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研究8篇

时间:2022-07-08 09:24:32

导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8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8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学困生教学研究

一、优化课堂提问,转化学困生思维方式

每一个教师都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然而,往往正是由于这种原因,使教师在课堂上忽略了学困生的存在,并进一步激发了学困生的厌学情绪。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基于学困生视角探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更具高度的针对性,注重利用问题来转化学困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困生形成灵动的思维。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一课,在这一课中,笔者首先利用“先学而后教”教学模式,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困生在小组内与其他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其次,针对学困生提出问题:(1)什么是小数?(2)小数的表现方式是什么?(3)想一想,0.2和0.20有什么区别?(4)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这两个数字相等或是不相等?(5)能否简单概括出小数的性质?这样,通过这样一个“问题串”,首先使学困生了解了关于小数性质的外围知识,从而使学生对“小数”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其次,“问题串”也有效地激发了学困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并通过回答问题,增强了学困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能够以全新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趣味化

数学的枯燥性和趣味性是并存的,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只有通过引导让学生发现数学的趣味性,才能培养学困生的灵动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参与课堂探究,并乐于回答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不能局限于定义、定理、公式或法则的死记硬背,提出问题时不能生搬硬套教材,而是需要通过多变的形式加以运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一课时,笔者通过趣味性教学模式的创设,有效地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并促进了他们对知识的吸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在课堂开篇,笔者以游戏导入课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导入游戏:让学生在纸上画下自己记忆里的各种图形,教师在黑板上与学生一起画,最后由各组的小组长将学生画的图形交给教师,并将学生的图形与教师在黑板上画的图形进行对比,分别为图形标上名字。然后,教师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再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任务。(1)能够准确说出每一个图形的名称。(2)能够说出图形的特点。(3)分别为每一种图形举一个在生活应用中的例子,如桌子是长方形的,盘子是圆形的等等。最后,再次导入游戏:让学生动手腾出一部分场地,由教师指挥,让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手拉手组成各种图形,让学困生观察,并指出哪些图形标准,哪些图形存在着不足。分析:参与、体验、自信和积极性是消除学困生思维障碍的重要手段,通过上述课堂教学示例可以看出,每一个消除学困生思维障碍的要素都在课堂上体现出来,而这对培养学困生的灵动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三、通过课外活动来培养学困生的灵动思维

在教育实践中,课外活动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更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针对学困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可创设具有针对性的课外活动来培养学困生的灵动思维。例如,在学习乘法之后,教师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大自然,来观察“乘法”在自然中的实际形态。如马路旁有一片小小的树林,站在树林的北边能够看到5棵树,东边则能看到6棵树,此时教师可利用这一自然形态来引导学困生列出乘法算式。首先,提取其中的两个数字:6和5。其次,让学困生用加法算出树林里一共有多少棵树。最后,导入乘法算式,让学困生将“5个6”转化为“5×6”,如此,则有效激发了学困生的灵动思维,更加深了他们对“乘法”概念的认识。此外,教师还可利用课外作业来培养学困生的灵动思维,例如,在“除法”一课后,教师为学生布置在课外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数字的任务,让学生收集数字并用除法来表达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最后在课堂上进行评比,看谁收集的数字最多、表达方式最准确等。总之,学困生是小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只有重点关注这一群体,并通过各种措施消除他们的思维障碍,才能真正提升教学效能,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关注学困生,培养他们的灵动思维,帮助他们走出“学习困难”的境况,是教师教学任务中最重要的一环。

作者:王正明工作单位:江苏省淮安市王兴镇中心小学

第二篇:小学数学学生数学能力培养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确定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策略

1.以生为本,教师要把握学生的数学能力

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能力已经具有一定的差别。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把握每一个学生的数学能力,以人为本,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展现自己优秀的一面,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要准确把握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数学能力提升方法以及教学要求确定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2.以学定教,选择适合学生数学层次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堂数学课上要想都有一定的收获,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能力开展分层教学。教师课上授课的侧重点不同,其结果势必不同。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完成知识的过程,让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知识的架构。如,在人教版“旋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计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能在同一堂课上都会有所收获。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促进不同能力的学生数学能力提升

