材内容。然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看似简单,但对于小学生而言真正理解和掌握并不容易,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贴近生活,不断丰富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4、教学评价单一化、片面化
教学评价不是对教学效果的简单否定或肯定,而是基于学生发展、教学效益、教师成长等基础上,对教学进行多元化、整体性和发展性评价。受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存在唯成绩论英雄的错误观念,这种偏见式教学评价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创造能力的激发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通常包括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三个环节。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应以有效教学的基本理论为支撑、基本理念为引领、基本要求为导向,结合小学生数学教学实践,不断优化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策略。主要从如下方面开展:
1、更新教学观念,实现师生互动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往往出现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互动过程,换言之,有效教学就是教师有效的教和学生有效的学,有效教学过程离不开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的相互交流、沟通和配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实施的策略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从以教师为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由注重传授理论知识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发展能力[2]。因此,不论是在备课、行课和课后总结过程的任何环节,都需要建立师生互动的和谐关系。
2、创设生活化情景,改进教学方式、手段
小学数学教学大多是基础式、生活式教学,在有效教学活动过程中,应结合社会生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不断进行启发和引导。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教学评价的标准不是学生机械化记忆数学知识内容的数量,而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互联网和教育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也应借助多媒体手段促进有效教学,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探究学习的气氛,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案例背后蕴含的数学思想和理念,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情感。
3、以学生发展为本,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教学、发展教学和改进教学,进而更好地完善教学内容和框架、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推动教师反思和创新,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的[3]。因此,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应运用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看待不同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采用倡导式评价、过程性评价及发展式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在评价内容方面,要注重评价的全面性,不能以偏概全评价学生。同时,在评价主体上,要将自评和互评有机结合,最大限度保持评价的客观性、公平性和公正性。
作者:罗鸣明 单位:重庆巫山县骡坪小学
参考文献:
[1]张晓瑛,王丽萍.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学生主体地位确立的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4):56-58.
[2]易立瑛.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分析[J].小学教学.2015,(8):9.
[3]姚永妃.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内容及呈现方式
- 下一篇:小学数学高效率教学行为特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