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8篇

时间:2022-07-14 05:56:28

导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8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8篇

第一篇

一、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只是单纯的模仿与记忆,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是反观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无疑是对学生进行“满堂灌”和“一言堂”,教师认为小学生的年龄小,没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认为他们只能按照自己设定的教学思路走,所以呈现出来的课堂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学生被当作听课的机器,这样枯燥呆板的教学方式学生根本就学不到真正的知识,更别提高效课堂的构建了。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必须转变教育理念,重新审视自己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和作用,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自己则为课堂的引导者和指挥者,多设计一些学生可以参与进来的教学活动,以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得以体现。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第二章“圆柱与圆锥”中“圆锥的体积”的内容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学生能积极参与的实践活动,如:把一堆粮食堆放在桌面上,让学生观察它的形状,然后由学生说出它的底面是什么形状、怎样才能测出这个圆锥形状粮堆的高度,并回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猜想圆锥体粮堆的体积跟哪些条件有关等等,这样通过一步一步提问问题的方式,做到了让学生参与课堂,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为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我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乎责任感。”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而且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性格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上课时间一长,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其他事物所分散,所以,我们必须选择一种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能够长时间保持全神贯注状态的教学方法,而创建有趣的教学情境,不失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尤其是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生更有探索和求知的欲望。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第六章“统计与可能性”的内容时,我们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一种教学情境:“我们学校最近举行了一场年级足球比赛,但是你们知道这个比赛是怎么决定谁开球的吗?”然后由老师介绍抛硬币开球的规则,这时再问他们:“你们觉得用抛硬币来决定谁开球的方式公平吗?”因为这个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他们对这个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时,我们再顺势引入新课,就能做到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了。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结构

目前,很多数学课堂上使用的教学工具依然是简单的粉笔和黑板,一节课下来,教师不断地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写画画,学生在笔记本上不停地记,这样枯燥呆板的讲课方式,长时间下去就会挫伤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而且这种传统的教学工具也浪费了老师大量写板书的时间,同时也不环保。目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一种新的教学工具———多媒体技术开始出现在各学科的教学课堂上,而且数学学科因为具有抽象、难懂的特点,利用多媒体就可以把这些知识以直观和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这些教学重点、难点简单化,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因此受到了很多数学教师的青睐和推崇。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第三章“观察物体”的内容时,如果光靠我们的口头语言和传统的教学工具,学生还是不能真正感知各个物体的形状,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形状,以此来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想象力。这样一来,不仅使我们的教学内容简单化了,而且因为多媒体的娱乐性质,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这也为高效数学课堂的建立提供了有效保障。综上所述,身为一名小学数学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始终坚持新课改的优秀教学理念,并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也要围绕学生来进行,以研究出真正适合学生并能为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活动,使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早日形成。

作者:王丽丹工作单位:福州市鼓山苑小学

第二篇

一、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只是单纯的模仿与记忆,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是反观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无疑是对学生进行“满堂灌”和“一言堂”,教师认为小学生的年龄小,没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认为他们只能按照自己设定的教学思路走,所以呈现出来的课堂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学生被当作听课的机器,这样枯燥呆板的教学方式学生根本就学不到真正的知识,更别提高效课堂的构建了。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必须转变教育理念,重新审视自己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和作用,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自己则为课堂的引导者和指挥者,多设计一些学生可以参与进来的教学活动,以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得以体现。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第二章“圆柱与圆锥”中“圆锥的体积”的内容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学生能积极参与的实践活动,如:把一堆粮食堆放在桌面上,让学生观察它的形状,然后由学生说出它的底面是什么形状、怎样才能测出这个圆锥形状粮堆的高度,并回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猜想圆锥体粮堆的体积跟哪些条件有关等等,这样通过一步一步提问问题的方式,做到了让学生参与课堂,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为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我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乎责任感。”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而且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性格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上课时间一长,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其他事物所分散,所以,我们必须选择一种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能够长时间保持全神贯注状态的教学方法,而创建有趣的教学情境,不失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尤其是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生更有探索和求知的欲望。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第六章“统计与可能性”的内容时,我们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一种教学情境:“我们学校最近举行了一场年级足球比赛,但是你们知道这个比赛是怎么决定谁开球的吗?”然后由老师介绍抛硬币开球的规则,这时再问他们:“你们觉得用抛硬币来决定谁开球的方式公平吗?”因为这个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他们对这个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时,我们再顺势引入新课,就能做到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了。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结构

