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时间:2022-01-06 10:46:18
导语:小学数学中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数学实践活动作为课程的加强内容,旨在通过实践与综合运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说法实质上强调了数学的学习不只是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及熟练过程,更应该是实践、探索的过程,要让学生从具体的实践中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培养数学意识,提高数学思维水平。动手实践作为一种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可以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课前、课中、课后都可以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宜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实践能力与创造意识。
对小学数学而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为重要,五年多来,我就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以下是我的几点做法。
1培养学生的实践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社会,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处处有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如:学习“一个数减去一个略小于整百整千数的速算”时,我创设了“商店购物”的真实情景。小明和爸爸带了300元去买自行车。若买一种195元的,他需要支付两张100元的人民币,还应该找回5元,这时还剩105元;若买298元的,需要支付三张100元的人民币,还应找回2元,还剩2元……这样通过购物付钱时“付整找零”活动,学生悟出了一个数减去一个略小于整百整千数的速算方法,领略了它的优越性。同时还可以体会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参加实践活动的愿望。
2开展好小组交流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每一个儿童的生活条件、家庭背景、心理水平、思维方式不相同,因此我们在上课时不能过分强求一致;允许每一个儿童用自己不同的思维方式去学习数学。我越来越认识到,开展好小组交流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相互交流中,他们深刻反思、取长补短,能够非常好的把学生的聪明才智展示出来。
3重视操作指导,发展学生思维
操作是一个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作的活动。我在教学中首先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在对学生的操作指导时,同样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使学生获取大量感性认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其次,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缺乏操作意识,因此在操作之前,应引导学生弄清楚,操作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怎样地效果。如:在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时,如果只让学生观察圆柱体的模型,分析组成圆柱体的各部分,分别求出各部分的面积,继而求出圆柱体的表面积。那么学生会有所顾虑,不知圆柱体的侧面积怎么求。为此,可以创设以下情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提供长方形的硬纸,进行如下操作:每一个学生拿一张长方形的硬纸,先将其卷成筒,再把它展开。将这个过程反复操作几次,通过观察,让学生思考总结出“圆柱体的侧面积展开是长方形(正方形),它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是圆柱的高”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得出侧面积的计算公式,从而形成圆柱体表面积计算的整体认识。经过老师的指导,学生操作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4积极探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如:在学习了求平均数之后,就让学生算一下自己家养的鸡每只平均多重,每只平均消耗饲料多少;除去成本养一只鸡能挣多少钱。将三个数据与其他同学家的作比较,看能发现什么问题;根据计算向爸妈提出自己的建议: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问题的生活化。能够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数学教材教法的改进,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开展数学实践课,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生活问题,而且还能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在以后的教学中,这种学习方法会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的,而且我也会逐渐完善它,要把它的优点全部发挥出来。
作者:张佑伟 单位:山东省新泰市第一实验小学
- 上一篇:初中物理“导学式”教学模式探讨
-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对话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