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研究

时间:2022-11-25 03:29:54

导语: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研究

一、导学式教学法的含义及必要性

(一)导学式教学法的含义

导学式教学法,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学案通过预习、课堂讨论、教师指导等师生间的互动来共同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教、导、学是教学过程当中密不可分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导学式教学法当中,教师的教是其前提与基础,将教、学相联系的引导是其枢纽与核心,实现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学习是其最终目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导学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1.是新课标的要求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规定,指出当代的数学教学要在传递数学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发展,而导学式教学法正是要求教师在掌握课程内容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到学生本身已经具备的经验、知识以及思维方式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灵活的引导,从而实现学生能力的多元化发展。

2.符合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

小学的数学课程在宏观上可分为数和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实践和综合这四个结构。在数与代数方面,强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进行描述;在图形与几何方面,需要学生在认识简单的图形的基础上了解其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统计与概率方面,着重在教授学生理解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综合和实践方面,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导学式教学方法的应用适应了小学学科特点的要求。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法的运用

(一)情景的导入

一般来说,小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如果数学教师能够合理地对其好奇心进行引导,可以保证教学效果的事半功倍。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等工具来将小学生吸引到特定的情景中,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解《千克与克的初步认识》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小学生展示各式各样的称,提出“这些工具是什么?”的问题并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回答,这时小学生们便会对自己所认识的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等进行介绍,而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不同的称的共同作用,小学生们在引导下回答出“都可以称重量”,此时教师便可以抓住时机,进入到课文当中对于表示重量的千克、克的知识的讲解。

(二)场景的设计

场景的设计对学生发掘数学元素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设计场景时,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来进行知识结构的组建,发掘出重点与难点,合理掌控教学的进度,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场景来向小学生展现出更多容易接受的知识,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讲到《周长与面积》这一课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一段阿凡提的故事,在故事中由于羊圈太小了阿凡提无法将新买的羊群全部赶到羊圈中去,在创设这一情境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们纷纷提出“可以把羊圈从长方形改成正方形”“把羊圈改成圆形的话面积可能会增大”等一系列方案,这时教师便能适时地引出周长不变的情况下怎样让面积变大的教学内容。实现了教学内容的简单化与具体化,从而使小学生对于周长和面积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在学生掌握了数学课堂上的知识后,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小学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创新能力都获得了提升,在强化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的同时也促进了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例如,在向学生讲解比例的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以“杆高和影长”为主题来进行小组合作实验,让小学生把竹竿垂直竖立在地面上并测量出竹竿的实际长度、竿影的长度,同时做好数据的记录。在小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观察,通过观察小学生们发现,在同一时间和地点下竹竿的高度和影子的长度成正比例关系,使得学生对比例知识有了更形象的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充分掌握了比例知识后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计算国旗杆有多高等,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的运用是新课程改革与小学数学学科特点的必然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促进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在运用导学式教学法时,教师要时刻遵循知识教学与智能发展相结合、教导学三要素相结合、重视知识的结构性与思维的层次性、认同比较、民主和谐课堂等多个原则,通过情景导入、场景设计、结合实践等途径来保证保证导学式教学法的顺利、有效进行,从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作者:邱银 刘萍 单位:重庆市云阳县洞鹿乡洞鹿小学 重庆市云阳县盘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