目前,很多数学课堂上使用的教学工具依然是简单的粉笔和黑板,一节课下来,教师不断地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写画画,学生在笔记本上不停地记,这样枯燥呆板的讲课方式,长时间下去就会挫伤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而且这种传统的教学工具也浪费了老师大量写板书的时间,同时也不环保。目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一种新的教学工具———多媒体技术开始出现在各学科的教学课堂上,而且数学学科因为具有抽象、难懂的特点,利用多媒体就可以把这些知识以直观和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这些教学重点、难点简单化,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因此受到了很多数学教师的青睐和推崇。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第三章“观察物体”的内容时,如果光靠我们的口头语言和传统的教学工具,学生还是不能真正感知各个物体的形状,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形状,以此来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想象力。这样一来,不仅使我们的教学内容简单化了,而且因为多媒体的娱乐性质,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这也为高效数学课堂的建立提供了有效保障。综上所述,身为一名小学数学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始终坚持新课改的优秀教学理念,并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也要围绕学生来进行,以研究出真正适合学生并能为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活动,使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早日形成。

作者:张敦鹏工作单位: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尺八镇中心小学

第三篇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打好有效互动基础

新课标强调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学知识中去充分理解和把握数学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用生活的眼光去看待数学,用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体验数学学习的真正乐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精心创设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为他们创造一个实践平台,让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具象转化,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展现自我,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比如,在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教学时,笔者并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如何去分辨长方形和正方形,而是积极引导学生去“做数学”,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实现充分的生生互动交流,加深他们对数学重要性的认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建立互动型师生关系,调动有效互动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而且是学生的“益友”和伙伴。教师要俯下身子和学生对话,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真诚。要善于创造互动的环境,让师生进行平等对话,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个人魅力和社会阅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展示在教师面前。如此一来,对师生两大教学主体而言,都是一种共享。此外,教师要尝试和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要想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教师要努力创造和谐民主、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主动走下讲台,和学生进行角色互换,鼓励学生亲自上讲台进行讲解,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交流和互动。通过角色互换,使课堂氛围更加融洽,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效率更加提高。

三、优化问题设计,增强有效互动技巧性

良好的课堂问题能够促进教学有效互动。在创设教学情境之后,教师还要重视问题设计,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在课堂问题设计环节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要充分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问题设计;第二,问题设计要坚持简单清晰的原则,让学生能够对问题所要思考的方向一目了然;第三,以发散性问题设计为主,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第四,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第五,要设计具有一定探究性和辩论性的问题,以便能够通过讨论来实现有效互动。可以说,只有以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为基础,才能有效实现教学互动。而问题是自主探究的开始,优秀的问题设计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欲,促使他们朝着问题所指的方向不断努力靠近,因此说,没有目标的探究是不具有任何意义的。教师要重视问题设计在实现有效互动中的重要性,要通过问题巧妙地实现课堂有效互动,当教师将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抛给学生,学生就能够放开手脚大胆去探究,为有效互动创造了广阔空间。

四、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巩固有效互动成果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一定要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实现教学评价多元化。首先要加强过程评价。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只强调结果的评价方式,要以定性描述的方式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体验到数学学习的真正快乐。其次,加强对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关注。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多使用鼓励性、肯定性语言,要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及时肯定和赞扬。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实现教学评价多元化。要灵活合理地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方法,实现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评价,避免出现一刀切现象。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师评生局面,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积极开展形式丰富的评价活动。比如,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灵活采取生生互评、小组互评以及自我评价等教学评价方式,有时还会让学生针对教师教学实际予以客观评价,提出宝贵的意见,在进行有效评价的过程中实现有效互动。在此过程中,笔者会认真听取每一位学生的建议,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全面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总之,有效互动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方式,有效互动属于一种双向交流过程,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学生自由发挥、全面互动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性。

