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趣味教学论文10篇

时间:2022-12-11 08:59:28

导语:小学数学趣味教学论文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数学趣味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法

一、巧妙设计趣味的课堂导入

导入环节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起点,导入的效果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要想让课堂趣味凸显,就必须在这个环节多下功夫。教师要避免形式化,要多角度创设趣味形式,把学生吸引到点子上,调动出学生的兴趣。

(一)利用幽默的教学语言

在当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已经能使用各种各样的教学工具,但对学生影响最大、最具直观性的仍然要数最本真的教学语言。对于自我思维意识还不充分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语言引导有助于他们巩固对知识的第一印象,而教学语言的感染力与启发力也对学生学习产生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凝练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和幽默性,以此来化解数学学习的单一乏味,可以利用比喻、比较等表达手法。此外,教师还要注意配合肢体语言和富有感染力的表情等。例如,在学习《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据调查,刚出生的婴儿平均身长0.5米,这是多长呢?我们先用分数来表示,那就是5/10米,也就是十分之几可以用零点几这样的一位小数来表示,仔细想想,那可真是很小的数值,小数点原来是代表小不点的啊。下面我们又来看看另外几个小不点小数吧。”这样简单直白又不乏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十分契合学生们的认知水平,可以让学生们一下子就感受到知识点的趣味所在。

(二)利用生动的儿歌、故事

小学生初步接触系统数学,难免存在着很多不适应。因此,教师的教学思路要紧贴学生的认知,有意识地将知识形成转换,用能够提起学生关注、学生熟悉的内容来打动学生。在小学生的世界里,故事、儿歌是吸引度较高也容易让学生迅速参与进课堂的形式,教师可以将数学概念、计算方法等枯燥的学习内容融入其中,使数学知识更加容易理解、易学易记。例如,在进行《数学》一年级下册“元、角、分”的教学中,学生们对人民币单位值概念和单位换算掌握并不熟练,甚至有的学生还觉得复杂。教师可以自编儿歌来强化学生们的印象,如:“人民币,三兄弟,元、角、分,齐相聚,认识它们也不难,十十换算记心里。”简单上口的童谣式儿歌,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乐趣。

二、挖掘生活趣味的生活化教学

数学中的趣味不是外显存在的,需要用心思去挖掘,需要敏锐的眼睛和灵动的思维。数学看似单调,却和生活有着不解之缘。数学理论来自于生活的启发,数学原理又运用于生活,因此,数学课堂中的“趣”不仅要靠新颖的方法引导呈现,还有必要从生活中挖掘。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减少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从而愿意探究,生活元素的千奇百怪又如同为学生展开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让学生能够带着兴趣立体化地欣赏数学,融入数学学习。例如,在二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学习中,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展示多媒体图片,用生活中常见的伸缩门拉开的间距形状、仿古窗户的窗棂形状等,让学生们从观察的乐趣中很轻松地总结出: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对边相等、分别有两个锐角和两个钝角的特点。接着教师还可以用几种图形的生活实物进行比较,让学生们探究得出长方形、正方形属于平行四边形的正确结论。生活化教学拉近了学生与知识的距离,让学生学习起来更有劲头、更有效。

三、开展寓教于乐的学习实践

现代化教学提倡寓教于乐,这在学习实践环节最容易实现。实践是对学习的总结,是学习效果的呈现,可以抛开沉闷的答题形式,具有设计性、活力催动性,最能够激起学生的体验兴趣。为此,教师要巧妙开展活动,让实践体验更有挑战性、开发性和驱动性,让学生既能够无拘无束在课堂中玩乐,又能从玩乐中总结经验,提升学习成果。教师要注意活动最好具有全体动员性,还要在趣味融入的同时有所启发。例如,在四年级下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学习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设计最美图案”的活动,让他们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特点,以及圆规、图画模型等工具进行实践。活动所设置的开放条件让学生们拥有了思维跳跃的空间,没有习题检验时的负担,以享受的心情展开实践,而实践结果也令人满意,有的图案简洁优美,有的则复杂多变,知识概念在其中被发散得淋漓尽致。

