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论文10篇

时间:2022-12-28 11:18:00

导语: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论文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的措施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

小学数学教育可以说是一种基础教育,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由于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教育中各种理论性内容依旧是主要教材,因此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在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改革,加强对素质教育以及以小学生文本的教育理念的应用,从而为小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对于传统的数学教育过程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课为主的状态要进行改变,使得小学生可以成为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以小学生的利益和发展为本,在学习的过程中建构新的学习环境,代替传统的填鸭式教育。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加强教学情境的设置

在传统的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师根据教材大纲对各种内容进行填鸭式的讲解,小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模式使得小学生的主动性不高,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畅。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该要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在数学课堂上设置相应的情境,利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小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新媒体等加强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将小学生引入到相应的数学环境中,比如图片、视频、音频等,都是新媒体平台中的各种教学资源,可以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基本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制作电子课件,用一些小动物的图片作为加减法教学的工具,比如画面上有五只小鸡的图片,减去三只小鸡,教师可以问学生还剩下几只小鸡,学生根据幻灯片上的画面,进行数数,可以得到结果,从而加深对减法规则的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地实现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得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立体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并且能够将一些抽象的问题简单化,从而可以对各种问题进行解决。

(二)加强教师小学生之间的角色互换

在数学课堂上强调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的一种重要手段。小学生与教师的角色进行互换,有助于突出小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开展以小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注重启发式、引导式的交流,可以促进小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比如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小学生可以变成教师,教师作为旁听者,小学生对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有自己的理解方式,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在讲台上大胆地讲出来,并且对学生讲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不仅可以锻炼小学生的表现力,同时可以加深他们对各种数学知识的认识。

三、加强各种新型教学资源的共享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大纲教材是教学过程中常见的教学资源,但是单一的内容并不适用于素质教育,也不适用于小学生群体。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需要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其他新媒体资源的利用和分享,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生是一个重要的分享主体,在新媒体教学过程中,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可以不再是传统的面对面形式,教师可以分享各种新媒体资源,比如教师可以将一些小学数学资源整合在一起,比如整合一些常见的数学公式,并且附上具体的解析,将各种数学公式的来龙去脉讲解清楚,使得小学生可以明白数学知识的本质,然后可以将这些资源传给学生的家长,让家长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再教育,巩固各种基础知识。

四、加强小学数学教师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

小学数学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对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有较大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中也要加强对自己的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通过不断地充电,接受再教育,使得自身的能力水平可以不断提升。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该要积极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注重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使得教师能够借助各种计算机平台、新媒体平台实现信息化教学管理,对小学生进行柔性化管理,并且为小学生的学习营造一种更加宽松、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教师可以加强对各种新媒体的特点的了解和掌握,学会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新媒体,结合网络进行远程教育,结合微信与微博与小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给小学生更多的关注,对小学生的状态进行了解,掌握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弱点,从而不断调整教学方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再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借助各种媒介平台加强与其他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就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经验进行分享,将自己对数学教学的看法讲出来,畅所欲言,不同的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对自己的教学问题进行反思,累积更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形成个性化的知识体系,从而实现自我提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是小学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有很大的帮助,也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理念和方式必须要改变,新时期应该要将小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要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为教学的突破点,加强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的改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水平。