作者:钱志海工作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苴镇德耀小学

第四篇

一、明确数学教学目标,为高效课堂做好准备

高效课堂的打造需要教学目标作为指引。因此,制定教学目标是高效课堂的首要工作。从目前来看,小学数学目标可以分为三维目标,既强调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学生的情感也应得到有效发展。此外,数学教师还应该妥当处理数学整体目标与每节课具体教学目标的关系。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这一课的目标设定为例。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使用统一长度单位的意义。(2)学生初步学会利用长度尺对物体进行测量。(3)初步认识什么是米,什么是厘米,即对米和厘米有清晰的概念。能力目标:学生能正确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简单测量。情感目标:(1)学生逐步养成合作探究的习惯。(2)逐步意识合作的意义。明确教学目标,数学教师进一步思考实现目标的方法。这无疑为高效课堂打造做好充分准备。

二、激发数学学习兴趣,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高效课堂构建的基础是学生数学兴趣的激发。如果学生的数学兴趣没有得到深度发掘,课堂教学将毫无生气可言,更谈不上高效课堂的构建。因此,数学教师应设计能瞬间将学生兴趣点燃的导入。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这一课的导入为例,教师以谜语导入新课。谜语是这样的: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嗒嘀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请你猜猜它是谁?谜语说完,教师让学生努力猜猜这位好朋友是谁。家里有闹钟的同学一下猜出这位好朋友是闹钟了。教师继续说:“同学们非常聪明,那想不想学习时间呢?”基于时间这个概念较为抽象,于是,教师拿出一个大钟,让学生形象认识分针、时针、秒针,以明确时间的概念。实践证明,谜语为学生喜爱的切入方式。因此,在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时,教师应多了解学生的喜好,有针对性的导入,为高效课堂奠定良好基石。

三、优化数学教学过程,为高效课堂做好保证

经研究发现,小学生对某一事物的关注时间不会持续很久。因此,数学教师应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维持学生对事物的关注度。以下笔者从提供数学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这三方面进行深入解析,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做好保证工作。

1.提供数学探究,突出学生主体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需要用探索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同时,有研究表明,学生渴望有机会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这种愿望在小学生身上表现得非常强烈。因此,提供数学探究机会是打造数学高效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在学生学完条形统计图、横向条形统计图、柱状统计图、折现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并了解每种统计图的特点后,教师设计这样的问题供学生探究:(1)假设教师需要统计六年级各个班的学生总人数,应该选择何种统计方式?请说出选择该种统计方式的理由。(2)假设让你调查班上同学的兴趣爱好,并分析哪种爱好人数最多,请问应该选择何种统计方式,并说出选择的理由?学生通过探究,不断得出各种统计图形的特点,并分析出条形、折线、扇形统计图分别适合运用于哪种方面的统计。

2.小组合作学习,提升数学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通过分工合作,互相帮助,数学能力容易得到大幅度提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负数》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为了引出负数的概念,首先举例。如学校的小卖部,11月份赚了2300元,12月份却亏了500元;本学期班上新转来10名学生,又转走了10名学生。教师一开始明确这些由相反词语和具体数量结合起来组成了相反意义的量。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形式尝试用数学方式表示这些量。在小组合作中,有些学生举出更多类似的相反意义的量,并积极尝试用数学方式展现出来。提前预习的同学发现,可以用“—”表示负数,用到教师的实例就是表示转出去的10名同学;可以用“+”号表示正数,用到教师的实例就是表示转进来的10名学生。

3.引进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形式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一些知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才能够理解。但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为主。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引进多媒体技术,将难点化解,以直观形式呈现数学内容。此外,多媒体技术的引进还有利于数学教学形式的丰富。这些对高效数学课堂的打造是非常有利的。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这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了突出“物体在不同角度观察下形状是不一样的”这个知识点,教师引进多媒体进行授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同一图形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这些依据观察者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不借助多媒体进行图形展示,学生很难理解物体会因观察角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总之,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持之以恒,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前进。教师需要明确的是,仅仅传授知识的高效课堂是远不能满足小学生的求知欲的,教师更应以技能传授为主,教会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数学的世界里找到快乐,并有所创新和发展。此外,在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教师应补充“知识能量”,为高效课堂的打造做好十分准备,以让自身在数学教育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作者:王春玲宋国军工作单位:吉林省镇赉县东屏镇中心小学