1.多媒体课件辅助小学数学教学,采用多种策略提升学生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培养应该放在首位。教师要创建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些教学内容较为抽象,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辅助形式辅助课堂教学。如,在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数学能力结合教学内容制作教学课件,对于学习能力低的学生,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教学内容,而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加深训练难度,让每一种类型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2.有效鼓励,强化竞争意识

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的鼓励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恰当的评价会能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师发现学生的优点之后,要恰当评价和鼓励,并及时将激情的话语传递出去。教师要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感知教师的关怀。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自学的能力。教师应实现高效课堂,并运用多媒体课件精心选择课堂习题,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得到学法的指导。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1.通过学问卡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就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项教学内容的研讨过程中。传统意义上的课前预习,教师对其所做的要求并不是很大。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通过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形式研讨出每一单元每一课的重点教学内容,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示适合学生课前预习的思考题让学生重点感悟、探究。学生拿到由适合本班学生的数学问题形成的学问卡进行课前预习的时候,将自己已经明白的教学内容写在学问卡上,将自己不太明白的学习内容也要标注在学问卡上。同时,在教师正式授课之前,要将学问卡提交给教师,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如,在五年级数学“因数和倍数”的课堂教学之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制作学问卡供学生课前思考、探究、交流,并要求学生将尚未明白的数学内容标注在学问卡上以便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和学生进行互动。

2.合作互助,共同提升

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交流能力。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关注学生的合作环节。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数学题目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共同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小组的创建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数学能力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组建合作小组,再选择数学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辅助本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工作。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行动起来,能够自主探究,积极发言,不断提升自身数学能力。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提升学生数学能力放在首要位置,然后针对本班学生数学能力的不同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教师不但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还可以根据学生能力利用合作小组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合作中发展,在思考中提升能力。

作者:赵功祥工作单位:陕西省紫阳县向阳镇鸡鸣小学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一、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在一个班级中总是有的学生学习好,有的学生学习差,这是一个必然存在的现象,但是,不能因此而断定学习差的学生就是不聪明的学生,因为正常人的智力几乎是相同的,之所以学习差是因为学生对这门学科不感兴趣,所以吸收的知识少,就造成了基础差的现象,因而学习成绩不优异。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要制订一系列措施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设立一些小悬念、小问题之后,把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让他们自主结合,寻找出问题的答案,然后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时间,把自己的解题思路或者想法分享给大家,其他小朋友在听讲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思考这个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二、让数学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

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东西才能更容易被大众所喜爱。对于小学数学这门学科而言,其本身带有的枯燥性和无趣性让学生感到乏味。小学数学老师要充分了解“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制订出一些有效的措施来缓解数学的无趣和枯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生应用题或者做应用题练习的时候,要把题目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物体相贴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理顺思路。当然,如果把数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会让学生从心底感觉到数学对自身生活有关系,学好数学能更好地生活,使数学从虚幻中脱离出来,让学生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因为只有这样,小学生才会精力高度集中于学习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上。

三、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许多老师深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总是认为让学生多做题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然而,实践证明这种教育观念是不科学的,因为太多的作业会给学生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太多的作业占用了孩子们玩耍的空间,严重扼杀了孩子爱玩的天性,给学生造成了厌学的心理。不仅如此,作业多了也不利于学生对每一道题的吸收,得不偿失。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合理地、人性化地布置家庭作业,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完成,要注意难易结合,要让孩子在简单的题目中寻找自身的价值,在较难的题目中挑战自我,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亲近数学,对数学产生兴趣,更好地全面发展自我,并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实施。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一定要进行新课改,因为只有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小学数学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并注入新的源泉不断前行。在此期间,小学生也会在现代化教育过程中不断受益,从而激发创新能力,不断思考,提高学习能力。

作者:李从新工作单位: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赵庙镇城子小学

第四篇: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心理干预分析

1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心理特点

学困生由于自身的学习成绩较差,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常常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困生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自卑心理