作者:邓秀华 单位:吉林省舒兰市朝阳中心校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探讨

一、从多种渠道渗透小学数学思想

很多小学数学思想都是教材中没有直接写在课本上的,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知识都明显地写在教材中,是有“形”的,而数学思想方法却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里,是无“形”的,并且不成体系地散见于教材各章节中。如果教师没有敏锐的眼光,没有把“渗透数学思想”作为一种习惯,那么,课堂上就无法对学生进行渗透数学思想的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从思想上不断提高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重要性的认识,把掌握数学知识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同时纳入教学目的,在备课环节就要考虑本节课要渗透什么样的数学思想,用它指导着我们的教学。其次要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哪些环节、哪些内容渗透了什么思想方法,我应通过什么活动渗透,渗透到什么程度等,应有一个总体设计。比如,这次在国培学习过程中,我上了一节《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你说,这就是一节基本技能掌握的课,要渗透什么样的思想呢?通过第一次试讲,我发现这里面要渗透的思想就是“猜想验证”的思想、类推的思想和归纳思想。那么,第二次备课时,我有意识地把这三种思想写进教学目标,并考虑了具体实施的环节。猜想验证思想体现在:你比划的1厘米对吗?要知道对不对,怎么办?用1厘米的吸管比一比。你估的纸条长度对吗?怎样才知道对不对?你看,这两个环节都充分体现了猜和估都只是一个大致的结果,要想知道对不对,必须通过实践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两个环节充分让学生感悟猜想验证的思想。那么类推的思想又是如何体现的呢?直尺上0到1是1厘米,那么你还能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吗?根据出示的一段就可以找到另外的1厘米长度,这不就是类推的思想吗?根据0到9就是9厘米、0到7就是7厘米、0到3就是3厘米,你发现了什么?0到几就是几厘米。根据0到1、1到2……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你又发现了什么?相邻两个数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多好的归纳思想的体现!长此以往的训练,还愁学生不会学习吗?正因为我有了这种理念,深刻钻研教材,并把渗透数学思想作为一种习惯,才能设计出这样的课来。最后,看效果确实比第一节课目的性强多了,孩子的收获也相当大。虽然,孩子才上二年级,没有给孩子明确提出这是什么思想,但是多次孕育,“教者有意,学者无心”相信孩子一定会得到发展。

二、让学生深入小学数学情境接触数感

例如,在一年级“认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富有童趣的情境:“同学们还记得在幼儿园上活动课时的情景吗?大家一起去滑梯,去荡秋千,去骑木马……”学生们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渐渐被唤醒了。这时,教师适时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个欢快、温馨的幼儿活动的画面:“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数数这个幼儿园里的活动器械吗?”于是,小学生们开始兴趣盎然地数数:1只滑梯,2个秋千,3只木马……从而经历了一个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了数的意义。可见,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基础,如果较好地利用和创设情境,体验和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学生不但较容易将知识与生活经验建构起来,获得丰富的表象和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而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的数感意识得以萌芽。

三、课堂练习也是重要的方式

课堂练习设计应该从教学内容和学生两方面的实际出发,首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其次,练习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数学教学是一个长期不断累积的过程,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教学方式。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能够接受到教师所要表达的信息,技巧和方法都是需要实践在课堂中的。我将在今后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继续发掘好的教学方法,为培育优秀的学生贡献自己的一份薄力。

作者:雷春雳 单位:重庆市合川区双槐镇渭溪小学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教学目标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的方向,只有教学的目标明确了,教学的实施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在日常的备课当中,数学教师要对所教的课程目标进行深入的研究,充分了解本课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保证教学的有效进行,才能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新课程遵循的教学理念与以往遵循的教学理念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以往的教学只是一味地强调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生的知识掌握,以考试成绩作为教学成败的唯一标准,这样的教学理念难以适应新课程对于教学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实施。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以此作为数学课程实施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因此,在确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也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目标选择的基点。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确立不是一种单一的教学目标,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是一种三维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的教学目标,也包括能力的教学目标,还包括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围绕这些三维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深入研究这些教学目标,对这些教学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数学教学的具体实施中,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例如,在讲《长方形的面积》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事先在黑板上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或者通过多媒体图像展示的方式,将教学目标展示出来,这样的举措可以让学生对本课教学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有利于师生相互配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创设情境,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小学生的求知欲是比较强的,对于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那些充满吸引力的新奇的事物可以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探索兴趣,相反,那些枯燥的缺乏生气的事物则难以激发小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是那种单向的知识讲授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刻板、机械,难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的气氛压抑而沉闷,教学的实效性不强。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更多的是流于形式,教学情境的创设缺乏实效性,难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没有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于情境教学的实施成效缺乏应有的重视,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没有从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情境教学的实施成效不佳。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尽可能地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地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在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中进行,不拘泥于某一个教学环节,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教学的实际需要,创设充满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以此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实施。例如,在讲解《整数的加法》这部分教学内容时,因为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如果只是采用那种单纯的讲授方式来开展教学,难以激起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因此,教师就要根据这部分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比如,将整数加法的讲解用增加小动物数量的方式来进行,通过“小动物来站队”的游戏情境创设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教学内容,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开展学习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较,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其自身的优势,它改变了以往独来独往的学习方式,学习再也不是采用那种“单打独斗”的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组内合作,学生逐步学会讨论、交流、互助、沟通,学习的效率因此而显著提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发现问题,也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彼此沟通与合作,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并进一步通过合作,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实施对促进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施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因此,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有效实施策略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王培宝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铜井中心小学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在上课前初步理解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及学习新知识运用的相关知识,是自我探索、思考、质疑的学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举措,帮助学生掌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听课有的放矢。在预习过程中,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作为问题提出,提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事半功倍。教学中,有的教师忽视了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误认为数学没什么预习的,或者不需要。有的教师让学生预习,就一句话:明天上新课了,请大家好好预习。预习哪些内容?如何预习?没有说明,学生答应,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低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

