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28 08:57:44
导语: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已经成为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问题提出的能力,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亦有着重要的影响。故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问题的提出能力不但是高中数学教学的目标,同时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目标。
一、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提出策略
学生在问题提出的过程中应能够有效地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故而教师引导学生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应通过这些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提出问题。除了一些常见的激励法、启发法、传授法等教学方式,还需要一些与学生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提出。以下就是笔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在高中数学课堂中以培养学生问题提出能力而总结的教学方式。
1.否定假设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情境,让学生基于特定情境提出新问题,再让学生以自己所提出的问题为基础,列出情境问题中包含的所有属性,然后将这些属性一个一个进行否定,由此产生新的问题,并对所提出的新问题进行评价。比如,在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集合》中“集合的基本关系”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计情境,让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关系,并引导学生主动提出有关集合基本关系的问题,再让学生否定根据自己提出问题所衍生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集合的基本关系知识的理解。
2.对立统一法
所谓对立统一法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数学知识范畴的本质关系进行探究,以对立统一的思想为基础提出问题的方法,通过对立统一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但能够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3.数学理论框架法
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是自成一套的体系,它有着固定的理论框架。由此,教师应利用这一点培养学生问题提出的能力,针对已有的数学理论框架让学生进行提问。这样一来,不仅能促使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而且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加深理解。
4.类比联系法
会思考才会提问,故而教师应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问题提出的能力。由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发挥类比联想的能力,通过对不同类型的问题进行分类,理清问题的主体脉络,从而提出新问题。就以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函数”中“函数的单调性”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提出几个关于函数单调性的问题,让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类,再以这些问题为基础,提出相同类型的问题。如此,提升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归类能力与思考能力。
二、培养学生问题提出的教学影响因素与策略
1.引导者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与指导者,同样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活动中,也是引导者与指导者。要提升学生问题提出的能力,教师首先就需要拥有丰富的数学专业知识,同时还需了解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效地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时时鼓励与激励学生进行问题提出,让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数学知识提出问题。
2.学习者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体地位,而在培养学生问题提出中教师也应明确这一点。学生本身就影响着知识储备程度、情绪情感方面,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课堂上情绪变化的学习态度也与其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从而直接影响着问题的提出。故而,在培养学生问题提出的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情绪变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并且要推动同学之间的互动与相互提问,从而提升问题提出的效果。
3.课堂观念
课堂教学观念对于培养学生问题提出能力也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问题提出要有效地进行,应在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下,这样学生才能毫无顾虑地提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转换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得以发展思维,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以上就是笔者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提出的所有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提出不但能够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还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就以笔者的分析,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故而要更好地培养与提升学生问题提出能力,还需要更多的高中数学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与总结经验。
作者:王恩泽 单位:陕西省杨陵高级中学
- 上一篇:文明礼仪演讲稿集锦(6篇)
- 下一篇:数学教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