第五篇

一、双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

在课题实验研究中我们发现,双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双语教师在备课时,不重视阅读和分析教材参考资料,不解读教材、熟悉课标,不重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了解,喜欢借鉴网上的教案,在拿来为自己所用时,对网上的教案不能进行有效甄别,往往是照搬照抄。由于缺乏对课标理念的学习,对教材的认真阅读,对教材设计意图的准确把握,所以教学设计预案不能站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角度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清晰地搭建各个环节的教学流程、有效地呈现梯度合理的练习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在课堂实施时是死板、无效的,学生在课堂的发展空间几乎微乎其微。双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是实施有效课堂的基础保证,需要在常态工作中加以细致指导和培训。

(一)教材分析能力的培养

分析教材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要分析《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二要分析教学内容在整个小学知识体系、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中的地位与作用。针对双语教师独立备课能力较弱的情况,我们的指导教师带着双语教师在每周的集体备课时段,一起认真阅读教材,帮助双语教师提炼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双语教师明白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最终要实现的结果、标准,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都要以教学目标为前提和导向。只有每节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才可以达到提高知识技能这个目标。同时,也让双语教师知道《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是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这四个方面对数学课程总目标进行阐述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知识技能目标仅仅是数学课堂要达成的四个目标之一,它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也应该有机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和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是数学教师应要全面关注的。如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的教材分析。第一,解读课标、教材和教参。分析《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分析教学内容在整个小学知识体系、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二,结合课题,从开篇的每一个插图引导双语教师正确地理解主题图和观察主题图。主题图不仅呈现了“上下”的位置关系,也呈现了“前后”的位置关系。主题图的观察:一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顺序可以从上到下(或反之)和从左到右(或反之)来观察。这种观察的方法不仅老师要会,还要教给学生。第三,确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材中出现了“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谁的上面有什么?谁的下面有什么?”等语句时,指导教师应与双语老师分析每一句话,使双语教师正确地理解每一句话。在备课时要把重点放在让学生理解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上。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还要训练学生说清楚。如从练习题开始了解编者的意图,在练习做一做中出现了“把谁摆在谁的上面,把谁摆在谁的下面”,教材的设计意图是告诉老师可以借助生活、教室里的现有资源进行游戏形式的“上下前后”的活动训练。只有读懂了教材的设计意图,教师才能根据教学目标来合理地对本节课做出设计。经历这样一个手把手的指导阶段后,要求双语教师不借助任何网络资源,只提供数学课标、数学教材、数学教参和双语教师培训专用教材《数学专业汉语》进行独立备课,这样做虽然有一定的难度,备课的速度慢,但在这个过程中训练了双语老师数学学科专业知识的汉语表达,促使他们独立思考、学习理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二)学情分析能力的培养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它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经观察,双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缺乏对学情的了解。因此,在他们独立备课阶段,我们有意识地和他们合作分析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分析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不同学习需要、特点和问题;结合课标设计出符合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预案。如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一课的学情分析。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或幼儿园就认识1-5几个数,并且能用1-5表示相应的数。那么一年级这部分知识的再学习就不是对以往学生已习得知识的简单重复和模仿。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从形象的事物当中抽象出“数”。对于双语教师来讲,他们不太理解“数序”,分不清“数”的以上两层含义,也理不清教材众多信息的知识脉络。同时,因为备课时考虑教材的因素较多,缺乏预设学情的习惯,对学生的表达能力会达到什么水平心中没有数,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应对心理准备也不充分,这就需要指导教师的引导和长期的培养。为此,我们同双语教师共同进行教学预设。第一,渐次感知1-5的数序。教师在计数器上拨上一颗珠问:“拨了几颗珠,用数几表示?”“再拨一上颗,是几颗?1添上1是几?”学生拨完并回答后,教师动画展示“1颗添上1颗是2颗,即1添上1是2”的过程,并在计数器上方标上“2”。在“2”的基础上,依次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1颗、再1颗,然后教师利用课件展示2添上1是3、3添上1是4、4添上1是5的过程。第二,整体感知1-5的数序。让每个学生将学具卡片“点子图”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然后理解:“1的后面是几?”“5的前面是几?”“3在谁的后面又在谁的前面?”第三,夯实双语教师的数学专业素养。经观察,双语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虽然做到了汉语表达“开得了口,说得了话”,但是在“说对了话,说专业的话”方面还远远不够。由于双语教师对数学专业术语、数学词汇等内容的讲解不到位,也造成了数学本原的丢失,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究其原因是双语教师对数学专业术语的内涵和外延理解不深。如有的双语教师对六年级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很不清楚,对三年级以上的很多数学知识自己都不清楚,更谈不上举一反三了,加之讲解方式单一,教学互动效果欠缺等原因,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影响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用“一日常规”基本技能训练法指导双语教师进行数学专业素养训练。第一,阅读、理解、背诵小学数学教材和双语教师培训专用教材《数学专业汉语》中的数学定义和公式,提高汉语言的阅读、理解能力,积累数学学科的专业知识。第二,训练双语教师用数学专业用语讲解解题思路,协助指导教师辅导学生的作业,并进行面批讲解。如面批学生作业时,双语教师追问学生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应该怎么算,这些问题的追问以及师生的互动,既是双语教师汉语交际的训练过程,又是双语教师数学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技能的培训过程。第三,根据双语教师的实际情况,如有的教师计算的灵活度、技巧性不够,有的教师解决综合性的数学问题能力不够,有的教师解方程或解比例有困难,我们量体裁衣、因材施训,布置定性定量(均为5道题)的习题让双语教师每日进行做题、解题训练,夯实数学教师的基本功。第四,训练双语教师在本上、黑板上规范画图、板书设计。

