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强化学法指导的思考
时间:2022-12-25 02:44:48
导语:小学数学教学中强化学法指导的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教师在指导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有失偏颇,不能平等地对待学生。传统的“师威”尚未革除,对学生居高临下,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问题时,教师不是耐心地引导学生,而是板起面孔,甚至一味地训斥学生,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2.时机不当,指导流于形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思考不能深入时,或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意见出现分歧时,教师随即给学生做出指导,直接将结论传授给学生,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无益,还会使学生产生紧张的情绪。
3.指导不明确,反馈不够及时。部分教师不能分析学生出错原因,不能针对易错点、重难点、困惑点进行点拨,语句重复,不能清晰地表达意思。教师针对学生的出错情况,不能及时予以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或一味强调整齐划一的学习进程,不能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1.引导学生主动提问、积极思考。受应试教育的困扰,学生经苦思冥想后不能解决的问题便请教老师,老师或由于时间紧,或急于表现自己,稍作思考便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学生看似将问题解决了。其实,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背后,学生的思考能力并未得到提升。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未知量是什么?已知量是什么?条件是否足以确定未知量?能否想到一道更容易入手的题目?学生在不断提问的过程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了科学思考问题的方法。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教者提出问题:“某种细菌的繁殖是每过一天数量翻一番(即后一天数量是前一天的2倍),这种数菌共有64个,前三天各有多少个?”教者列出表格,引导学生在思考、提问的基础上求出每一天的数量。有学生提出:“能不能直接求出第一天的细菌数量?”“哪天的细菌数量最好求?是第一天,还是第三天?”“怎么求出第三天的细菌数量,可以列出怎样的算式?”“第三天求出来了,接着可以求第几天?”教者适时地总结,从后往前,逐步求出结果,如同我们退着走路,这种方法叫“倒推”。
2.让学生在“做中学”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不管问题的量是否合适、难度是否恰当,一概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提高学生的成绩,通过枯燥乏味的训练进行巩固强化,但时间一长学生又忘了,以致陷入了苦练苦学的怪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探究数学规律。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探究数学规律,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但部分教师往往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视而不见,致使学生失去构建知识的过程,体会不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内容时,教者让小组同学动手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并交流体会。
作者:王莉丽 单位:江苏省建湖县冈东小学
-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激发途径探讨
- 下一篇:小学数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