学困生因为学习成绩差,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受到教师的批评或指责,从而让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学习中不敢向老师提问问题,生活中也不敢与其他同学交往,使得他们常处于孤立、无助的状态中。

1.2孤僻心理

学困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常表现为孤僻冷漠、少言寡语,他们不热衷于学校和班级的各种事务,只愿意与和自己同样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交往。

1.3焦虑心理

由于学困生自身的数学基础知识较薄弱,他们在数学的学习中常常有焦虑不安的情绪,主要表现有害怕检查作业、害怕考试、害怕开家长会以及担心教师的批评等,这些害怕焦虑的心理都容易让他们产生焦虑的心理特征。

1.4厌学心理

学困生在数学的学习中由于得不到老师的重视而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他们在上课时常爱做小动作,注意力不能集中,从而导致学习效率的低下。但他们遇到数学难题时,由于害怕嘲笑又不敢向老师和其它同学请教,最后导致他们厌学情绪的产生。

1.5逆反心理

由于学困生在学习中不能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重视,使得他们在学习中常常有逆反的心理。如他们在课堂上通过制造小动作,进行恶作剧来吸引教师和其他学生的注意,甚至有些学生会以逃学的形式来抵触周围的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他们发泄心中的不满情绪,从而换取心理上的补偿与平衡。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困生进行心理干预的对策和措施

针对学困生自卑、焦虑等消极的心理特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干预和指导,以下主要从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干预、认知干预和学业干预三个方面来进行简要的分析。

2.1加强对学困生的情感干预,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情感干预是帮助学困生克服消极情绪的关键。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学困生进行简单的课堂提问来加强对他们的鼓励,让学困生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中来逐步建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从而引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情绪。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对特困生的提问中要注意设置相对简单的问题,当他们回答后教师要多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表扬,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作为小学生最早接触的课程之一,数学在学生的生活和未来的学习教育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困生对数学价值的了解与认识,通过给他们讲述数学课程的应用和价值让他们了解数学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还要针对学困生的消极情绪而加强对他们的心理辅导,通过与他们的深入交流来了解学困生的内心想法,然后采用相应的措施来帮助学困生克服他们心理上的不良情绪,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自信。

2.2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困生的认知干预,关注他们的思维进度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效教学活动的组织来加强对学困生的认知干预。由于学困生自身的数学基础较差,他们在数学新知识的学习中会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开设相应的教学活动来强化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如教师可以在每单元结束时设置一个“反思与回顾”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思考与回顾中增强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也会学困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温故提供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此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优等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还要时刻关注学困生的思维进度,确保他们的思维能够与教师的教学保持同步,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通过这种认知方式的干预可以帮助学困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促进他们数学成绩的提高。

2.3强化对学困生的学业干预,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学困生对数学的学习缺乏自觉性,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常常有课堂上思想不集中,爱做小动作,课下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和学习成绩差等表现。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业干预,通过课下对学困生的辅导来弥补和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促进他们自身数学知识结构的建立。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来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自信。学习方法不恰当是造成学困生数学成绩较差的重要原因,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困生解题思路的训练和引导,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学困生作为班集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班级的学习状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关注优等生的学习,更要加强对学困生心理特征和学习情况的关注,从而为整个班级学习效率的提高提供保障。小学数学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进行其它课程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关注和了解学困生的心理特征,通过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情感干预、认知干预和学业干预来增强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以更好地保持他们的心理健康,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