二、双语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双语教师测试解答和访谈获得的信息分析,双语教师在母语表达和汉语表达的转换上是有一定障碍的。有些老师不好意思张口说、读,怕自己张口说得不标准被学生笑话,这就需要我们的指导老师不断引导双语老师克服心理障碍,鼓励他们敢张嘴、敢说话,把学习汉语当做一件很生活化的事。为此,我们制定了普通话口语“三步训练”和汉字书写的指导措施:要求双语教师在学校期间会话时必须使用普通话;每个班分别安排四名学生给双语老师当助教,帮助他们纠正声调和发音,帮助他们克服指导老师在场害羞的心理障碍。通过每天一篇钢笔字的练习、每天半小时粉笔字的练习来提高双语教师的板书水平,在实习结束之前,使双语教师汉语口语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双语教师只要来到实验小学,就会沉浸在全汉语的语言环境中,使普通话口语“三步训练”和汉字书写训练成为他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常态,让双语教师在紧张而充实的基本功训练中快速提高汉语综合使用能力。

三、双语教师教学策略的培养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

(一)培养双语教师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能力

双语教师讲课语速慢、各环节的衔接节奏慢,本来热情高涨的学生,一看老师讲了半天还在讲这个内容,就开始不感兴趣,学习热情下降,学习状况从集中变得松散,师生互动也变得零散。所以,在做教学设计时,先指导双语教师进行有效预设:每个环节大约需要几分钟时间,每个问题请几位同学回答就能说明问题了,哪些是不必要的环节不能纠缠;指导学生发言时要有明确的意识,只说不一样的看法,相同的观点不重复说……再将预设充分的教学设计具体实施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实习开始之初,双语教师这方面的意识非常薄弱,备课时只考虑知识和技能层面的问题,不考虑教学效果,不习惯教案设计得比较细。但是,通过在实验小学实习期间的“听课—仿课—上课”三个阶段的训练及每节课后详细的评说,双语教师开始体会到课堂节奏的把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了。

(二)提升课堂中双语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灵活性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堂就是由一个个、一串串的数学问题经学生自主探索、师生合作交流而经历的一个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生动、活泼的。我们引导双语教师努力改变课堂的呆板氛围,提升师生互动的灵活度。双语教师在备课前就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一节课的问题预设,既要考虑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也要明白每个问题不是所有的同学都能解决的;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科学、合理、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要设计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解决的问题;上课时,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交流、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基本性问题由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解决,有难度的问题由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解决),这样不仅实现了学生的注意力始终跟着老师设计的思路走,很好地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提高。

