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改进与更新

时间:2022-04-20 11:11:00

导语:小学数学教学改进与更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数学教学改进与更新

[内容摘要]新课改的全新理念给当前教学注入了一股活力气息,但随之而来应相应改变的课堂教学规范却让很多教师措手不及。为了更好实现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我们应努力让数学课堂教学规范与时俱进,让课堂规范能与不断变化的教学模式相适应。本文从“两准备、两更新、两切实和一反思”四个方面对教学规范的改进写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规范;新课改

新课改的全新理念给当前教学注入了一股活力气息,但随之而来应相应改变的课堂教学规范却让很多教师措手不及。纵观课堂教学,大部分还没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老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研讨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总之就是过于重视传授系统书本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好奇心、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因此,为了能更好的实现新课程的价值追求,走在教育基层的我们更应努力对课堂教学规范进行改进与更新

如何从教师的“教”入手让课堂规范顺应时代要求呢?我的见解是:两准备、两更新、两切实和一反思。

一、两准备

1、课堂教学准备之一——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都有着不同的认知特点,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也会因为个体差异而与众不同,老师在课堂上不能盲目的一致对待,否则就违背了新课改中所倡导的因材施教理念。准确、深入的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那么从纵向角度考虑,我们可以这样做:

(1)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教学

学龄初期的儿童,其心理特点是:感知事物还不够精确,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较低,注意力还不够稳定,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因此,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主要靠教师的讲授。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则处于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教师要认认真真地训练儿童的学习常规,要在入学后,天天要求,天天训练,使学生懂得学习的基本规范,逐渐形成习惯,并且为学生独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小学中年级(三、四年级)教学

此阶段为学生的半独立学习阶段。经过低年级的学习训练,中年级小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习常规,初步学到一点学习方法,这时就要逐渐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成分。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知识面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因此,数学中的各项训练都还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导。不过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有变化,在讲、读、示范各方面都要略低于低年级,要适当增加提问及其难度,适当增加独立学习的因素,适当增加对学习方法的指导。

(3)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教学

高年级小学生要以学生的独立学习为主。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直接教的分量上、时间上就要减少,而是在启发学生、提问的深度上加强,提高学生的思维训练难度,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横向的角度看,中高教学水平的学生比低数学水平的学生更具逻辑推理性及思维集中与发展的转换性,低数学水平的学生往往只能运用模仿、强化的方法进行巩固,因此,老师不管是在课堂提问中还是练习的设计中都应考虑层次性,因人而异,使每个学生都能保持学习数学的热情。

2、课堂教学准备之二——具有准确的教学表达能力

大家都知道,数学教师语言的准确、严密、精练且富有逻辑性,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受到教师语言表达的重要影响,在学生的潜意识当中,教师的形象、言行往往会很自然地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因而教师的语言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表达与思维的培养,这就对教师的语言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注重以比较规范的语言去感染学生,特别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更要准确,否则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举个典型的例子,如一教师在讲解圆柱的侧面积时,他左手举起一个圆柱的模型,右手沿着圆柱体的侧面摸了一圈,然后告诉学生说圆柱的曲面部分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实质上侧面和侧面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是“形”,后者是“量”,量通过度量才能知道它的大小,怎么在这就能断然定义圆柱的曲面部分叫圆柱的侧面积呢?可以说,这位老师无形中使学生混淆了数学概念,对于日后要如何培养学生的深层理解更是无从谈起。由此可见,加强老师自身的准确数学表达能力是多么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两更新

1、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变主为导。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从这可以看出,传统教学的理念与其是截然不同的。前者的教学给予学生的是直接的结果,而后者是让学生先经历过程才得出结论,理解了之所以的原因,体验了探究、合作、自主、接受等多种学习方式,在经历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掌握了方法、陶冶了情操。

效果是事半功倍的。所以说,是否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课改的成败。比如在上统计这一课时,我们利用变主为导的方法,就可以做的非常棒:

(1)创设情境:今天我们班要开一个班会,想买一些西瓜、香蕉、苹果、梨。不知道同学们爱吃什么,请一部分同学做代表进行选择。请选上的同学把自己爱吃的水果(图片)贴在黑板上。——引导进入情境。

(2)进行归类:黑板上这些杂乱的图片能看出哪种水果多吗?如果不能看出,应该怎样摆?——引导把统计对象归类,归类是统计的第一步。

(3)进行比较:能不能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多或少?可以怎样摆?——引导学生把对象放在同一起点上(比较的一般方法,也是统计图的主要要素)。此时如果把这四种水果一个对一个摆好,就很容易看出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对应的思想在统计图中的应用)。

