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教学现状探讨7篇
时间:2022-06-11 10:52:29
导语:高等数学教学现状探讨7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数学史研究的任务在于,弄清数学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史实,再现其本来面貌,同时透过这些历史现象对数学成就、理论体系与发展模式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说明与评价,进而探究数学科学发展的规律与文化本质。作为数学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手段,常有历史考证、数理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
1.1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提出背景
数学史主要是对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进行研究,并且与社会政治、经济和一般文化相联系的一门科学。数学史首先对于揭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有一定的意义;其次,对于引导学生体会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有一定的意义;最后,对于揭示数学在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进而揭示其人文价值也有重要意义。对于高等数学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史的内容,是一种极有意义的方法。数学史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将数学史融入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是必然的趋势。
1.2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存在意义
1.2.1渗透数学史的科学意义
数学史既有其历史性又有其现实性。其现实性首先表现在科学概念与方法的延续性方面,今日的科学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历史上科学传统的深化与发展,因此我们无法割裂科学现实与科学史之间的联系。诸如费尔马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等历史上的难题,长期以来一直是现代数论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比如古代文明中形成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和四则运算法则,我们今天仍在使用。总之,数学传统与数学史材料可以在现实的数学研究中获得发展。
1.2.2数学史的文化意义
美国数学史家M.克莱因曾经说过:“一个时代的总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个时代的数学活动密切相关。这种关系在我们这个时代尤为明显。”[1]毫不夸张地说,数学史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人类的文化史。许多历史学家通过数学这面镜子,了解古代其他主要文化的特征与价值取向。例如,罗马数学史告诉我们,罗马文化是外来的,罗马人缺乏独创精神而注重实用。而古希腊数学家则强调严密的推理并由此得出的结论,这就十分容易理解,古希腊具有很难为后世超越的优美文学、极端理性化的哲学[2]。
1.2.3数学史的教育意义
了解数学史的人,自然会有这样的感觉:数学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我们今日所学的数学书不是很一致。我们今日中学所学的数学内容基本上属于17世纪微积分学以前的初等数学知识,而大学数学学习的大部分内容则是17—18世纪的高等数学。这些数学课本已经过千锤百炼,它们是将历史上的数学材料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和学习要求加以取舍编纂的知识体系,这样就必然舍弃了许多数学概念和方法形成的实际背景、演化历程以及导致其发展的各种因素,因此仅凭数学教材的学习,难以获得数学的原貌和全景,而弥补这方面不足的最好途径就是进行数学史的学习。
2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几点做法
2.1通过数学史的渗透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数学史的渗入可以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途径。因为历史上的问题是真实的,因而更有趣;历史知识的介绍一般都非常自然,它或者揭示了实质性的数学思想方法,或者直接提供了相应数学内容的现实背景,这对于学生理解数学内容和方法都是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上要有所创新。在教学中,适时结合数学史内容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是怎样形成的,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的同学甚至自己去找数学家的故事书看;有的同学通过对数学史的了解,不仅更好地理解了数学知识,而且转变了学习数学的态度,对问题的探讨由不耐烦到独立解决,喜欢对问题追根究底。
2.2通过数学史的渗透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首先,将数学家们获得重大发现的思想活动的历史记录以及经历的百感交集的体验引入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好教材;其次,还可以结合历史环境介绍一些数学史中的反例,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历史上任何一项数学成果的取得都是经历了重重曲折的;介绍数学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数学家的思维方式,以此影响自己的思维方式。
2.3通过数学史的渗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高等数学以其抽象的内容、广泛的应用、严谨的结构、连续的发展而别于其他学科;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时只注重字母、公式的记忆,对概念、定理的产生缺乏正确的认识,知识死记硬背,因而,乏味、枯燥、难理解成为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印象,看不到活的数学,更不用说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了,再加上学习过程中随着对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要求的不断提高,从而也加大了学生学习高数的难度,学习兴趣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学习效果当然会大打折扣。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把抽象的概念同具体的历史故事、数学人物有机结合起来,适时地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又有知识性的历史事件或名人故事,充分调节课堂气氛、诱发学生学习兴致,增强数学的吸引力,就可以使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4通过数学史的渗透使学生以史为鉴
