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思维习惯培养论文
时间:2022-06-10 04:51:09
导语:数学教育思维习惯培养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数学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其实就是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数学思想,运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不同的思维习惯对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思维习惯对学生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一、培养学生质疑思维的良好习惯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照本而宣的教学方式影响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教育的改革要求教师针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思维创新只有在高质量思考上才能达到,而质疑思维是提高思考质量的重要因素。小学生本来就具有极强的好奇心,所以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这种特点,把小学生单纯的好奇心转化成质疑思维,让小学生在面对数学例题时能够先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对吗”,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出质疑,才能够不断地培养自身勤于思考的能力。一旦学生的想法是正确的,这种质疑思维就会成为促进学生走向成功的垫脚石。教师还需要在讲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质疑,为学生营造一种利于学生质疑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例如在数学例题“一个书架有两层,上层放书的本数是下层的3倍;如果把上层的书取30本放到下层,两层书的本数正好相等。原来两层书架上各有书多少本?”这道题是对学生掌握数学倍数知识点能力的考察。而“买4个羽毛球和6个排球共用去120元。已知排球的单价是12元。羽毛球的单价是多少元?”则是对学生四则运算的考察。在解题过程中小学生肯定会提出很多问题,有的是对这道题本身设置的质疑,有的是对解题方法的疑惑。作为数学教师需要肯定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通过质疑来寻找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质疑思维也是良好思维习惯中的一种,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质疑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强在教学过程中对质疑思维的渗透,让学生从接触质疑思维向掌握质疑思维方向转变。质疑思维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的,教师需要通过数学题强化对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观察、探究思维的良好习惯
小学数学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观察以及探究思维的良好思维习惯。学生在观察和探究中才能提出对具体问题的疑问,所以观察探究思维对于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观察、探究思维时需要考虑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很有限的,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每个学生掌握学习能力的程度都不相同,教师只有掌握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再设计教学计划,培养学生观察、探究思维。在数学例题“一个底面半径是6厘米的圆柱形玻璃器皿里装有一部分水,水中浸没着一个高9厘米的圆锥体铅锤。当铅锤从水中取出后,水面下降了0.5厘米。这个圆锥体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π取3.14)”这是小学六年级的数学例题,在这道数学题中有对圆柱体体积的考察,也有对圆锥体表面积的考察。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观察这道数学题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引导学生从知识点中总结概括问题,根据问题不断地探索解题思路,从而在解题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观察和探究思维习惯是数学思维习惯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它会影响一个学生最终是否能够成功。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上述问题时需要由浅入深,帮助学生摆脱数学题表面的困扰,帮助学生通过事物的表面看到事物的本质,从而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三、培养良好的发散思维习惯
小学生的思维带有狭隘性,他们的接受能力相对有限,在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时缺少举一反三的能力。当面对同一类题型但是却表述不同的时候,他们就会被题型表面的现象所迷惑,从而严重影响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潜意识能力的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相同的题型要求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可以克服思想狭隘性。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自愿结成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掌握发散思维的数学思想。教师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反复练习,引导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收获知识,在联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习惯。教师可以把同一类型的题多次改编,变换叙述式的练习。虽然问题的叙述形式不同,但是考察学生的都是同一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法了解到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及时修改教学方案。学生也可以通过不同叙述练习题很快地理解到这些题都是对同一问题进行考察,从而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断地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
总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即使题型相同,表述不同也需要让学生在这种表述方式中拓宽自己的思维,不断地建立发散思维的良好体系。同时学生还需要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练习,来达到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
作者:林玉铃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东坎实验小学
- 上一篇:数学应用意识与数学教育教学
- 下一篇:数学教育方法比较与成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