作者:顾燕华

第二篇:小学数学趣味教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在”奇”中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向生活,使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解决问题意识的提高与发展。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一课时,我通过让学生讲自己的生日具体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从而引出课题。之后,分别拿出2010年、2011年、2012年3年的年历卡,使学生深入了解年、月、日,学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概念,知道每年有12个月和每月有多少天,帮助学生建立较长时间的观念,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学习数学的意义,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帮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兴趣要培养,信心更要培养。在平常的教学或练习中,我们做教师的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大力表扬,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对那些学习数学较困难的学生,我们要更有耐心,每每有一小点进步我们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看到希望,并认识到学习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不能有任何虚假的行为。有适合的课题时也尽量安排一些趣味数学游戏,在游戏中也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渐渐地,增加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注重实践活动,体验数学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活动,仅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比较肤浅的,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获取知识。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主动积极的学习,才能有效的培养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知识获得与兴趣关系密切,小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他们的情感来支配的,教师应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产生热爱学习的情感,并对所教学科产生兴趣,因此,老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顺利掌握知识,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添学习兴趣,使设计的教法符合学生的学法,持之以恒地结合知识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引和训练,使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钥匙,增添学习兴趣。

四、课堂练习中体现趣味型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境。但也往往被呆板的练习形式、乏味的练习内容,把在学习新知识中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而无情淹没,使学生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扼杀和抑制。因此课堂练习要设计得精彩有趣,教学中教师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

(一)练习形式要注意层次性。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示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降低习题的坡度,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比如“三角形内角和”中在运用规律解题时,先已知两角求第三角;再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锐角求另一角,感知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之和是90。;最后已知三角形的一角,且另两角相等,求另两角的度数,或已知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均相等,求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以上设计,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不断掀起学生认知活动的高潮,学生学起来饶有兴趣,没有枯燥乏味之感。

(二)练习形式要注意科学性和趣味性。小学数学教学时可适当选编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有点情节又贴进学生生活经验以及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题目.通过少量的趣题和多种形式的题目,使学生变知之为乐知。比如,本课在完成基本题后,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出一个三角形,要求其中两个内角都是直角。在学生画来画去都无从下手时,个个手抓脑袋,冥思苦想。这时教师说出“画不出来”的理由,学生们恍然大悟。

作者:芦宇霞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第十三中学

第三篇: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的策略

一、设计趣味性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虽然数学学科是抽象、枯燥的,但是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普遍喜欢玩游戏的特点,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活动中。这样,能够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使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得轻松、愉快。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章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一些物品,在课中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游戏活动———超市购物,请每个小组选出一名营业员,其余小组成员当顾客,在“小超市”里模拟购物活动。在学生“购物”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一段舒缓的音乐,让学生感觉就像是真的在超市一样。通过购物、收银活动,学生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以及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当然,选取小游戏时,还要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取那些易于操作、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游戏。在教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确定位置》一课时,由于学生天天和自己的座位打交道,对“位置”比较熟悉,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玩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例如,教师喊口令:脚向前跨一步,向后跨一步,让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然后比一比,看谁的动作做得准确。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能够了解位置、方位等知识,为认识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做好铺垫。可见,将游戏融入数学学习中,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在动手、动脑中习得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二、设计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富有趣味,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这就要求教师研究教材,善于发掘教材中的趣味因子,并提出富有趣味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以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在一场赛车比赛中,共有3辆车,它们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方向出发,但是这3辆车的车轮形状是不一样的,它们的形状分别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请问:哪一辆车最先到达终点?该问题情境围绕教学内容《圆的认识》展开,问题虽然设计得很简单,却打破了学生原有的思维(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车的轮子是圆形的),因此,学生的探究积极性马上被调动了起来,并且兴致勃勃地参与交流讨论。可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富有趣味性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非常有趣的,从而点燃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情境中。

三、通过动手操作,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能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探究,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有的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单凭教师的讲解无法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学效果较差,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摆一摆、分一分、做一做,指导学生制作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模具、模型等,能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概念,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比如,教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前请学生准备9根与教材要求的长度一样的小木棒,上课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用小木棒摆一摆,看看是否能够摆成一个三角形。学生们可以用不同长度的小木棒摆三角形,观察摆的结果。待学生完成动手摆三角形的任务后,再请学生们交流讨论,说一说自己摆三角形的体会。在摆三角形的活动中,学生热情高涨,参与度很高,不仅掌握了摆三角形的方法,养成了动手解决问题的习惯,还发现了“任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可以摆成三角形”这一规律,达到了本课教学的目的。乐之者不如好之者。作为数学老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学抽象的数学知识时,除了挖掘数学本身所蕴含的趣味因素之外,还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卢桂优 单位:河池宜州市庆远镇中心小学