1.1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挖掘生活素材,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影响,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学《分类》一课,课前布置学生和家长一起逛超市,让学生留心观察超市的商品是如何摆放的。上课时学生很快地说出“同样的商品摆摆放在一起”,说出这样摆放的好处,这样,为分类的认识奠定了基础。课后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衣服、书本,使其感觉分类是非常重要的。用身边的“情境”显示教学内容,体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现实性,趣味性,认识了数学课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进入生活,培养了热爱数学的情感,调动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1.2鼓励为主,调动预习的积极性:每一名学生都有求知欲望,有提高能力的渴求,指导学生预习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习需要。例如教学“2的乘法口诀”之后,教师质疑诱导你们想知道“3的乘法口诀”吗?“3的乘法口诀”是如何得来的呢?解答这一问题,请预习“3的乘法口诀”。看谁预习的好。一句简单的话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的学生预习提出非常浅显的问题,教师不可以“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或“这么简单的问题还问我”等带有贬义的言语回答,一定耐心地启发,预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越来越浓,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

1.3走向生活,营建学习氛围:教学实践证明: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一定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作用,体现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逐步感受现实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营造一个购物的情境,在书桌上摆一些学习用具,标上每一用具价格,让两名同学做售货员,然后,其它同学用模拟钱币到售货员那里买自己需要的学习用具,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感到新鲜有趣,积极性极高。这一活动学生知道用一元钱买到哪些东西,学会了找钱,学生在模仿购物活动中认识了人民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了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2认真听讲的习惯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的,逻辑性很强,内容之间相互联系,聆听教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学会听讲,听清老师提的问题,解题思路及方法,总结的规律,这些都与教学的重点难点相关。只有会听,才会思考。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促进自己的思考,对别人的回答做出准确地判断。学生之间的思维水平相近,学生的语言能使其更明白。引导学生注意听,例如“谁听懂了这一同学的发言?谁来解释一下?”促使学生感受到听的重要。

2.1营造优良环境,消除干扰因素:选择固定的学习场所,准备必备的教具学具,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

2.2诱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多种途径引发注意,运用游戏、故事、适当的评价等,引发学习兴趣,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2.3运用技能和技巧:有了熟练的技能和技巧,学习起来应付自如、心情舒畅,享受成功的喜悦,注意力就集中了。例如,学了两位数的加减之后,有一定的运算技能,学三位数加减很容易。帮助学生培养出一个做任何事都能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好习惯。

3积极发言的习惯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人人参与,师生平等地对话和交流。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发言,就像一潭死水令人窒息。

3.1创设宽松的环境:教师要民主、宽容、随和,以欣赏的眼光评价学生的发言,不管说得是否正确,能发言就是好样的,为自己敢于发言而自豪。学生发言心情坦荡,没有顾忌。假如教师心胸狭窄,用挑剔和责备的眼光,造成学生心理压抑,失去发言的勇气。学会倾听和尊重,不打断别人的发言,营造一种良好的发言氛围。

3.2消除发言的羞怯感:时常找有羞怯感的学生谈心,帮助树立信心,战胜自卑。希望这些学生回答问题时,课下提前给交待一下要提问的问题,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这些学生没有回答好受了委屈,及时地给予安慰。创造情境,帮助炼胆、炼口,例如演讲比赛、口头作文赛,提供社交的机会,例如课堂情景剧、文娱晚会、等,在实践中锻炼发言的胆量和勇气。

作者:张强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章汉小学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分数运算的实践