作者:杨爱秋工作单位:河北省深州市榆科镇南榆林学校

第五篇:小学数学情感沟通教学思考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通过采用热情的话语,亲切的笑容以及和蔼的态度,进而创造有活力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多一些欢乐,多一些幽默,就能够提高教学的效果[1]。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随时的关心学生的情感变化,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让课堂充满活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教师给学生讲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说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有一次,师父口渴了,就让猪八戒找水渴。八戒找呀找,怎么也找不到水,就在这时,八戒眼前一亮,他发现了一个大西瓜,可把他乐坏了,摘了西瓜抱着就往回走。他边走边想,我得多吃些。到了师父歇脚的地方,猪八戒嚷嚷道:“可把我累坏了,我得多吃些,西瓜是我费了好大的力气找来的。”悟空听后就痛快的答应了。并说我不吃了,那你就吃西瓜的三分之一吧。八戒不乐意,非要吃西瓜的四分之一。悟空高兴的把西瓜的四分之一给了八戒,又分别分给师父、沙僧西瓜的三分之一,还剩一小块,悟空自己吃了。八戒一看,撅起了大嘴,大声嚷嚷道:“说好了让我多吃些,怎么我的还不如师父他们的多呢?死猴子准是你又作弄我。”故事讲到这里教师随机提出问题:想一想,这是怎么回事?通过给学生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二、转变角色,构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教授知识的长者。在如今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自身的角色,成为学生的朋友,在学习上帮助学生,在生活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在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中,成为组织者和领导者[2]。用“童眼”来看问题,怀“童心”来想问题,以“童趣”来解问题。这样一来,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不断的转变角色,学生在课堂上不再受到拘束,可以畅所欲言,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不同的观点等都能够与教师进行交流,进而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着活力,更有利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例如,在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联系中,教师可以这样进行设计。教师说,老师出一道题,商是两位数,现在你能猜出老师方框中要填什么数吗?”这时,教师出示“□52÷3”,有的学生说:“我猜是1,因为我知道1比3小,百位上商不够1,所有商是两位数。老师说:“如果商是三位数呢?你能猜出老师方框里填什么数吗?”在学生讨论之后,最后教师把他们答对的数字都写出来。这样使教师与学生构建了平等的对话平台,有利于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的互动。

三、创新教学方式,开展合作与探究学习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地,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给学生创造合作与探究学习的平台,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使课堂教学更加的有活力。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并没有对如何进行转化作“操作”上的详尽指导,而是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试着自己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圆转化成一个你学过的图形?”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把学生推到了活动的主体地位上,他们纷纷投入到“如何转化”的学习活动中去,热烈地讨论、大胆地尝试、独立地操作、积极地思考……结果,不少学生找到了不同于教材上的转化方法,表现出了学生良好的思维独创性。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相互合作交流共同探索,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展问题,同时,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使他们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自身良好的数学素质并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教师通过与学生共同交流,进而有利于更好的进行互动。

四、积极开展课下沟通

在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的载体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的教学,因此,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进行课下的沟通,不仅有助于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还能够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多种渠道的沟通,像:面对面的交流,网上交流以及书信交流等等,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在课间,在午间,在放学之后,在回家的途中等等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不断的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心中的距离感,通过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够全面的促进学生的进步。另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游戏,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因此,教师如果碰到合适的机会,应该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同游戏和玩耍。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游戏,像玩数学棋等,让学生在玩游戏中也能够学习到数学的知识。在交流与游戏中,教师有利于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以及生活情况等等,便于教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发展。由此可见,教师通过在课下进行多角度和多渠道的沟通,能够促进有活力数学课堂的构建。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加强与学生进行交流,进而通过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进而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学生在小学阶段打下一个良好的数学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黄秀美工作单位: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环清小学

第六篇:小学数学数学文化的呈现

一、数学文化在小学教科书中的呈现与融入

比如,在北师大的数学教科书中,整本书所要求的教学内容有四个部分,首先介绍数学历史,其次概述了这本书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再次介绍了数学是如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最后总结了生活中应用数学的常识以及信息等等。这几个板块整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提高小学生如何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的能力与技巧。教科书中把数学的发展史,包括国内与国外的历史,依据时间的远近排列,对小学生认识数学的发展史很有用,也让他们对这久远而奇妙的数学文化感兴趣,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烈的兴趣。每一册教科书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这本书中包含的数学知识。数学是如何运用到现实生活的这一部分知识则是选取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现象来分析总结,用更加贴近生活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和数学文化。