(三)培养双语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

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教”的任务外,还有一个“管”的任务,也就是协调、控制课堂中各种教学因素及其关系,使之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双语教师课堂教学管理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管理课堂纪律的能力。双语教师在听课阶段担任指导老师的助教,指导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双语教师习得管理课堂纪律的能力。使双语教师了解每个班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积累课堂管理的基本经验。如一年级以学生常规训练为重点,书本的摆放,举手、坐立的姿势,说一句完整的话,课堂倾听,收发作业,课堂听算、口算练习等,通过近距离地接触学生,了解指导老师的要求,了解课堂规范是怎样形成的;此外,双语教师要积极发挥助教作用,协助指导教师关注课堂的每一个学生,随时辅导需要帮助的学生,及时解决、处理课堂上发生的“小插曲”和同学之间的“小矛盾”,下课后,再和指导教师进行交流、分析,指导教师对双语教师处理的方法给予指导。在潜移默化中,双语教师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同时也为他们后续仿课、上课积累了经验。第二阶段:学会管理课堂人际关系。在双语教师的仿课、上课阶段,指导教师也是如影相随,担任双语教师的助教,认真配合、指导双语教师上课,帮助他们在实际上课中学会管理课堂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如双语教师模仿指导教师的教学设计授课时,由双语教师做主讲,指导教师任助教随时补台、帮助、指导实习教师,让双语教师切身体会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及时到位的评价、师生合作、同伴互助的学习方式,营造出师生、生生之间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在课堂中合作交流、平等互助、共同发展。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管理能力,对双语教师来说也更是如此。

四、双语教师评价与反思能力的培养

人们一直强调通过反省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基于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基于双语教学在新疆的重要性,需要我们指导教师引导双语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在经历他评和自评后,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以激励双语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不断学习、改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双语教师的评价与反思能力。

(一)对课堂教学实施的评价

不论是听课、仿课还是上课,指导双语教师及时对所听的课或自己课堂教学的实施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既分析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之处,也反思需要修正、改进的不足之处,包括课堂节奏的把握,问题设计的合理性及对不同发展水平学生指导的针对性,课堂管理调控能力等。(见表1)

(二)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师教学的效果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的发展水平上。我们设计了以下量表指导双语教师对每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见表2)

(三)对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

通过指导双语教师对课堂教学实施和课堂教学效果两方面的评价和反思,主要是从教学设计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适合于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反思。双语教师经过反复、深入、认真的审视与思考,重新修订教学设计的过程和行为,逐步会听课、会看课、会评课、会上课了。(见表2)在大力推进双语教育的进程中,实验小学申报了自治区社科课题《双语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实践模式研究》,作者作为子课题《双语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实践模式在数学学科的实践与运用研究》的课题研究人员,在学校构建的双语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实践模式指导下,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致力于小学数学双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经过一年的实践和研究,实习指导教师和双语实习教师均收获着各自进步与发展的成果,我们也期待在后续的研究中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双语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为新疆双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陈坚王君工作单位: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

第六篇

一“、趣”为万事先,有“趣”事不难

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首先是要对这件事的本身感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敢于挑战困难,才会积极地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从而做好这件事情。学习,也是如此。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对小学数学课感兴趣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变化,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对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是很有帮助的。在课前,我们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方式导入课堂,利用学生喜欢探究的好奇心来激发兴趣;在课中,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操作性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比一比、算一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在课末,我们可以设置悬疑,让学生对下节课的内容充满期待,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2.使用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添彩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教学“比一比”一课时,我们可以制作Flash课件,用动画方式展示不同物体的数量差异。首先展示3只兔子,然后再展示5根萝卜,比一比兔子多还是萝卜多,然后让3只兔子各吃掉1根萝卜,比一比兔子多还是剩下的萝卜多。通过类似的手法,比较长短和高矮。这种课件的使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课件上,思维随着教师的讲解而跟进,学习的兴趣得到了良好的提升。

二、课堂多互动,学习自轻松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互动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1.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需要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将课堂教学内容有效地组织起来,创设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比一比”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与教师进行比较,班上有20多个学生,而数学老师只有一个,所以学生人数比老师人数要多;老师穿的鞋子,比每一位同学的鞋子都要长,等等,再配合上老师的肢体语言,教学效果自然会很好。

2.生生之间的互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互动,一方面可以增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在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列出几个题目,如1+3=?;2+1=?;1+2=?;3-2=?;3-1=?等题目,将学生分成5人一组,让他们通过人数的变化,来完成这样的题目,使他们能认识到加法和减法的作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以教材为基准,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为课堂添彩。

1.数学源于生活

数学是在人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是源于生活的。在生活中处处可以发现数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将生活实际引入课堂,丰富小学课堂,让学生更有兴趣学习数学。例如,在教学“比一比”一课时,可以将教室里的桌椅、墙壁等作为比较物,这样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数学用于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而数学又用于数学,在生活中处处可以用到数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注意使用所学到的数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商店买了3元的商品,给了老板5元钱,老板需要找回多少元;家里的饮料还剩多少罐,喝掉1罐还有多少罐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家里、在校外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数学的存在,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更能有效地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手段,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为课堂教学增添更多新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