一、直观教学,加强理解

分数运算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内容,相对于其他内容来说更加的复杂,对于小学生认知能力的要求也更高些,但是小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的认知能力还不高,教师在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需要格外地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科学化、合理化选择,来促进小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牢固掌握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教学方法已与当前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脱轨,在这一阶段的小学生,静不下心来,好动,注意时间短,但是好奇心强,教师要善于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当前学校教育中的运用,为我们的创新性教学提供了便利。在小学数学分数运算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充分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工作,使学生对于分数这一概念有一个直观的理解,从而便于后面分数运算的学习与掌握。例如,在学生初次接触分数的那节课上,在备课时我已经在网络上查阅了大量的与分数有关的图片或视频,运用Flash动画软件,给学生做了这样的课堂演示:首先是一块蛋糕出现在显示屏上,然后将它平均的分成了6份,那么这其中的一份就是1/6,其中的4块就是4/6,而6块就是6/6,也就是这整个蛋糕。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不够成熟,如果还是采用以往的教学方法,没有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呈现,那么学生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就十分困难。而这种借助多媒体技术的直观的教学,不仅使小学生对于分数这一概念有一个直观的理解,更使课堂活跃了起来,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生活实例,激发兴趣

数学都是从生活中来,反过来也会促进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在分数运算中更是如此。例如在进行分数运算的教学时,我向学生举了这样的生活实例并对上一节课进行了简单的复习:妈妈下班回家时买了一个大饼,作为你们全家的晚饭,妈妈将这个饼分成了8份,那么每一份并用分数该怎么表示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1/8”。这样迅速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接着我又问道:“妈妈吃掉了其中的1块,那么这时并还剩下多少?”有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说:“本来是8块,妈妈吃掉1块后,还剩下7块,用分数表示就应该是7/8”。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在点头赞同他的答案。以这样的生活实例来引出这节课,不仅能够迅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在这样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使学生充分掌握了分数运算这一知识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且提高了他们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

三、应用理解,锻炼思维

数学来源于生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这就需要加强学生的思维锻炼。而在分数运算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中,应用题部分就能起到思维锻炼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于应用题中的单位、数量等的认知情况,在学生的思维上进行有效引导,使小学生在面对应用题时能够养成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的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分数运算的正确性[3]。例如在“一个发电厂原有煤2500吨,已经用去了3/5,那么发电厂还剩下多少吨煤?”这道应用题中,通过已知的条件,再结合学习的知识,可以得出这样的算法:2500×(1-3/5)=2500×2/5=1000(吨),因此发电厂还剩下1000吨煤。但是有些学生不能将之前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综合应用,导致这道题的错误,不能真正地理解分数及分数运算。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画图做题,如下图所示。

四、及时纠错,查漏补缺

错误,谁都会出现,重要的不是因为错误而愧疚,而是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积累经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分析,究其原因,如果是马虎大意,要及时地提醒该学生,而如果是因为知识点掌握不好而又大面积的错误,教师要在课上进行重点讲解,使学生真正理解分数运算这个知识点。例如在上完分数运算这堂课的时候,对于上面布置的课后作业,大多数学生都出现错误,因此我又在课上向全班学生讲解了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画出直观的示意图,根据图来进行作答。学生在重新复习这一知识点以及学习到解题思路后,以后这种类型的题目几乎没有出错。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分数运算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在采取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是要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与小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身心特点相结合,借助计算机技术,结合生活实例,注重学生的思维锻炼,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分数运算水平以及数学水平,锻炼他们的思维,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固的基础。

作者:侯春干 单位:江苏省兴化市钓鱼中心校

第六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及策略

一、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有很多的时候感觉到一种无助与无奈,发现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往往只有形式上小组活动,并没有实质的合作:学生处在只听或看一位好同学的操作或者发言,学生之间的互动并没有的状态下;还有的学生表现出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缺乏实质的合作,形式大于实施。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这种形式就更显现出来,因为低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往往自己顾自己,基本还是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学习结果也就不能代表小组的水平。

2.学生的关系不协调。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问题。记得我在讲授“圆形面积公式”这节课时,为了探索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我让学生准备圆形的分割图,提出:如何得到一个“圆的面积”的探索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方法与发现,可是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参与到探索交流的合作当中来,好似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更是嫌麻烦,只看别人、听别人的。

