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数学化缺失问题探讨

时间:2022-01-27 03:32:41

导语:小学数学教育数学化缺失问题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数学教育数学化缺失问题探讨

小学数学的学习中,要求小学生掌握小数、分数和整数之间的运算,并且能够计算准确,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能够对生活中熟悉的数学现象进行简单的数学逻辑推理,增强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着数学化缺失的问题,严重阻碍着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降低了数学的学科特点,不利于学生数学逻辑思维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故此,本文在阐述数学化内涵的基础上对数学化缺失问题在数学教育中的具体表现进行了描述,并针对性提出应对小学数学缺失问题的具体措施,旨在提高教师数学教学的水平。

一、数学化的内涵

数学化是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与学生形成有效的互动和交流,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掌握数学规则和知识,而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意识非常强,从而有助于师生之间通过教学实践得到共同的进步。总的来说将数学化概括为“抽象—符号—运用”,数学化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逻辑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尤其是小学数学学习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化思维的重要阶段。

二、数学化缺失问题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具体表现

1.教学目标模糊不清,情景创设欠缺合理性

在小学数学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下,部分教师为了迎合新教育理念的要求,在数学化过渡到生活化的过程中,仅仅做到了形式上的过渡,对于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教学成果则没有足够的引起重视。教学中过渡重视学生情景兴趣的激发,对于数学情景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性欠缺重视,使得学生在兴趣中不能做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能做到将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数学的教学便丧失了实践的意义。

2.学生的学习欠缺主动性,未能实现数学化到生活化的转化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由于部分的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传授数学知识,即使是在新课改的理念背景下,仅仅是形式上的改革,实际的教学中还是教师单纯的讲授,学生被动式的听讲,没有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欠缺创造力和洞察力,无法主动的对数学内容进行探究性的学习,降低了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解决小学数学教育数学化缺失问题的策略

1.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明确教学目标

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是解决小学数学教育数学化缺失问题的首要措施,使得教师在注重学生学习氛围培养的过程中,还能够时刻明确自身的引导职责。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材的内容,根据教材的内容创设教学情景,将教学内容融入教学情境中,构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探索新的知识。例如,当学生喜欢玩具时,要去商店购买时,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批发价和零售价是不同的,一套奥特曼玩具批发价要80元,里面共有8个人物,当每一个人物的零售价格是20元时,教师引导学生在商店买一套玩具老板赚了多少钱?教师通过实际的生活场景与数学知识构建联系,提升了学生数学化到生活化的顺利过渡。

2.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教师的教育理念要与时俱进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创设教学情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不断转变教学理念,符合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例如,教师在讲授“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个知识点的时候,运用实际生活中的一个案例,迅速的使学生掌握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如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见一个长方形的大水池子,要想知道粉刷这个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就会运用到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就实现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现数学化到生活化过渡的其他教学策略

由于数学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连的学科,源于生活又为生活而服务,那么做好数学化到生活化的过渡至关重要,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策略,便于降低教学的难度,有助于学生容易理解新课程的内容,帮助学生提升听课的效率。而且这种数学到生活化的过渡是科学并且合理的,其主要的策略有:针对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组织小组学习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搜集生活中与数学内容相关的数学现象并阐述其中含有的数学知识等,使得学生在师生的互动中提升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维度,推动生活化的数学现象上升到数学的高度。综上所述,数学化的缺失是值得关注的重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注重生活与数学的科学、合理过渡,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化教学方法,强调场景与数学知识的衔接和联系,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恢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数学化特点。

作者:曹芳 单位:江西赣州市兴国县枫边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