作者:石长胜工作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新营子镇第二小学

第七篇

1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情景

要想实施快乐教学,就必须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时刻注意释放和启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从内心喜欢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以及鼓励的话语,消除学生对于教师的恐惧心里,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更加尊重教师、喜爱教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成教与学的默契与和谐。另外,教师要将生活中的幽默感有意识的渗入到课堂上,缓解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

2将教法与学法完美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和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教师的教学任务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教授学生数学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做铺垫。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促使学生完成“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笔者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三个配合:一是注重情感交流,激发兴趣,使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活动能够得到最佳配合;二是强化质疑环节,鼓励学生质疑,但是要将教师设疑—鼓励设疑—引导解疑的过程与学生求疑—大胆质疑—创新型捷达完美配合起来;三是教师精妙的讲解与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完美的配合起来。(2)创新和完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小学生的自控能力非常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减少学生在学习道路上面走的弯路,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教师也不能够完全将学生捆绑起来,而是要释放的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究掌握新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表现不理想时,教师不要急于苛责学生,而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数学是一门抽象思维比较强的学科,教学中大多数的重难点都因为过于抽象而难以理解,以至于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障碍。要想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要能够有效地突破数学教学的重难点,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区。实践证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非常弱,单靠教师讲述,学生根本就理解不清楚。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可以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象,消除学生的距离感,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解决一些教师难以讲解清楚,学生难以理解清楚的内容,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突出重难点,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揭示他们的本质属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为学生更深奥的知识作铺垫。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画一个圆,且将圆分割成为均等的36份,且向对角的两部分填充相同的颜色,然后各个部分移动到旁边,将相同颜色的部分交错拼好,能够拼成一个接近于长方形的图形。学生观看到了一个圆变成一个长方形的过程,而为了使学生认识到圆的面积与拼凑而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是一样的,可以让学生亲手剪拼。问学生在剪拼得过程中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系?然后,教师要给予学生时间考虑和交流,可以发现有学生说,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长就是就是圆的周长的一半,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这样的教学过程,轻而易举就将这节课的重难点解决了,还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优化练习设计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及时完成教学信息的反馈,还有助于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因此,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层次性以及多样性,科学地分配练习时间,促进练习的优化,从而不断提高练习的效果。另外,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以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等因素为依据,精心的设计课堂练习。在引入新知识之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和学生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设计一些练习,巩固学生已经学习的知识,同时为即将接触的新知识做铺垫,从而促进知识与思维的正迁移。小学生往往对于新事物的兴趣比较高,因此,教师设计的联系要多样性,从而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最终达到提高练习效果的目的。通过练习能够使学生突破原有的思维局限,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问题的实质,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

5结语

小学数学课堂一定要紧紧围绕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突出小学生的自身特性,不仅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科学正确的传授学生知识和能力。另外,教师要不断的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作者:袁华工作单位:河北乐亭县胡家坨镇胡家坨中心小学

第八篇

1、更新教育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手段也是层出不穷。于是乎,作为小学数学一线教师的朋友必须要与时俱进,掌握最新技能,把课堂玩转出花样来。1.1充分利用多媒体设施,将课程设计到大屏幕上。在教学中一些老师图省事,只是一味的讲,毫无趣味。现在的小学多媒体设施已经大面积普及,我们拥有良好资源不用岂不可惜?借助多媒体,我们可以将在黑板上完不成的一些精确作图完美解决;可以连接网络,随时让孩子们接触到最新的数学概念,帮助我们更好的解决问题;可以美化界面,穿插动画视频教学,吸引学生眼球;可以随意删改、保存,与学生边探讨边修改;可以节省资源,无纸化,无粉尘化,增强学生环保意识。1.2灵活使用教具,学具,用事实说话。教具、学具虽然已经不再时髦,但仍然是不可多得的一把利剑。在我们小学数学的课堂中,教具、学具的说服力远远要优于课本。毕竟课本只是几页薄纸,而教具、学具确是真实显现在学生们眼前的东西。中国有句俗语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事实可不就是那么回事。举个简单的例子,小学数学的课程中有认识几何图形、立体图形的模块,并且要求会算圆锥圆柱的体积、面积。然而,在学习它们侧面积的算法时,肯定有脑袋转不过来弯的同学,我们使用教具,将立体模型轻轻一展开,学生们定茅塞顿开。还有正方体的展开图,我们老师多费点心,把教具事先做好或者是在课堂上与学生们一起做,还能有不明白的学生吗?