3.学生的参与度不同。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发现好学生的参与机会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别人的角色,困难的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较弱,往往成了听众,越过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那获得信息,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困难学生在小组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而且教师由于授课时间,教学效果等因素的影响,会只注重每个小组的想法而没有关心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小组合作学生是围桌而坐,不便于教师发现学生开小差,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

4.班级人数过多,不利于分组活动。众所周知,我国学校班级人数较多,不好分组也,不好管理,大部分学校是班级固定教师,这就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很多不便。

5.教师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在教授一节课时,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重点内容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怎样设计教学内容才能完成任务。而在实际中,往往很多教师并没有完全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重点,从而没有很好地设计怎样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使之流于形式。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

1.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课程标准》提倡的是:即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这样对数学学习的方式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现在还有很多的教师仍然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一节课下来,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似懂非懂,根本没有自己的想法,一切都跟着老师走,根本就没有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探究学习和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只是走个过场,所以只有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转变自己陈旧的教育理念,才可以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2.重视教师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除了在理论上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提高自己合作交流能力与技巧,学会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时刻学会变化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促进者。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对全班同学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培养,由于受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影响,学生开始不能完全适应小组合作学习,大部分学生只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组内缺乏讨论和交流的意识和技能,所以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一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小组里的每一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的责任,不要有依赖的思想,以小组的利益为重,有争议时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并且每堂课都要根据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每一个小组进行反思,这样慢慢地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要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需要与人合作,才能成就更多的事。

3.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形式与目标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要想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一定要让学生确立思考问题,有了自己初步的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就给在学习上比较懒惰,依赖性强的学生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要明确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重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的、民主的、互助的关系,建立一种责任感,从而使学生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愿意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思考去发现,耐心地解决小组合作中遇见的点滴问题,让小组合作这种学习的形式更好地融入课堂,成为推动学生主体发展的强有力的助手。

作者:于海丽 单位:长春市二道区春城学校

第七篇: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的措施

1小组合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堂上小组合作的时间有限:一节课45分钟,学生不能在整节课都在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这样会使数学教师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会学不到充足的知识,但是又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在不能充分的与同学交流,每个小组的成员也没有时间发表自己的意见,致使小组合作教学起不到效果和作用。

1.2数学教师不能有效的维护课堂秩序: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数学教师要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必然会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探讨,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无法维护课堂秩序,有的学生会利用交流的时候与同伴做游戏或讨论其他事情,学生的精力不在学习讨论知识上面,从而使小组合作的方式适得其反,课堂教学秩序也形成不好的局面。

1.3数学教师缺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部分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但是只让学生讨论教师的提出问题,这样有针对性的讨论,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限制,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降低。

2小组合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现在许多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对学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学生逐渐对数学失去兴趣和信心。因此,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会积极探索,思考交流,也会动手实践,而这种教学方式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同时也使得学生能够与同学之间友好的交往,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所以,要在小学数学中逐渐落实小组合作教学。

3针对在小学数学中有效的运用小组合作提出的策略

3.1数学教师要参与到小组交流中: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如果要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就要使自身也参与到其中,这样学生在小组交流时就会认真的探讨,不会分散注意力,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也会主动向教师寻求答案,从而节省课堂教学时间。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首先,数学教师让学生自己学习,然后找出本节课相应的公式和概念;其次,教师进行讲解,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研究如何将公式应用到数学题中,这时数学教师就可以在学生交流时参与到其中,看一看学生是否真的在学习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最后,数学教师在进行总结。

3.2在小组合作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使,可以布置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交流讨论,从而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思维创造能力。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数学教师可以提问一些较难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交流得出答案,由于题目较难,每组学生的成员都会认真思考,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也通过小组合作的努力得出答案,当学生发现小组合作的作用时,就会产生良好的合作精神,也会在未来的生活中与他让友好的相处。数学

3.3利用竞赛方式,提高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性: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比较枯燥、乏味,即使是小组合作交流,学生也提不起精神,这时就需要数学教师激励和引导他们,使他们主动的学习,并且有活力。因此,数学教师可以进行小组比赛活动,激励每个小组成员的斗志。学生在面对竞赛时,必定会斗志昂扬。在比赛过程中,各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解决困难,学生在比赛后,会收获成功的喜悦,教师对胜利的小组进行表扬,对失败的小组进行激励,只有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自信心。