目前,德育教育不仅是政治、语文、历史学科的事了,数学史内容的加入使数学具有更强大的德育教育功能,通过介绍数学史让学生们以史为鉴。首先,通过数学史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现行的教材既有国外的数学成就,也有我国在数学史上的贡献,比如数学书中有:刘徽的“割圆术”、鸡兔同笼问题、秦九韶算法、更相减损之术等数学问题,还有我国的祖冲之、祖暅、秦九韶等一批优秀的数学家[3],还有很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数学成就,在我国很多问题的研究甚至比国外早很多年。在课程的要求下,除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了解更多的世界名家,就是让学生认识到爱国主义不是“以己之长,说人之短”,而是全人类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其次,通过介绍著名数学家的成长史和研究史,让学生学习数学家的优秀品质。数学家们的精神令人钦佩,他们坚持真理、不畏权威、努力追求的精神,很多人甚至付出毕生的精力。数学家的可贵精神对那些在平时学习中遇到稍微烦琐的计算和稍微复杂的证明就打退堂鼓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对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品质有积极的作用。
3对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史的启示
因为在高等数学中渗透数学史,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所以要求教师应加强数学史的学习与研究。然而,经研究发现大部分教师的实践效果并不是很好,原因并不是教师们不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也不是不愿意承认数学史的融入、落实文化渗透的理念,而是由于数学史的知识匮乏导致理念难以落实,因此数学教师应注意多方学习数学史知识,多方研究数学史。在数学史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行动研究中,发现对数学史的学习研究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了解性学习、掌握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第一层次要求知道数学史的发展概况,了解起过重要作用的数学家,影响深远的数学思想、方法等。第二层次可以从数学史中适当提取相关内容,用于数学研究、教学、学习之中。第三个层次以文献资料为线索,研究不同时期的数学发展,数学家活动,数学思想、方法的进展等,并对数学的发展趋势提出预见性分析。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需要把数学史融入高等数学教学中,并将文化理念落实于课堂教学。所以要把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看成一种教学现象,用行动研究的理论来研究这种教育现象。在研究的过程中,要坚持学习行动研究的理论,并用行动研究的理论指导对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在实践的过程,积累大量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促进对行动研究理论的重新认识,提高对教育理论的应用。
作者:刘菊芬吴芳工作单位:铜仁学院教育科学系
第二篇
1.文科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
作为高校,结合我校文科生的现状,现在文科高等数学教学上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1文科生个体差异性较大、数学基础比较薄弱。高等数学具有运算复杂、内容抽象、应用广泛等特点,因而大部分文科生在潜意识中对数学存在畏难心理,加之近年高校的不断扩招,生源质量得不到保证,学生整体素质下降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还有相当一部分文科生之所以选择文科专业是因数学成绩不理想,他们普遍认为数学单调乏味、难于理解,无形中就更增加了文科生学习高等数学的难度。
1.2文科生在学习高等数学过程中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不明确。数学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它是学生个人的心理需求、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内在动力。现实中,数学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数学里面处处显现哲学等人文科学。教师要向学生讲明两者的辩证关系,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1.3教学方法简单、形式单一。文科高等数学是近些年才开设的基础学科,教师大多是从理工科教师中挑选的。这些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经验,但对文科生的专业不很了解,对文科高等数学的教法还不熟悉,教学难以突出重点,且与学生专业内容联系少,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不能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对深奥的定理、抽象的概念讲得过多,以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教学效果较差。
1.4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还需进一步完善。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当前,文科高等数学课程没有通用的教学大纲,虽然目前教材的数量很多,但适宜文科生特点的教材很少。大部分是以理科高等数学为模本,通过简单改编而成。教材中的内容多而杂,语言生硬抽象、难以理解,与许多文科专业联系少、缺乏实用性。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专注讲解教材内容,而缺少背景介绍和联系实际应用。
2.文科高等数学教学的对策探究
2.1文科生的特点和需求