(一)数学文化与知识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

在儿童时期,学生智力快速发展,需要使用多种多样的教科书内容来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北师大版本第四册教材,在每一个单元中都展现了多元的教材内容,其中有一个单元讲到“方向和路线”,它要求对多个方面进行理解把握,进而提高小学生分析地理位置的能力,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用数学办法处理平时遇到的相关问题。“认识图形”的那一章中,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在上课前让小学生自己准备好数学小教具,把用塑料做成的各种图形连在一起组成一个有特点的图案。由于是学生自己动手来制作这些图案,增强了小学生对创造图案的思维能力。在书中“小栏目”的这一部分中,有需要学生动手来玩的小游戏以及数学故事,这能够让小学生在游戏这一实际操作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故事就用图画的方式来呈现,通过图画来对数学问题进行提问,让小学生在画面上找到符合的信息来回答相应的问题,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乐于学习。

(二)使用的素材比较简单

儿童是刚刚有逻辑思维能力的时期,很难进行抽象的理解。所以,教育工作者在对数学教材进行设置编写的时候要以生活中常常出现的素材为基础。比如,动物和水果蔬菜等生活中常见的素材,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如北师大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的教材中,用给小朋友分苹果的故事来展现应如何使用竖式除法。这样使用形象易懂的故事来教学的方法,可以让小学生结合生活来有效了解什么是除法,除法有什么用处。除此之外,一些著名的数学工作者和数学文化的故事也需要使用贴近生活的形象和方式进行整合,小学生刚刚形成思维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掌握。

(三)教科书中展现的语言比较简单易懂

小学生还处在需要不断学习语言的阶段,语言的基础能力比较弱,所以数学工作者在编写小学教材的时候,要用小学生能理解的、简单的句子来编写。比如,北师大的教材,每一册书的开头都有一段简单幽默的对话,教师可以通过模仿这样的对话,抓住这个主题,在开始教这本书的时候使用简单幽默的对话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兴趣,再将悠久的数学文化展现出来了,增强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的思考能力。

二、结论

小学数学是小学生初步形成逻辑思维必学的科目,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被人们高度重视。根据儿童的心理成长特征,现今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使用数学文化与知识呈现的方式多样化,使用的素材比较简单,编写语言相对易懂。这样的方法用生动贴切的实际案例分析和让小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来获取知识,从而被许多小学生喜爱。在教材中展现数学文化,对教师提高教学成效和学生掌握更多知识都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吴剑彬工作单位:江苏省靖江市西来镇土桥小学

第七篇:小学数学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一、和谐师生关系的创建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教学中,和谐、融洽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让学生端正自我的学习态度。教师的和蔼可亲可以使学生不再惧怕数学知识的学习,换来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可以让学生以最理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数学知识中,最终大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务必放下架子,积极地爱护与关心学生,应用尽可能多的时间跟学生交流与沟通,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与真实想法,了解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切实要求,再以此为依据,设置行之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从而及时地帮助与指导学生,为学生讲解学习数学知识的技巧、方法,最终使得师生间的距离拉近。特别是对于一部分学习基础一般的学困生来讲,教师务必多多激励他们,指导他们分析学习不够理想的具体原因,以使学生能够对自己有一个清晰和全面的认识,进而改进自身数学学习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之处,应用合理和科学的方法学习数学知识。此外,教师还能够个别性地辅导学生,有目的性地指导学生发现跟自身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学习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来讲,务必多多地理解、关怀、激励学生,而少指责和批评学生,以自己宽大的胸襟、真挚的情感跟学生和谐共处。这样,学生由于受到教师的影响,能够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兴趣,从而实现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是在日常的学习当中得以增强的,只有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一次次的努力,才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某个数学问题进行探究的时候,应当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多多地激励学生,并且有耐心,不要由于学生的不理解而动怒,不然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程度的打击,反而不利于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增强。尤其是对于那些学困生来讲,更加需要进行认真的指导,在日常教学中安排作业与提问的时候,应当首先兼顾这一部分学生,确保先易后难。这是由于只有让他们学会了简单的知识,才可以启发他们学习一些难点知识,从而让所有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进步,实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比如,教师在讲解正方形四条边的关系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先要求学生观察且动手测量一个正方形,以此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存在怎样的关系。有的学生使用学习工具进行测量,发现这四条边是相等的;有的学生在目测之后,发现这四条边大致相等;有的学生将这个正方形对折之后,发现它的四条边是相等的。这样,通过多样化的操作方法,有的学生是自己就能够实现的,有的学生是跟别人合作而实现的,最终他们都有所收获,从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施游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实施游戏教学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也表明,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由于小学生都难以抵抗游戏的巨大吸引力,在游戏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得以释放,他们的心情是非常轻松的,教师实施游戏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推动学生的数学学习,而且还能够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尽管游戏教学法是不错的选择,可是教师应用不适当,就会“适得其反”。教师在实施游戏教学法的时候,应当使得教学知识和游戏有效地统一起来,游戏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游戏学习和掌握数学内容。教师通常是在教室中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因此教师实施游戏教学法,需要选择一部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方便简单,以及操作简单的游戏。总之,教师实施游戏教学的时候,务必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来进行。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当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以及注重实施游戏教学法。只有如此,才能够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和成功的快乐,最终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

