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方法的高数教学策略

时间:2022-05-22 05:32:55

导语:数学建模方法的高数教学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数学建模方法的高数教学策略

1.引言

对于国内高等教育而言,提升学生个体素质是根本目标也是实际方向,具体维度包括有学生个人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提升等。数学作为高等教育中重要学科,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个人的数字计算能力,还有利于推进整体上的思维逻辑能力提高。但该学科抽象性很高,如何做好相关教育工作困扰着老师们。将数学建模方法引入到教学中、不仅有利于解决问题,还可以推进教学改革向着符合新时期需求和学生需要的角度去迈进,是值得研究的做法。

2.数学学习引入建模方法的意义

结合实际研究来看,在数学教育中引入各类建模方法的意义,大体包括以下几个维度。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大学生而言最重要的学习目标莫过于学会自主的学习和研究,因此结合建模方法来探索自主学习的路径,是很好的教育体验帮助。在实际建模讨论中所有目标都是来自于生活实践的,比如各类的经济学、自然科学等学科、以及生活中内容,都是有所涉及的。而在实际操作中需将这些内容以问题角度来研究和思考,结合科学模式来做抽象,在此基础上精炼为数学套路,最终结合计算来得出结论。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在实际学习中数学学习是不存在特定答案和解的,也就是说可能存在一题多解或者是多个回答方式。而在传统学习模式中基本上都是以成绩为根本导向和要求模式,因此对于分数的过多重视是很多人的选择,这对于学生个人发展不利,也不符合新时期数学教育的需求。而将各类数学建模方法的引入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制约、学生们不仅可以在学习中通过建模学习到各类基础知识,还可以借助建模来提升其创新力。这对于学生整体发展是很有利的做法。再次数学建模方法的引入有利于为学生带来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培养模式。高等教育需结合时代需求做出调整以及改变,过去传统模式教学会是的学生们觉得索然无味而失去兴趣,但引入建模方法则会为学生们带来新层次上的挑战,使数学和生活相结合提升整体的趣味,结论探索看起来也会更加的符合时代的要求。因此这对于培养模式的转变也是重要的助推、对改革也是积极的推进力。

3.高等教学引入数学建模思想的方法探索

结合实际研究来看,想引入建模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做好应用结合工作。在数学教育中引入各类建模方法,要注意结合应用来贴近于生活的距离,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取之于生活而用之于生活,才可以将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特别是在例题选择上要注意,不应当过分的追求难度和技巧,而是该和实际相互结合。比如在问题“某饲养场投入6元、可使一头60kg猪每日重2.5kg。每日出售市价为12元/kg,但未来可能会有每日跌0.1元,何时去卖是最佳选择?”这个题目和实际结合很紧密,自然会吸引学生的注意。为解决这个问题就可以建模操作。设立每天投入常数r,猪肉市价出售降低则为g。给出t为时间、w为生猪体重、p为单价、R为卖出收入、Q为利润。可以得到公式w=60+rt(r=2.5),p=12-gt(g=0.1)。又知道R=pw,C=6t,那么目标利润函数为Q(t)=(12-gt)(60+rt)-6t-720,求t大于零时Q(t)最大值即可。看似复杂问题整体结合建模就很清楚。其次要重视过程努力引导思考。对于学生们来讲虽然数学建模很有趣,但是初次接触还是会存在着难度,因此必须要重视过程努力引导学生们自主去思考,使他们很好的进入整套学习体系之中,只有这样才可以将数学建模真正作用发挥出来。比如在例题讲解和讨论时,就需注意推迟做出判断,而不是直接就宣布了答案,这对于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能力很有利、对于学生们体验过程、把握过程、自主利用过程也是很好的做法。再次要注意鼓励学生们创新,努力培养他们对于学习知识和技术的个人兴趣以及能力。在大学里最核心学习目标莫过于掌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数学教育中老师们需努力鼓励学生们在实际建模中自主创新,因此为突破点来提升自己对于问题解决的整体实力,在掌握了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有效的学习模式,这对于学生个人未来成长是很有利的做法、对于整体数学教育事业进步也是重要推进。

结语

整体来看引入建模方法对数学教育整体上的效率和质量提升都有着重要的推进力。作为老师需结合实际情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引入建模方法,提高学生们的解题能力和兴趣度,为学生个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剑杰.少学时类型高等数学立体化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2):261+263.

[2]黄金超.高职院校数学建模教学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02):65-67+70.

[3]管永娟.试探如何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职高专高数教学中[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13):10.

作者:曹红亚 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