从对沧州师范学院2013级文科类开设高等数学课程的市场营销、旅游管理、金融保险等专业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看,文科生中比较喜欢数学的占42%,文科专业学生中认为目前所学的高等数学内容比较难的占57%,学习高等数学比较吃力的占71%。从调查中我们发现“降低难度”“提高趣味”的比例较大,因此我们必须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做文章。文科生的专业特点决定了高等数学在知识层面上不宜对学生有过高的要求,更不能成为他们学习的负担。文科高等数学的教学要放弃单纯的理论灌输,教材内容必须考虑思维方式的培养、数学知识的结构优化,还要涉及文科生的专业特点,可以将一些应用较广的内容补充进来。例如:要开设微积分、线性代数、微分方程等课程。微积分是高等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许多课程的基础,应用广泛而深刻,这点必须向学生重点介绍。对于一些必要的计算,线性代数的应用比较广泛,特别是对金融经济学专业学生来说更为重要。还可以利用数学建模做些探索性的尝试,形成边学边用的学习环境。
2.2教学目的
根据当今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渴求及文科生未来要从事的工作,结合高等数学学科的历史特点、发展趋势和作用来看,设置文科高等数学的目的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培养与增强文科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提升文科生的整体素质;二是理解与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内容。在这两方面中对文科生来讲应以前者为重,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只有通过后者才能实现。一个人若具备良好的数学素质,可以更好地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意识、能力。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IT产业的飞速发展,各门学科的融合、量化趋势更促进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这就要求文科生也应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
2.3将数学文化融入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活人的思维潜能,让人主动去学习,并使人更多地接触该领域的内容。依据文科专业的特性和学生自身特点,将数学文化融入到文科数学教学,不仅丰富教学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文化主要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和方法。文科生不擅长抽象、逻辑思维,而发散、形象思维较好,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和论证问题的能力较差,但对事物较敏感且具有文学知识的优势等特点。在教学中尽可能将数学史融入其中,有很多以数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定理,比如柯西定理、费马引理等,在讲这些内容时,都可以把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并尽可能将数学语言文学化、艺术化,使学生在学习数学分析、论证方法和理性思维的同时,感受到高数的魅力,不仅能掌握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提高思维逻辑能力,同时也可以开阔眼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4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
数学家哈根莫斯说过:“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激励学生自己去动手、去思考,而不是讲清事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采取精讲与勤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分析和思考、多提问题,并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及时反馈学生的意见,不断完善教学手段,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和直观,内容上也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例如:在讲授二重积分时,可先从讨论计算曲边梯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引出二重积分与曲顶柱体体积的关系,再利用多媒体使曲顶柱体划分为小曲顶柱体的过程更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多采用鼓励的方法促进教学,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5摒弃单一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当前,高等数学的考试方式一般是以闭卷考试为主,兼顾考查上课出勤及平时作业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存在的一大弊病就是以试卷成绩决定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只知考前突击、死记硬背,而不注重日常学习和积累。这种评价方式与我们的教育目的相悖,既不能反映学生t的真实水平,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更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我们必须摒弃单一评价方式,对其进行合理优化,将考核方法改为闭卷和开卷相结合的方式,例如:用提交论文的形式把考查目标融入相应的实际问题,教师只负责指导,而让学生利用各种方式亲自动手搜集资料、寻找适当的解决方法,以此来考查学生对高等数学知识的认知程度和数学在各知识领域中的应用能力。
作者:杨丽贾庆兰工作单位:沧州师范学院数学系
第三篇
1目前高等数学教学与初等数学教学脱节的现状
1.1管理模式
长期以来,许多中学生习惯于在老师的精心呵护下生活和学习,对老师产生了很强的依赖心理。而大学老师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对学生的关照程度明显不如中学教师那样投入,这种教育管理模式的大幅度跨越使很多学生一时很难适应,对学习过程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以至于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期间开设的高等数学课程考试中纷纷亮出红灯。
1.2教材与教法
