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层导学探索
时间:2022-07-18 03:13:38
导语:小学数学分层导学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学习目标分解
从课程标准到学习目标必须经过多重转换,教师必须在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课程标准进行解构,再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结合教科书的内容,对课程标准进行重构,形成单元/课时学习目标。而作为一线的教师,更需要的是对一节课的学习目标的定位与把握。即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学内容上的落脚点。
二、分层导学的实施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小学数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结合“四基”理念实施分层导学。
(一)导学目标的确定
导学目标的确定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过程中感悟小学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将常见的课时学习目标(三维目标模式)先按“知识层面”、“思维层面”重新组合,然后再分解成各个微观的下位目标片段,对应落实在“四基”的各个层面。“四基”与“四维目标”的联系。如下所示:
(二)“前置性学习”教学模式的确立
分层导学的实践,除了要对学习目标分解,确定导学目标外,还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落实,由易及难,层层渐进,做到一目标一落实。“前置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的确立是分层导学的有效实践。学:即先学。也即:前置性学习。是重塑课堂结构、课堂形态的突出体现的环节。这是构建生命化课堂的核心。教师精心设计前置性学习单上的学习内容(可以是前置性学习单,也可以是微视频等),同时要及时检查,了解学情,准备好组织交流、展示,解难释疑的预案。学生围绕自学目标,自己阅读相关学习素材进行自主学习;基本解决前置性学习单的相关问题,提出自己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1.前置性自学目标的确定。前置性自学目标应围绕分层后的导学目标中最容易达成的目标制订,甚至比最容易达成目标还容易达成的与其相关联的目标,学生可以借助生活经验、已有知识水平等达到。
2.“前置性学习”的实践要关注几个问题。
(1)前置性学习内容与课堂学习内容是有联系的,在课前需要对学习内容有一个了解的过程,是学生经验可以达到的。即:课前经验用到了课堂上,并展示出来。在别人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认识,这是小学数学课上最值得追求的;
(2)仅有自己的知识是不够的。前置性学习内容在课堂上必须要有交流,把交流的知识融汇成一节课的核心知识。学会运用经验上升到知识;
(3)个性与共性的结合。仅有个性没有形成共性的学习就不叫前置性学习。“在前置性学习环节里,可以让每一个学生个性化学习,在一个学习场下各有特色,也能在个性的基础上形成共性认识,这是面向全体的一种标志。”
(4)教学设计的核心是:自然结构上升到知识结构。在“前置性学习”里,学生“都获得了通用的方法,也获得了合适的方法。”
3.“前置性学习”的几个误区。
(1)时空的误区。一定是课前先学,课上再教。前置是相对的。时空的概念不一定只固定在课前、课上,还有课后。
(2)主体的误区。“前置性学习”常常和“先学后教”联系在一起。“先学后教”前主体是学生,后主体是老师。而“前置性学习”的主体始终应该是学生。在“前置性学习”里“设定前置性学习中学生产生的疑惑,课堂上帮助他们解决”应是教师该做的。叶圣陶先生说:“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端而不是个终结。要将技能在受教人的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走样,那才是终结。”课堂改革已成为教育的主流,我们都在探求有效教学、高效教学,都在探求适合当代学生特点的有效教学、适合现代技术手段的教学模式。分层导学实践的根本目的是改变我们现有课堂架构,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研讨、提升、培养素养的场所。
作者:韩敏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
- 上一篇:小学数学电子白板教学论文
- 下一篇: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