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互联网+”下数学教学途径

时间:2022-08-22 10:27:47

导语:探索“互联网+”下数学教学途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探索“互联网+”下数学教学途径

摘要:在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革命中,互联网与各领域融合发展。随着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不断推进,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也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为此,教师们要积极转变管理思维,努力探索互联网+”时代下的新的数学教学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途径;数学教学

随着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首次提出,中国万物则慢慢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的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跨界融合并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的一个过程。“互联网+”为学校教育提供了云网端一体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使学习无处不在。对于数学教学而言,需要改变传统的模式,在教学理念、手段、方法和评价上进行重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与交流平台。现对“互联网+”时代下的数学教学途径探究如下:

一、运用新媒体提升数学教学思维创新、问题解决的途径与措施

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移动互联网凭借它的便捷性、实时性对教学活动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的挑战,学校数学教学活动要在班级建设智能化、科学化的同时,以班级微信群为核心建立类似的QQ数学教学研究群、微信群等传播好的教案、好的教学思维和教学视频,吸引教师的热情参与。通过新的互联网交流形式,教师们在网上真情沟通、互相交流创新思想,把自己的教学理念有效地传递给彼此,在教研组中建立起一种同心同德、互相解决教学问题的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调动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推动数学教学的创新发展。

二、构建“互联网+即时通信”平台进行数学教学活动

当今社会利用手机上网的学生逐年增多,而且在及时通讯中微信工具最为普遍,所以运用微信来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是首要之选。学校可以加强校园微信覆盖,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利用教师、学生朋友圈,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数学学习氛围。如在微信上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数学教学活动,对学生课上没学懂的知识或不会做的作业习题进行讲授和讲解,补充和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充分利用微信选择轻松适宜学生接受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教学。同时,适当协调教师组织队伍,不单单由教学为主体,做到课上、课下共同推进“互联网+即时通信”平台开展数学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

三、以“互联网+微课堂”推进班级学风建设

班级是学生最基本的组织细胞,要推进教学活动创新发展必须要深入班级中去,推进班级学风建设。为了适应新时期教学活动的创新和方式的转变,通过互联网授课方式,将课堂的数学知识放到班级建设中,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学习范围,制作成小视频。在“互联网+微课堂”上,通过“互联网+”把学生存在的数学问题上传到网上,并由教师制作课件加以解答,学生便可以在网上直接下载学习,然后谈认识、讲体会,经过互动讨论完成学习。这样的方式不仅向学生传授了数学知识,同时以学习和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推动了班级学风的建设。

四、通过“互联网+”实现“双师型”教育

“双师型”是指每个学生、每个学科配一个临时老师,即除去在校老师以外还有一个在线的网络老师。在“互联网+”平台上汇集了最优质的数学资源与智力,学生可以根据平台的数据分析报告了解自己的学习问题,获取个性化、适应性的资源和服务。通过网络文字、图片、视频、语音等形式,学生和教师可以随时查看就像在面对面讲解试题,每个学生相当于拥有了一个“随身家教”。学生自主地选择在线教师和合适的时间进行一对一辅导和在线提问,问题会上传到云平台由系统推荐给相关学科教师,在线教师自主选择解答。这样,通过“互联网+”为郊区、薄弱学校的学生提供了服务,关注了教育均衡,解决了学生的个性化问题,让孩子有了实际的收获。

五、以新语态与学生开展网络环境下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热情

在新时期的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们要放下姿态,放低身段,学会运用网络语言来开展思想教育。网络语言就如同与班级学生们之间的沟通桥梁,听不懂新一代学生的话,弄不明白网络语言的玩笑意思自然而言就会被学生排斥。当你理解和正确使用网络语言时,它就变成了心灵的良药,也就打开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之窗,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更容易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所以,教师要经常浏览一些学生们喜欢浏览的门户论坛、网站,及时地了解并掌握当下新生代最潮流热捧的语言,拉近与学生们的距离,加强同一环境的亲切感。在课上或课下都可以运用这些网络用语,它可以使课堂充满旺盛的活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者:徐珊珊 单位:锦州市现代服务学校

参考文献:

[1]薛晓霞.“互联网+”时代工会加强班组建设的途径与措施[J].知识经济,2016(4).

[2]闫军秀.浅谈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培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8).

[3]王宏艳.基于“互联网+”的高职“双师型+”师资建设——以浙江省高校为例[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6(3).

[4]王贵军,冯克江.高职高专“三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