(4)了解统计图的应用与制作统计图的要点(这是本课的主要知识与技能目标)。从统计图中,你能看出什么?哪种水果多?比另一种多几?从这个统计图中,我们可以决定我们的班会怎么买水果了吗?——引导统计图的作用之一在于帮助人们了解事物之间的比较,并指导人们的行为。此时教师再可以引导:为什么能够轻松地看出多与少及相差数?为什么统计图能够清晰的反映这些信息呢?统计图主要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重新对刚才统计的过程进行反思回顾,认识制作统计图要注意的地方。

这样的引导过程,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统计的作用及制作的方法,而且觉得轻松,有趣。接下去如果再引导学生对自己身边的其他事物进行统计,那么数学教学就将实现质的飞跃。

2、更新教学过程的互动模式,注重多向性。

教学过程是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它需要老师和学生的人人参与,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并不是单一存在的。在前有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更新,达到多方互动,可以这样做:

(1)选择恰当的激励语,鼓舞学生的信心

小学生的心灵象荷叶上的露珠,需要教师悉心的加以呵护,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教师应该多给学生一些激励性、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在鼓励中唤起自尊、树起自信心。巧妙地运用激励语,无疑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润滑剂。一句“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能迅速转换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一句“你们真能观察,有信心揭开这个谜底吗?”能让学生之间积极合作,共同解决,可见激励语的魅力真是非同一般啊!

(2)让学生学会倾听,积极发言

课堂是师生或生生交流对话的场所,提供了互动与生成的机会。因此,学生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首先要学会倾听。静观热闹的课堂,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在老师的激励的话语下,学生的小手如林,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可当老师指名一个学生回答时,有的学生脸上露出失望的表情,有的学生则仍高高的举着手,期盼着下一个表现的机会。而至于别的同学回答什么,答得怎样,似乎和自己毫无关系,这样一来,还达得到相互交流、丰富自己的见解、拓宽思路的目的吗?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在倾听的基础上才能积极发言,主动发言,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人的意见与自己的意见在碰撞中呈现出新火花,达到多向互动。

(3)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赞赏

互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通过抉择来获取知识。在这环节中,必然要让学生先学会质疑,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看来敢于质疑问难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互动的表现。教师要力所能及的创设宽松环境,激发质疑兴趣,指导质疑方法,培养质疑能力,让学生勇于质疑,乐于质疑,善于质疑,为自主探究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如在执教“摸球游戏”一课时,我就是这样设计的:在一个盒子里分别装了10颗白球与2颗红球,女生代表摸白球,男生代表来摸红球,各摸5次,比比谁的运气好,结果,成绩一出来,很多学生就开始质疑:“为什么会这样?太离谱了!”转之,马上有同学开始思考:“白球的个数可能本身就比红球多。”……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而且还是积极主动的。当然,在课堂中,我们还应不忘引导学生以赞赏的眼光评价学习同伴,肯定同伴优点,指出不足或诚恳地提出不同的见解,以营造良好的课堂互动学习氛围。

三、两切实

1、切实追求形式与效果的统一

《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有的老师便把小组合作交流当成了法宝,好象一节课没有合作,没有小组讨论便不是一节完整的课,弄得小组合作满堂飞。比如:一位老师在教“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布置了让学生沿一条高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的任务,实际上这个数学活动学生个人完全能够完成,老师却让学生小组合作。我想,这样的合作不仅不能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反而让大多数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与自主动手操作的机会。因此,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而应切合实际的追求形式与效果的统一。

2、切实利用课件展示与传统板书

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出现,解决了一些传统教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它的“绘声绘色”,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它的“栩栩如生”,容易开放学生的思维;它的“因材施教”,容易照顾学生的差异。但是,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适合用多媒体展示而把传统的板书抛弃的。

现实情况中,板书设计是越来越不被老师们重视,认为板书比较浪费时间,于是在课前把应该板书的内容,全部输入电脑里,课堂上则随着讲述的内容而显示过去,不给学生留出思考和笔记的时间。实际上传统教学中的板书,有时能很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为,黑板加粉笔可以随写随看,重现力强,有利于较好地控制课堂节奏,有利于控制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作出灵活的删减,有利于发挥教学过程中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效果都是多媒体课件无法达到的。由此可见,如何能切实的抉择课件展示与传统板书,包括适时的把它们有机结合也正是教学规范与时俱进的一个重要表现。

四、一反思

我认为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教育以及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育、教学认知活动的始终。对正在成长的青年教师尤其重要,教师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而且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并清晰所遇到的教学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扬长避短,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进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效能和素养的目的。同样的,更加合理化、实际化的教学规范也是在一次次自我反思中逐步改进、与时俱进的。

数学课堂教学规范的改进与更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在一线老师的不断反思、促进中成长!就让我们以理性的态度对待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重新审视规范,让它在新课改下与时俱进吧!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课堂行为管理的实用诀窍》[英]保罗?迪克斯著

3、《教学设计原理》加涅、布里格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