2、更新教育观念

在当今这个机器飞速旋转、光速进化的时代,我们人类也在更新。这也就是我们老是会说一代不如一代,小孩越来越难懂的原因了。时代在进步,人类在发展,而我们大多数教育工作者都是70、80后,他们的教育观念还未来得及更新就碰上了小小的新新人类,激起了很多时代摩擦的火花。

2.1教育者不能停止学习,要与时代教育相连。教育者不能停止学习的步伐,要时刻与时代教育接轨,才能更好的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下面讲一个反面例子。某校某师是一位70后教育工作者,由于对于教育观念更新意识的缺乏,还用老一套教授学生数学知识。某天某生问了这个老师一个极具创造性的数学问题,此时却被憋得双颊通红;最后当着众生的面严肃批评此生,从此,这个学生对数学失去了兴趣,数学成绩更是一落千丈。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笔者认为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决不能偷懒,要与同学生们一起学习,再次成长。只有更新教育观念才能教育好学生。

2.2教育者应该深入学生内心,了解学生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深入学生内心,了解学生思想。只有摸透了学生的脾气才能因材施教,打造高效课堂。例如,学生的想法依我看就是万变不离其宗,即爱新鲜。所以这就是启发我们不能总是用一套模式,就是一个问题也要变着花样说,也就是咱们数学上所说的等效替换。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开动脑筋,学着转化方式,多变教学。学生的很多奇异想法还等着我们日后慢慢发觉,慢慢找对策。

2.3教育工作者要热情饱满。说一千道一万,最根本的教育源泉是热情。尤其是简单枯燥的小学数学,离了教授者的热情,它便什么也不是。因为热情,数字才变得饱满、有意义;因为热情,学生才能被你感染,投入课堂;因为热情,你才能乐在其中,不觉苦累。而且在心理学研究中也证明了,热情的氛围有助于学生集中更多的注意力,换句话说,因为热情,我们高效课堂才得以生存。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在课堂上热情四射才行啊。

3、更新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其实无论怎么更新都逃不了三大环节,即预习指导,合作交流,达标测评。我们更新的唯一方式无非就是更加细致。

3.1课前做好精心准备。

3.1.1精心研究教材。精心研究教材找出重点、难点,将教材自己先吃透,然后再进行知识拓展准备。

3.1.2制定高效目标。有目标才有动力。制定好一节课的高效目标,才会有奔头,并将这些目标告诉学生,让学生做到心里有数,而教师也是心中有数。对完成教学任务,达成高效目标具有指导作用。

3.1.3精心设计教案。在设计教案时,尤其在导入问题时,一定要突出趣味性。而在一些探究板块要注重实效性,在练习板块一定要做到精炼性和层次性;最后的小结设计上要突出延展性。

3.1.4精心做好上课准备。这里的准备除了教具,就是指老师的心情。老师不可以带着乱七八糟的情绪上课。课前老师要整理好情绪,带着愉快的心情上课,讲出心中的激情。

3.2课中组织有效学习。课中一定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与此同时,教师应当予以指导,或者想办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可以采取独学、对学、群学等学习方式,尽量能使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组织学生做有效练习,强化学习习效果。给学生做的练习题一定要具有典型性,做完练习后要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消化,随后,就立刻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做几道类似习题作为检测。当堂迅速采用对答案形式进行批阅,针对学生接受情况,予以点评、讲解。讲解时一定要两头照顾,即接受好的,接受差的都要照顾。

3.3课后尽量做到零作业。既然是高效课堂,那么就要尽力做到高效率。即使是有作业也要精简,最好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作业,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业少也会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去完成,比作业多的效果更好,因为学生都有厌倦和逆反心理。

4、结语

我们要让学生通过高效课堂感到数学学习负担轻,学习质量高,消耗时间少,学习效率高。不管是怎样更新,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学习为根本。我相信只要及时更新教育手段,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实现小学数学高校课堂将不再是梦。

作者:刘凤文工作单位: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平安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