第四篇:浅谈小学数学导入教学

一、启趣谈话导入

启趣谈话导入教学主要指的是根据小学生对彩色图画的敏感以及对小动物的偏爱,结合教学内容,制作一些与之相关的动画片,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较为生动活泼的课堂情境,然后再配上富有启发且有趣的谈话,提高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的欲望。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制作“小狮子找外婆家”的动画片供学生观看,并且再配上欢快的录音:这一天,小狮子的妈妈生病了,让小狮子上山告诉外婆,临走之前,妈妈对小狮子说,外婆家和奶奶家的房子都比较像,只是稍微有点不同,外婆家的房子呈长方形,奶奶家的房子则是正方形的。但是,顽皮的小狮子还没有听明白撒腿就跑了,到了山上,看见差不多的房子时,这个时候愣住了。这时,学生也都完全进入到情境中,都愿意帮助小狮子,但是,学生也都不认识正方形与长方形呀?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趁机导入新课,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也都空前高涨起来,对新知识的教学也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直观演示法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感性为主,以表象作为支柱。直观演示法就是借用实物、模型、样品、图画以及幻灯片等比较直观的教具或者是手段,由教师演示或者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主动去观察、思考,逐渐形成表象,创设研究问题情境。例如,在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先为学生展示一个动画录像《曹冲称象》,让学生通过观看,明白称大象的重量是可以转化成石头的重量进行检测的,结合这种“转化”的思想,也能解决很多数学问题。进而再引出要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是可以运用“转化”的思想进行学习的,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成已经学习过的图形的面积进行计算,效果也是很理想的。

三、以比促入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知识是和已有的知识进行类比产生而来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引入这类知识的时候,教师需要结合新知的类比原型作为出发点,逐渐引导学生去提炼原型的类比因素,在类比中帮助学生萌发出新知识的思路。例如,在探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引导学生复习一下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面积等的计算公式,再让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有助于帮助学生强化面积计算中的转化法。然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否像寻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样,通过割补(或拼接)把三角形的面积转化成之前学习过的几何图形的面积来计算呢?学生也能够很快由推导方法的类比准确地获得相关的公式。这样的导入教学新知识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

四、联系生活导入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知识最终是要服务于生活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化的模式进行教学,把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都能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联系生活中逛商店的情境进行导入:张华和妈妈一起逛商场,妈妈给张华挑了一个价值是25元的玩具,张华自己挑了一个6到8元之间的玩具,可以怎样买呢?请同桌合作选一选,有哪些不同的买法呢?总计需要花多少钱呢?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致也很高,这个时候,再顺势导入新课。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能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进而更加理解数学的实际价值,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这门学科的信心。综上所述,导入环节可以说是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的一个关键环节,教师只有“导”得好,才能促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活动中。良好的导入还能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构建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把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调动起来,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以及创造性,让学生都能在导入的影响下更乐意去学、想学、会学。

作者:李翠英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卓资山镇北街小学

第五篇::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探讨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得课堂更生动、更有趣,使得数学知识更简单、易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调动起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和探索精神。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的传递交流形式无外乎语言传递、静态形象以及挂图、模型以及板书等,课堂效果不是很理想,而多媒体教学具有声形具备、动静结合等功能及优势,可以调动学生的大脑、眼、口、手等多个器官协同作用,把学生听不懂、老师讲不通的内容,生动、形象表达出来,学生更容易接受,大大提高了课堂传授效果。例如,在讲授《认识图形》一课时,我制作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图形,如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等,再用这些小图形,组成一些大的画面,让学生说出这些画面像什么,由什么图形组成,同学们说有的图形像大公鸡,有的图形像小猫,或者汽车、轮船等等,寓教于乐,在玩乐中学生们认识了图形。再如,在学习《认识钟表》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制作了一个动态的钟面,让学生仔细观察,时针走一格分针走一圈,一小时就是六十分钟;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分针指着小格,指着几就是几分。在这一课时上,通过多媒体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时间的能力和兴趣。

二、讲一些轻松愉快的数学故事,结合数学知识,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就轻松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