与初等数学相比,高等数学的理论性更强,内容更抽象。大量抽象的数学符号的出现,逻辑语言的应用,使学生在短期内很难适应。此外,一些本来应该在中学阶段讲授的内容如: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反三角函数、极坐标等知识点,由于高考时不考这些内容,致使在中学阶段没有讲授。而极限、导数等一部分高等数学的内容尽管进入了中学数学教材,但中学阶段对这些知识点的处理仅仅局限于简单的计算。大学数学则更重视用分析定义去探究函数的更深刻的内涵,难度明显加大,从而导致部分学生陷入了对高等数学既想努力学好又感到阻力重重的两难境地。教学方法上的差异也是导致部分学生害怕高等数学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学数学教学进度较慢,对抽象的概念和一些难以理解的推理论证,老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反复的讲解,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不断的演练。而高等数学的教学更注重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抽象理论的论证,由于学时偏紧,许多计算过程都留给学生在课外解决,教学进度明显加快,学生一旦对教学节奏不能适应,就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1.3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不适应也是部分学生学不好高等数学的一个主要因素。为了应付高考,高中的学生在相当多的时间内深陷题海而不能自拔。高等数学的学习则要求学生必须做到课前适当预习,课上勤于思考,课后认真复习,并在复习的基础上完成相应的作业。大学生以自主的学习为主,如果仅满足于课堂听讲这一个环节,对知识的理解就难免显得肤浅,其结果当然是似懂非懂,最终也就必然导致学习成绩的滑坡。
1.4思维方式
初等数学教学虽然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事实表明,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新生对数学证明的严密程度望而生畏,很多学生经常凭感觉或猜测代替推理,在数学学习中明明有疑问却提不出问题。从历届学生反馈的信息表明:学生最怕的就是证明题,他们驾驭数学的能力与学习高等数学的实际需要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影响高等数学的学习。
2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教学衔接的切入点
2.1接触了解学生,用真诚感化学生
刚从高中升入大学的学生身心还处在不是很成熟的发展时期,教师应尽可能地与他们多接触,通过提问、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在中学阶段对有关数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期实施因材施教。教师要帮助学生及时克服数学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帮助学生排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教师要特别重视上好第一堂课,实践证明,第一堂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习惯于将本门课程的作用与地位、教学目的与要求以及学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可能遇到的困难第一时间明明白白地告知学生,将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特点以及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的区别在第一时间就和学生说清楚,让他们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而不至于像在黑屋子里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2.2以慢节奏启动,逐步实现新旧知识的接轨
学生刚开始接触高等数学,总有一个衔接和适应的过程。教师在高等数学教学的起始阶段应该注意适当放慢速度,以慢节奏启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由适应初等数学的教学方式到适应高等数学教学方式的平稳过渡。教师在备课时,要了解中学阶段有关知识的教学现状以及与高等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对教材作恰当的处理。教师在讲课时要经常注意运用类比、推陈出新,使学生在温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比较顺利地获取新知识。
2.3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高等数学的教学进度快,理论抽象难懂,仅靠课堂听讲就想掌握全部知识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堂笔记和课后复习。通过预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提高听课的积极性和作笔记的选择性,努力掌握教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复习,让学生学会概括和总结,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体系。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图书资源,图书馆无疑是加快学生成才步伐的阶梯。
2.4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语言,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高等数学的任课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及符号运用方面的训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语言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邀请数学成绩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为新生做学习经验介绍,指导学生成立学习兴趣小组,也是对新生尽快适应高等数学学有裨益的举措,这非常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的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高等数学的任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数学书籍,对于定义、定理及其一些推论,必须逐字逐句地仔细推敲。强调将阅读和独立思考紧密结合,这样不仅能把证明的思路弄得更透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高等数学的任课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训练和指导,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结合教学实际给学生讲解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及他们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的方法不失为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好方法,这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高等数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定理的来历,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热情,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3高等数学教学与初等数学教学衔接的注意事项