作者:陈松工作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山腰鸢峰小学

第八篇:小学数学应用题中素质教育实践

一、创设应用题教学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也就是在教学中要创设生活情境,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积淀,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兴趣。“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道理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情境的创设,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应用题教学活动的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受、去经历,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如:在公路两旁各栽培12棵树,问一共栽了多少棵树?要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想,这个题说的是一件什么事,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场景,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图形把它表现出来吗?这是一个无声的外化过程。然后再让学生根据所画的图形,说出思维的全过程,这样做充分应用了顾明远出声想的实验方法来展现问题情景。

二、让学生动手实践,设计可引发思维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新课标明确指出“拓展数学课程内容的领域,减少机械和死记硬背的内容,增强实践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应用题教学更不例外。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者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并掌握数学应用题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寻求解决方案。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后,让学生带来规则形状的物体或容器,以及小石块、土豆、苹果等不规则形状的物体,让学生动手试一试,能测量并计算出哪些物体的体积或容积。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你能利用正方体的容器、水和直尺,想办法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吗?这样激发学生去思考、去联想,学生的探索欲望才能有效地生成。

三、要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上要多讨论、多合作、多交流

新课程不再单独设立“应用题”单元,而是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出现,在新课程中的“应用题”教学,除了承担“相关知识的简单应用”这一任务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实现标准所提出的“解决问题”这一目标。我们的教学活动必须紧紧地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新课标提倡在课堂上,生与生、师与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更应该如此。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大致是:1.精心设计应用题教学过程,完善课程设计,积累教育素材,提高教育水平;2.引导、布置应用题探索的内容参与讨论决定;3.协调学生之间的交流;4.完善评价体系和实施评价。学生应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应用题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教育从“文本教学”回归到“人本教学”,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化身,绝对的权威,而是学生的朋友和伙伴。教师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一方面要“尊重”、“保护”、“关爱”学生,另一方面又要“激励”、“发展”学生。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好学生幼小的心灵。要发挥集体的智慧,要多讨论、多合作、多交流。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就是完成学习任务的有效手段,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合作首先是对培养学生自主、自信和学习的主动性有利;其次,对创造愉悦、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有利;再就是对于培养学生的交往、合作能力有利,这也正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生存的必备条件。

四、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同时进行适当地表扬

数学课堂教学要渗透德育教育,特别是数学应用题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讲数学史,可培养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宏扬爱国主义精神;讲数学思想,方法可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学习应用题解答,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新课程的每一处知识、每一个背景材料都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资料。学习数学及其应用题知识所体现的意志品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欲望,培养数学的审美观等诸多方面,一起构成一个立体的德育渗透体系。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该“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给予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也才会更有效果。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方法很多,渗透素质教育的方式也很多,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应用题的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好习惯等。总之,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要注重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改革和创新,加强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反思。因此,学校的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有效分析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变现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以及学生的个性,建立与学生的友好关系,进而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效率。

作者:钟英工作单位:广西桂林市阳朔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