小学生在幼儿园阶段,游戏占主导地位,升入小学,课堂中同样需要一些趣味因素,把轻松愉快的小故事贯穿课堂,能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欢声笑语让师生变得轻松,气氛变得活跃。在课堂上我给学生们讲过一个《小熊卖鱼》的故事,小熊妈妈生病了,为了挣钱给妈妈看病,小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下河捕鱼,赶早市去市场卖鱼。一天,小熊刚摆好鱼摊,狐狸、黑狗和老狼就来了,小熊见有顾客光临,急忙招呼:“买鱼吗?我这鱼刚捕来的,新鲜着呢!”狐狸边翻弄着鱼边问:“这么新鲜的鱼多少钱一斤啊?”小熊满脸堆笑:“便宜了,4元一斤。”老狼摇摇头:“我老了,牙齿不行了,只想买点鱼身。”小熊面露难色:“我把鱼身卖给你,那么鱼头、鱼尾卖给谁呢?”狐狸甩甩尾巴说:“是呀,这剩下的谁也不愿意买,不过狼大叔牙齿不好,也只能吃点鱼肉。这样吧,我和黑狗牙好,咱们一个买鱼头,一个买鱼尾,不就帮了狼大叔,又帮了熊老弟了吗?”小熊一听直拍手,但是仍有迟疑:“好倒是好,可价钱怎么定啊?”狐狸眼珠一转答道:“鱼身2元1斤,鱼头、鱼尾都是1元1斤,不正好是4元1斤吗?”小熊用小树枝在地上画了画,然后一拍大腿:“好,就这么办。”四人一起动手,不一会儿就把鱼头、鱼尾、鱼身分好,小熊一过秤,鱼身15斤30元,鱼头7斤7元,鱼尾8斤8元,小熊一共收了他们45元。老狼、狐狸、黑狗提着鱼,飞快地跑进了树林。小熊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想,我30斤的鱼,按4元1斤能卖120元,可现在却卖了45元……小熊左思右想也没想出来原因,这时候我就请同学们帮着小熊想一想到底它的账哪里算错了?

三、在课堂上引进一些小游戏,创设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小学生年龄小,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难以理解,数学知识学习起来就会感到非常吃力、费劲,而游戏教学法可以把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通过游戏设置,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掌握,令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使得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盎然,进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并且在游戏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使得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游戏教学法的意义。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小学生正处于身体的生长发育阶段,身体的各个器官还不成熟,尤其是神经系统,他们很难做到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集中精力听课最多不超过20分钟。尤其数学知识比较枯燥乏味、抽象难懂,他们就更没有学习的兴趣,但是我们改变教学模式,把游戏导入教学中,就能给孩子们带来兴趣,一些数学知识接受起来就轻松愉快很多,打消学生抵触情绪。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3.课堂游戏实例:(1)有一段绳子,用剪刀剪不同的次数,分别可以得到几段绳子?凭空想象,学生很难理解,我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操作,把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剪断绳子的次数分别是1次、2次、3次、4次、5次……每个小组得到绳子的段数分别是2段、3段、4段、5段、6段,通过总结,学生们得到一个结论:段数=剪得次数+1。通过这样的游戏,让学生动手操作,直接突破难点,给学生带来了轻松愉快的课堂,让学生记忆犹新。(2)扑克牌游戏:同座位的两位同学,每人手里各拿一副扑克牌,按着牌面上的数字(规定J、Q、K按11、12、13算),先按加法算,每人手里抽出一张牌,谁先说出答案,扑克牌归谁;再按减法算,仍然是先说出答案者获胜,扑克牌归胜者。一个时段内,最后手中扑克牌多者获胜。总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只有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根据教学需要,把枯燥乏味、机械呆板的数学教学转变为简单而充满乐趣的模式,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成为思维突破的能手。小学数学课堂只有增强了趣味性,学生才能热情高涨,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进而成为数学课堂学习的小主人。

作者:王丽霞

第六篇: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构建

一、故事激趣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数学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将故事情节融入数学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动力。例如,在讲解《三角形》一节内容时,教师给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喜羊羊得到了三根精美的条形金属,她想用三根金属条制作一面镜子。但是她将三个金属条摆来摆去就是摆不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形。大家能不能给喜羊羊一个满意的解释?通过故事激趣,学生动手,从而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结论。通过故事引领,学生动手操作、探究,激活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游戏激趣