3.4数学教师应通过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使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的魅力与乐趣,从而在小组合作中积极的探索问题,学生通够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每组学生制作出不同的三角形,然后进行对比,再让每组派出一个成员相互交流制作过程,这时学生就会发现三角形原来有这么多的奥秘,从而在教师的教学过程认真的听讲,对学习数学产生热情;数学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给学生播放小组合作的相关视频,让学生加深小组合作的概念,从而在合作时团结互助。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学教师要合理的运用小组合作,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对数学产生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小主人,合作学习也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数学教师要完善合作教学,使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从而积极主动配合数学教师教学。与此同时,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会得到提升。

作者:刘小霞 单位:包头市九原区沙河三小

第八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持久战”

数学教学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激发思维,活跃思维。思维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自然要从一个长远的角度出发,制定长期的灵活可变的计划,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小学数学教师要将教授知识和培养思维能力进行有机合理的结合,因为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是一个长期性的甚至是终生的过程;数学学科也是一门体系性较强的学科,其中的理论性知识、实践类知识和思维的培养是息息相关的。学生在接受知识、消化知识中,在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不断地活跃自己的思维;而在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发展的过程中及接受所学知识的前提下,久而久之,他们的变通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等也会有所提高,这是得益于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师,在规划自己的教学是,要从学生的终生学习的角度出发,紧紧结合数学学科的体系性、连贯性等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从细节处抓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里说到细节,是指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从整个学年、学期或是某个学月来制定教学方案,更要细化到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因为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很好地结合本科目的特点,按部就班地实施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转变发展阶段等相关方面来具体实施。如,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不断转变的。一般情况下,从一年级到三年级,这是学生思维发展的第一阶段,也是思维发展的基础阶段,这一过程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思维是向着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而到了四年级,学生的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发展。具体不同的各个学生,其思维发展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就普遍而言,这是具有科学的规律性的。因此,数学教师应该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性,结合相关教材,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从课堂上抓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课堂的设置对于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要让学生的思维能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教师就要努力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只有在学生深感内心轻松、身心安全的情况下,他们才能勇敢、大胆地去学习,他们的发展才能取得最大限度的成功。在课堂上,教师既要有为人师长的风范,以学生能够迅速接受知识的方式向学生讲授具权威性的知识点,又要遵循“师生平等、教学相长”的理念,与学生交朋友,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把更多讲解的机会留给学生,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质疑、多提问。当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遇到难点,绕不开时,教师要尝试对学生的思考进行适时适当的引导,而不要过于急躁,还是要尽量给予学生思考的机会,等到学生思考到一定程度后,再向学生解答、示范等。这样的过程得来的效果要远远好于不留给学生自我思考质疑的时间,或是在教学过程中急于给出答案。在这样的课堂上,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遇到问题时,能多开动自己的脑筋,遇到开放题时,能主动思考多种解题方法,举一反三的好习惯,不断地活跃自己的思维,积累相关的知识,进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四、总结

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科目之一,可以说,数学里有思维,思维里有数学,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更是要立足于学生思维发展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既要正确地对两个阶段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做出区分,又要注意联系两个阶段之间的具有性和连贯性的内容,结合所教教材内容,合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我们肩负的重大使命,我们要尽力在教学中将之付诸实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培养方法。

作者:许美 单位: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詹天佑小学

第九篇: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运用及其教学成果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育的实际状况

在整体教育工作过程中,小学教育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不过,由于我国当前的教学情况影响,导致目前的小学教学方式还是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将教学内容教授给学生,然后学生对其进行记忆,这种学习方式往往会对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很大影响,最后使教学成果达不到预期目标,不过由于新课改的推出,意味着小学教学需要面临更高层面上的要求,随之就要完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二、小学数学教材为基础对其教学模式的研究———以苏教版为例

