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在“数学建模”的运用
时间:2022-04-27 11:15:04
导语:PBL教学法在“数学建模”的运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pbl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能提升“数学建模”课程教学质量。新时期下,针对PBL教学法在“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成为教育工作者较为关注的话题。对此,本文着重分析PBL教学法的概述,论述PBL教学法在“数学建模”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明晰PBL教学法在“数学建模”课程中的应用思路,提出PBL教学法在“数学建模”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PBL教学法;“数学建模”课程;应用
1引言
在“数学建模”教学中,为了进一步解决知识量多与课时少之间的矛盾,提出PBL教学法理论。将PBL教学法运用到“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中,对传统“数学建模”教育形式是一种补充,以问题为导向,驱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实现“数学建模”教学的有效性。因此,研究PBL教学法在“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十分重要,既是“数学建模”教学革新的需要,也是学生学科思维、素质培养的需要。
2PBL教学法概述
PBL教学法的理念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理念,重视问题的创设、设立,以问题为驱动,促进学生学习、体验知识。问题发现、问题思考是学生知识学习提升的出发点,而解决问题是知识、思维、能力运用的落脚点,教师运用PBL教学法,立足于课程知识,为学生创设情境,以问题为导向,推进情境教学的开展,引领学生融入情境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思考问题,以此促进问题的合理解决。PBL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将其运用到课程教育中,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PBL教学法的运用应构建PBL案例,立足于课程教学目标,结合课程知识,以知识为导向向外延伸知识,构建案例,根据案例,巧设问题,驱动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在课程教育过程中,教师角色发生了改变,不再是以往的教育知识的传递者,更多的是教育活动的开展者、组织者、设计者,并且将课堂主动学习的权利归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中深入学习、理解知识。
3PBL教学法在“数学建模”课程中的应用可行性
“数学建模”课程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引入我国课堂教学。“数学建模”课程是以现实世界特定的对象为研究目标,根据特有的相关信息,运用数学语言、文化知识将其抽象、归纳、简化,以此构建数学模型,之后借助先进信息技术,将数学模型进行求解,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而问题、探究、团体合作是PBL教学法的核心内容,由此可见,PBL教学法与“数学建模”教育从实质上密切相关,都是以问题为导向,立足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生成,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结合实际思考、分析知识,促进知识问题的解答[1]。与此同时,两者在教育层面上,都要求学生具有合作学习能力、意识,通过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引领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合作模式,在此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协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且意识到合作学习的真谛,培养学生团体合作意识。由此可见,PBL教学法与“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实现两者的融合,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4PBL教学法在“数学建模”课程中的应用路径
在“数学建模”教学中,将PBL教学法运用到其中,能够提高“数学建模”课程教学质量,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彰显PBL教学法在“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价值。因此,将PBL教学法运用到“数学建模”教学中,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教学工作。首先,明确PBL案例。在“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中,为了进一步解决知识量多与课时少之间的矛盾,可以将PBL案例明确部分放在课前教学中,通过课前教学,明确PBL案例,提出教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PBL案例明确中,首先,立足于“数学建模”课程教育形式,确立课程教育目标,根据课程教育目标进行课程教学设计,促进PBL案例的设计。其次,在PBL案例设计中,以案例提出问题,以问题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此同时,在“数学建模”课程课前教学中,需要依托互联网平台,借助网络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对“数学建模”课程理论、技能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学建模”课程知识,明确PBL案例,知晓问题驱动模式,并且在课前教学中根据掌握的知识,自主设想问题、诠释问题,增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深入领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推进“数学建模”课程知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以微课展示,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促进问题的突破,以此为学生课上问题讨论、模型构建做好准备工作。其次,问题的分析与讨论环节。在“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中,PBL案例的讨论、分析需要立足课堂教学,推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课堂教学中的PBL教学法分析也是整个“数学建模”课程教学的关键点,驱动学生进行合作、实践学习。在问题分析讨论环节中,教师根据PBL案例,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展示,以问题为导向,促进师生良好的交流,在交流中帮助学生解答知识疑惑,让学生豁然开朗。之后教师以PBL案例为导向,提出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阐述、分析、思考PBL案例,促进成员之间思维的发展,并且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阐述自身见解,小组成员补充与丰富知识,促进数学模型的构建。再次,数学模型的构建及求解。将PBL教学法运用到“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中,通过前期PBL案例的明确以及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研究,促进数学模型的构建,使学生对数学解题具有一定的思路,通过方法论,教师加以引领,促进学生对模型的求解,锻炼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最后,PBL教学法的总结工作。将PBL教学法运用到“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中,重视模型构建以及求解之后的教学总结工作的开展。为“数学建模”课程的PBL教学法画上圆满的句号。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学结,在总结中开展评价教学,以互评的方式,引领学生相互评价,意识到自身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依托于PBL案例,通过课前微课的学习,再次进行PBL案例的思考,弥补自身学习不足,促进学生在课后教学中巩固知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实现PBL教学法在“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5PBL教学法在“数学建模”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5.1提升教师对PBL教学法的运用能力。将PBL教学法运用到“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中,需要重视教师授课能力的提升,使教师有效地运用PBL教学法为学生开展“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活动,以此提升“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在运用PBL教学法时,首先应明晰PBL教学法的思想理念,意识到PBL教学法在“数学建模”课程中运用的价值,找寻PBL教学法与“数学建模”课程教学融合的契合点,推进PBL教学法在“数学建模”课程的有效运用[2]。其次,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基于PBL教学法在“数学建模”课程中的运用,需要教师具有信息素养,才能够在课前、课中、课后依托互联网平台为学生开展线下与线上教学。因此,教师应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分析、提取、制作教育资源课件,以此为PBL教学法在“数学建模”课程中的运用注入动力。最后,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以自身道德品质感染学生,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5.2加强课前、课中指导工作。将PBL教学法运用到“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中,推进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的衔接。基于“数学建模”课中教学教师引领、指导学生,促进学生融入活动,规范学生行为举止,促进学生更好地自我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应重视“数学建模”课程课前、课后教学的指导,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交流、互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明晰学生学习诉求,根据学生诉求,为学生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互动,为学生开展PBL教学法的“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模式,提升“数学建模”课程教学质量[3]。5.3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素质教育理念下,环境育人被提上日程,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与周围的环境具有直接、间接关系。基于此,将PBL教学法运用到“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中,重视教学环境的构建、教学氛围的营造,以良好的教育环境、氛围,增强“数学建模”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进而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6结语
综上所述,PBL教学法在“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中的实施,能够打破传统沉闷的学习氛围,推进师生有效的交流,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进而使学生在学习参与中收获成长、能力。因此,在“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中,应重视PBL教学法的运用,以PBL教学法为导向,促进“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而彰显PBL教学法在“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兰云,翟文娟,张坤.PBL教学模式与数学建模高效课堂的构建[J].智库时代,2019(40):160-161.
[2]罗燕.高中数学PBL教学法的实施策略探究———以《函数的应用》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18(12):33-34.
[3]肖帆.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在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30-32.
作者:姚晓辉 单位: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数学建模思想在“高等数学”的运用
- 下一篇:科技期刊编辑与作者沟通退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