爱玩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游戏,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时,教师让学生用纸张做折角的游戏,一次、两次反复对折,启发学生观察角有哪些特点?在原角的基础上对折一次只有两个角吗?再如,教学“年、月、日”这节内容,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在教学将要结束的时候,教师引入游戏:让一个同学报月份,如果报出的是大月,同学们要快速举左手,如果报出的是小月,同学们快速举右手,如果报的是二月,两只手都要举起。同学们都踊跃地参与到游戏中。通过游戏可以强化思维训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三、媒体激趣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发达,他们多以形象思维认识与理解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形象逼真的特点,直观呈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使静态的内容动态化,符合学生形象思维较为发达的特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对称、平移和旋转”一节时,如果只凭教师的讲解,或者只让学生观看静态的图画,学生就会感觉到枯燥乏味,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了图形平移与旋转的动态过程,学生饶有兴趣地观看图片的演变与移动,对知识就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通过形象的展示也使学生感觉知识简单、容易掌握。多媒体还在视觉上给学生以图文并茂的美感刺激,有效地延长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观察中,提高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达成了课堂教学目标。

四、评价激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内心最深层次的要求,就是得到别人的欣赏与认可。对思维活跃、表现欲望强的小学生来说,在学习中更需要教师的鼓励与肯定。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发现学生的优点与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例如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说:“你真棒,你思考问题的角度是独特的,这种解法老师也没有想到”,对努力学习有进步的学生可以这样评价:“你的学习比以前有了很大进步,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会更好”,对学习暂时困难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一个温暖鼓励的眼神、一次肩头的抚摸,可以对其这样进行评价:“没有关系,虽然你没有答对问题,但是老师同学们都欣赏你的勇气。”教师的激励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学生会在心中燃起克服困难、力争上游的火焰。

五、活动激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适合在“动”中获取知识与体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开展课堂数学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与兴趣,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学习“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引领学生在课堂开展了“小小超市”数学活动,学生将教室布置成超市格局,学生们分别扮演售货员与购物的顾客,到超市进行购物。在购物中会直接涉及到加减法的运算,顾客和售货员可以相互交流,讨论付钱多少及应该找零多少等问题。因为超市购物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境,学生们对活动感到亲切,兴致盎然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计算,在活动中踊跃交流,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在活动中掌握与巩固了知识。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中心,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为深入探究问题的动力,在趣中学,在乐中研,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构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趣味浓厚的情境,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数学能力与素质的不断提高。

作者:汪玲玲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程桥中心小学

第七篇:小学数学趣味化的教学策略

1创设趣味化教学情境

学生的兴趣是需要激发的,因此,教师课堂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趣味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在精心创设教学设计,在备课的时候,要思考一些能够激发起学生兴趣的素材,把它融入到备课教案当中。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新课的内容会伴随着很多插图,插图的描绘比较精美。例如,在100以内数字的认识教学中,教材中有一幅小羊在草原上吃草的图画,小羊的数量非常多,画面上提出问题,“请估一估共有多少只羊?”,自然而然的引入了数数问题的教学。而有一些新课的内容十分单调枯燥,教师可以适当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笔者先引入猪妈妈给三只小猪分饼的故事。也就是将一只饼分给三只小猪吃,每只小猪只能选择吃四分之三、八分之六或十二分之九的大小,猪哥哥争着要吃掉十二分之九,猪弟弟要吃八分之六,猪妹妹只能选择四分之三。笔者在陈述完故事片段以后,问了学生一个问题,哪只小猪吃的饼是最多的?通过笔者的情境创设和引导,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分析比较这三个数字的大小,课堂气氛瞬间被调动起来,学生的投入很集中,快速进入到学习过程中。

2设计趣味化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的抽象性就很强了,要求有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小学生往往在形象思维方面比较擅长,这就会使学生对这些抽象性很强的内容缺乏吸引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必须要在上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设计,使内容新颖有趣,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好奇心。小学生对身边的生活中的事情比较熟悉,教师设计教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从点滴小事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点,让学生在生活中掌握数学规律。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亮点就在于图文并茂的教材内容,都是来源于生活的,教师要针对这些内容精心设计教案,二次备课要做到详实充分,让学生被这些内容所吸引。

2.1学习内容生活化:小学生在其特有的年龄段,形象思维是占上风的,而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阶段,因此,不能指望小学生用抽象逻辑思维来分析数学问题,应该做到发挥优势和长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具体形象的知识。例如,在上到“分类”一课中,教师在上这一课之前,可以让学生参加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去学校的小超市进行实地考察,看一看该小超市是按照何种规律来分类摆放商品的,然后在课堂中,把课前准备好的不同的小商品放在讲台前,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图来给商品进行分类。这种结合实践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超市的小店是学生经常去的场所,在学生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又做到了数学知识和生活的相结合。