小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首要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因为小学是其思维转型的一个重要阶段,所以苏教版小学教学在选择相应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这一点,积极培养其思维。进行思维活动之前要以扎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所以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思维方式培养两个方面,保证其在实施过程的同时,小学教育时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下面几点:第一,小学教学活动要充分结合基础知识,以学生当前学习的相关情况为基础,选择高效性的学习策略,并且尽力帮助学生完成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转型。第二,小学数学学习时,要密切结合前后学习到的相关知识。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苏教版教材促进学生构建科学性、合理性的知识结构框架,但学生对其中存在关系的掌握程度还不够成熟,所以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时不断引导学生学会结合前后知识,促进学生整体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小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处于成长阶段,在该方面具有的独立性有待提升,因此,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第三,采取提问式的教学方式,保证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性。就一般情况而言,具备科学、有效等性质的学习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起来,还有就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其思维方面的独立性不够,随着教师采取示范与提问等方式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思维,达到教学成果提升的目标。

三、对小学数学教育效果产生的相应影响

1.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

一般来讲,小学数学教育最主要的战场就是课堂教学,其直接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从小学生的具体特性方面可以了解到,该年龄段的孩子具备非常强的玩心与好奇心,喜欢探索,所以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其数学学习成果,减少学生与教师间的距离感,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然后充分激发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具有主动性,真正意义上对数学学习产生热爱等。

2.促进教学过程,具备互动性

从普遍的角度上来讲,小学生最主要的一个性格就是活泼,此外还具有非常强的好奇心,所以互动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也是提升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措施。如,在苏教版中对于“钟表”认识的知识内容,首先,数学教师设计一个关于钟表的谜语,在猜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将钟表的概念引出,并解释时间在生活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钟表的作用。当相关基础知识教授完毕之后,可以采用互动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掌握时间的运用,在该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奖品给予表现较好的学生,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重点培养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数学运用能力

数学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更加看重思维的严密性,因此若数学学习完成较好,那么对其他学科也会有一定的好处。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必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能够独立思考,最好使学习内容与实际情况产生联系。在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会与数学产生一定的联系,比如说教育学生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就可以与数学中的加减运算进行结合,同时为小学生介绍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同时,还可以鼓励小学生在日常运算过程中使用加减运算的方法,帮家长计算,以此提高小学生教育的时效性,最后使小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在生活中具体使用。编制苏教版教材时,充分结合并落实当前新教改所设立的标准及其教育理念,不过在其教学模式方面依旧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及人性化,所以更加要求教育工作者依据不同学生的自身情况进行教学模式的修改。总之,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往往要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保证学生思维得到优质发展。

作者:汤德任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程桥中心小学

第十篇: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一、从实际生活问题中启发学生

小学数学教师要坚持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合理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猜想,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条形统计图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诸如“:哪张统计图是用于羊毛衫销售的”或“哪张统计图是用于泳衣销售的”等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思考,学生就会得出结论:羊毛衫一般在冬季销售,而泳衣一般在夏季销售,他们就能快速准确地找到答案。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进行思考,更好地发展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

二、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经验感受数学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此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践性。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要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创设生活情景的机会,并引导学生通过学到的知识、方法去研究、探索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碰到的一些问题。一方面,不但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还能让他们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自信程度。例如,教师在教学生认识人民币后,可以引导学生在班上展开“购物游戏”让学生自愿拿出自己的学习用品等,让其中一部分学生扮演售货员,然后让剩余学生扮演顾客去购买。这一环节结束后,两方学生再互换角色。这样的游戏对学生掌握人民币的知识有很大帮助。在此游戏中,学生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能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此类实践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处处都有数学存在,进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再现实际生活情境

由于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都是无数次、反复地从生活现象、生产现象的试验、研究中抽象形成的,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点有一定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要对此进行二次处理,可以通过再现相关的生活情境,启发学生获得大量感性认知,进而为他们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奠定夯实基础。例如,教师在教授循环小数时,若只进行传统讲解,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和难以理解。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其强大的模拟现实功能为学生播放红绿灯的动态画面,借此唤起学生的生活记忆,然后再要求学生对红绿灯的变化情况进行认真观察,教师再加以引导,学生就能总结出红绿灯的变化规律,即按顺序重复出现。如此一来,学生对循环小数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了。这种教学方式摆脱了枯燥式讲述和机械式灌输,利用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总结出数学概念,从而让他们理解得更为透彻。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树立“生活化教学”的教学理念,并始终遵循“生活化教学”的教学策略,为最终实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和有用的数学应为人人所学”这一数学教学目标而努力。此外,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给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进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曾刚军 单位:重庆市云阳县盘龙街道革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