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教育

时间:2022-09-28 09:02:32

导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教育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教育

一、推理能力的培养

推理能力在数学运算和数学观点证明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数学学习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适当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推理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将相似性较强的内容归类,让学生通过分析,找到解题的办法,进而举一反三。如在学习《中心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只为学生讲解圆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其相关特征,让学生通过推理来判断正多边形和扇形的特征。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对学生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解答,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获得学习上的自信。

二、选择判断能力的培养

数学学习中涉及到大量的选择判断类习题,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选择判断能力。选择判断能力在解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具备一定的选择判断能力就能更好地掌握完整的解题思路,判断正确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选择判断能力。选择判断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首先,教师要纠正学生的错误思维。初中生的认知能力仍处于发展状态,判断能力较为薄弱,教师要针对他们的这一特点,与之交流谈心,纠正其思想上的偏差。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数学思维来思考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数学习题培养学生的选择判断能力,让学生将数学思维运用到数学学习中去。再次,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指导,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三、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抽象概括能力是数学思维中的核心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能使学生学会总结和归纳,将抽象的问题简化,提高解题的速度。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教授完一个章节后,为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关联性,以便更好地记忆知识点。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章时,教师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后为学生归纳总结各种线段和角的特点,建立知识构成图,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行归纳总结相关知识点,建立专属的知识构成图,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这样,根据学生的总结,教师就可以了解学生的不足,并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特点为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多章节归纳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数学知识涉及的内容较多,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难免会出现知识点遗忘的现象,教师要定期为学生归纳教学内容。如在学习完《二次函数》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一次函数》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回忆起旧知识,并在此过程中锻炼其知识概括的能力。

四、探索能力的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探索能力逐渐成为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探索找到问题的答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如在学习《设计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画笔、剪刀和硬纸板,让学生动手设计轴对称图形,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并对制作成果进行评比。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相关知识点,也提高了动手能力,为日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探索性的任务。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通常通过布置书写作业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而忽略了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尝试布置具有探索价值的课题,让学生通过研究和调查来解决相关问题。如在学习《从三个方向看》一课后,学生学会了从三个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观察生活中物体”的任务,让学生画出自己生活中某一物体的三视图。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探索能力,对数学思维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

五、结语

数学思维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当掌握的一种重要思维,运用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能够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的正确率。因此,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选择判断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探索能力,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从而为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作者:邵珠民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利国镇中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