2.2运用多媒体技术: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和教育现代化政策的推进,使得现代化教育手段得以丰富,目前很多小学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图文并茂的效果来吸引小学生的眼球,实施趣味化教学。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生动形象的视频和音频资料,教师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变抽象乏味的数学知识为形象的内容。

3实施趣味化教学方法

3.1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数学题目有很多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这时教师要创设些发散性的题目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回答出不同的答案和解题思路,不论答案正确与否,只要学生主动思考,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一幅图画中,树上有8只猴子,地上有5只猴子,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图画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有的学生回答树上的8只猴子加上地上的5只猴子,图画中一共有13只猴子;有的学生回答13只猴子减去地上的5只猴子,树上还有8只猴子。这时教师继续提问,还有没有不一样的问题?学生们积极思考之后,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树上的8只猴子减去地上的5只猴子,树上比地上多3只猴子。班级的大多数学生在他的引导中,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这样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观察和思考,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3.2精心设计学习活动:亲身参加实践活动可以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利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参加活动的时间和条件,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发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提到可能性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游戏,相当于彩票里的数字球,在箱子里放进去很多不同颜色的球,先让学生猜测摸到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是最大的,然后让学生排队体验一下摸球的活动,并且最后展示大家摸球的结果,研究可能性产生的原因。这种精心设计的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4结语

从以上阐述可以看出,趣味化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以学生的思维习惯为基点,设计高效的教案,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主动探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锻炼和提高。

作者:沈晓霞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铁南小学

第八篇:创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探讨

一、创造趣味性强的小学数学教学氛围

要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教学内容,从而积极开动大脑,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第一,教师在解析课程时要饱含热情,将自己的情感灌注其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第二,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的心理,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接受教师的建议,也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抵触情绪。第三,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机联系,激发学生的认同感。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圆形时,以现实生活中的车轮为例,让学生深入挖掘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圆。

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阶段,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学习中他们也极易受到探索欲和好奇心的影响,所以,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教学活动

要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开展数学拓展问题讨论、数学趣味问答以及数学接力等一系列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课外教师也要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数学实践活动,利用业余时间带领学生参观科技博物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明确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性,从而在思想上重视数学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多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活动,除了为学生参加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等大型比赛活动提供必要指导以外,还要积极筹备校园数学知识竞赛活动,在校园内形成崇尚数学的良好风尚,在竞争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

作者:卜霞 单位:宁夏海原县海城镇学区三门小学

第九篇:构建充满趣味的小学数学课堂

一、创设情境,营造宽松氛围

情境教学是近年来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中设置一个情境,将学生带入到这个情境中,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简单形象化,同时还营造了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对于情境的设置,教师也有很多种方式,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类型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一个充满趣味的数学课堂。

1.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中通过设置情境将学生带入到自己设置的情境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注意力很容易被引走,教师为了避免学生分散注意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带入到一个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探索新知。例如:在苏教版《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下“嫦娥奔月”的影像,通过这个影像的播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到嫦娥奔月的情境中,这时候老师就加以引导“:嫦娥从地球上飞到了月球上她的外貌、体形等发生变化了吗?她到达月球上还是嫦娥吗?她是不是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呢?那么嫦娥奔月的这个过程是我们本节课要学的什么内容呢?”这时候学生就会在教师营造的这个情境中尽情地去想象,自主地去探索其中的奥秘。让数学课堂充满了乐趣,构建了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2.利用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在数学课堂中有许多知识内容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形象化,在课堂中设置一个生活情境,在生活情境中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活跃了课堂氛围。例如:在苏教版《元、角、分》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加真实地体会它们各自的概念,联系实际情况设置了一个生活情境:教师让学生自由分组,每个小组之间相互合作,用纸和笔绘制出一些我们生活中所用的人民币,要将“元、角、分”这三个单位画进去,之后用每个小组自己制作的人民币来进行商业活动,小组成员自由分工,有的学生要扮演商店里的收银员,有的学生要扮演生活中的采购员,进行买卖活动。学生在这个情境中会使用到自己制作的人民币,同时还要正确地使用,明白每个单位代表的意义和价值。让数学知识很好地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情境中,感受到无限的乐趣,让数学课堂变得丰富有趣,同时通过情境的设置,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形象化,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趣味提问,激活数学课堂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一个好的问题能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一个好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活数学课堂,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提问时,更加注重问题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感受到乐趣,使数学课堂充满情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例如:在苏教版《圆》的教学中,教师设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这有一场赛车比赛,这时候有三辆赛车进入准备状态,这三辆赛车的装备不是很一样,一辆赛车的车轮是三角形的,一辆赛车的车轮的形状是圆形的,而另一辆赛车的车轮的形状是正方形的。比赛开始后他们三辆赛车同时、同地出发,同学们你们猜想一下哪辆赛车会先到达终点夺得冠军呢?”教师的这个问题充满了乐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从而更深刻地了解圆的概念。通过这个趣味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去探求新知,在探索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同时将问题设计得趣味性十足的情况下,活跃了课堂氛围,让数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三、动手操作,构建趣味课堂

一个和谐的数学课堂是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打造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和老师共同创造一个趣味十足的数学课堂。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更加深刻地了解这些数学知识,从中体会所包含的数学乐趣。例如:在苏教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什么是长方形,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纸上画一下长方形,画完之后同学之间相互评比一下,看谁画得最完美。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绘画长方形,更加深刻地记住长方形的概念。在画长方形之前必须清楚地了解长方形的概念,比如一定要知道长方形有四条边,而且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老师还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继续画出正方形,然后让自己画的正方形与刚才画的长方形进行一下对比,这样就很清晰地了解到正方形的概念。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是充满乐趣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做一做,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乐趣,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精彩。总之,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以生为本,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让数学课堂充满乐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师应当做好引导者的工作,为学生创建充满趣味的小学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充满了渴望与期待,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陈建锋 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淼泉中心小学

第十篇: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教学探讨

1.巧设疑问,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细节,尤其要注重对问题的设置。提问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一个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很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巧妙地设置了一些疑问。师:“同学们,我这有一片树叶,你能按同样的大小,把它画出来吗?”学生都很兴奋地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然后将这片树叶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比较一下这片树叶和自己所画的树叶的大小,从而得出一个结论,自己画的树叶与这片真实的树叶的比是1∶1,之后教师又对学生提出了疑问:“你们能把这片树叶画在纸上,那么你们能将我们的学校同样大小地画在纸上吗?如果再大一些,把我们整个中国画在纸上,你能画出来吗?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画出来呢?”教师的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继续探究的兴趣,都想知道用怎样的方法,才能将自己的学校和祖国画到纸上,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其中的奥秘,使数学课堂充满了生机。再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师:“同学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老师先向你们提一个问题,小明今年13岁,但是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教师这个问题提出后,为学生设置了悬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引起了他们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对这堂数学课充满了期待,都很积极地想要知道答案,唤起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2.幽默应答,创建趣味课堂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天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注意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在讲课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答案,运用幽默的语句来回应他们,舒缓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感到愉悦,使数学课堂不再沉闷,而是充满欢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提出很多问题,借助这些问题实现教学目标,但不是每一个问题提出后,学生都能准确地回答,有的时候会是一些错误的答案,这时候教师不应该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批评,也不是立即对学生进行否定,而是采用恰当的方式去回应他们,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错误,并能很好地将其改正。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出了一道题,师:“同学们,56千克稻谷能产39.2千克的米,那么你们算一算300千克稻谷能产多少米呢?”一位学生在算的过程中将除数与被除数的位置颠倒了,以至于得出300千克稻谷能产428.57千克的米,这时候教师并没有用很严厉的语言去批评这位学生,而是笑着对这位学生说:“这台碾米机也太厉害了,我们总共就只有300千克的稻谷,居然产出的米比稻谷都多,竟然达到了400多千克的高产,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叫它碾米机,应该叫它造米机。”老师这样的应答之后,学生们都笑了,那位学生也发现自己的答案是错误的,并且去寻找自己的错误之处。教师这种幽默的方式活跃了课堂氛围,让小学数学课堂趣味十足。

3.自主操作,调动学习热情

如今的课堂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课堂交给他们,让学生学会自主操作,主动探索、体验数学知识,拓展思维的灵活度,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思,在“思”中悟,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比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千克和克”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两个单位的意义,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一根羽毛,准备了托盘天平,还有一个实心球,还有一些苹果,教师首先让学生用手体验一下这根羽毛和实心球的重量,然后指导学生动手称一称,亲自体验一下千克与克的不同,进而让学生称一下1千克的苹果到底有多少,并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探索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为创建充满趣味的小学数学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王美艳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深圳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