1)应经常结合具体内容,介绍数学在现实生活及今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相关信息,并注意引导学生培养学好高等数学,立志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要引导学生从数学内容和方法中发现辨证因素,通过分析数学中的一系列辨证关系,如常量与变量、有限与无限、离散与连续、近似与精确、微分与积分等,逐步培养学生的唯物辨证观。
3)给学生介绍我国历史上一些数学家的重要贡献,让学生懂得,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数学领域中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数学领域中仍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探索,尤其在解决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中,数学具有十分美好的前景。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引导学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精心编写教案,在突出重点精讲的同时,注意留有让学生课外继续探索和提高的空间。教师要真正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命运,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5)教学,绝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教师要认识到教学过程是一个创造过程。每个教师都要研究教与学的相互作用,将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共在的探索真理的过程。高等数学的任课教师要注重答疑这个教学环节,除了课前与课后挤一点时间为学生释疑解惑以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媒体为学生释疑解惑,此外还必须在每周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面向全体学生答疑。这不仅可以及时帮助学生排除学习上的困难,还能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教书育人,把教学衔接的工作做得更加完美。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我们应当努力实践“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坚持以育人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培养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坚持德育为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平等、和谐、自主发展,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人才培养的质量必将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使学生顺利实现由初等数学向高等数学学习的平稳过渡,教学衔接的任务非常艰巨,努力实践和探索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是摆在每个高等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
作者:江正仙工作单位:江南大学理学院
第四篇
一、数学文化与数学文化观下的教学模式
(一)数学文化
文化视角的数学观就是视数学为一种文化并且在数学与其他人类文化的交互作用中探讨数学的文化本质。在数学文化的观念下,数学思维不单单是弄懂数量关系、空间形式,而且是一种对待现实事物的独特的态度,是一种研究事物和现象的方法;在数学文化的观念下,那种把数学知识与数学创造的情境相分离的传统课程教学方式将会被摒弃;在数学文化的观念下,数学教学不再把数学当作是孤立的、个别的、纯知识形式,而是将其融入到整个文化体系结构当中。总之,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可使数学教育成为造就培养下一代,塑造新人的有力工具。目前,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得到广泛认同,但是,迄今为止,“数学文化”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贴切定义,很多专家学者都从自己的认识角度论述数学文化的涵义。从课程论的角度来理解数学文化,数学文化是指人类在数学行为活动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物质产品是指数学命题、数学方法、数学问题和数学语言等知识性成分;而精神产品是指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数学精神和数学美等观念性成分。数学文化对人们的行为、观念、态度和精神等有着深刻影响,它对于提高人的文化修养和个性品质起着重要作用。[1]
(二)数学文化观下的教学模式
在数学文化的观念下,数学教育就是一种数学文化的教育,它不仅仅强调数学文化中知识性成分的学习,而且更注重其观念性成分的感悟和熏陶。数学文化观下的数学教育肩负着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它通过数学文化的传承,特别是数学精神的培育,来塑造学生的心灵,从而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但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数学视为工具性学科,数学教育只重视数学的工具性价值,而忽略了数学的文化教育价值。到目前为止,高等数学教学仍采用以知识技能传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即把数学教育看作科学教育,主要强调数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计算能力的培养,缺少对数学文化内涵的揭示,缺少对学生数学精神、数学意识的培养。数学文化观下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主要基于数学文化教育理论,以数学意识、数学思想、数学精神和数学品质为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构建数学文化观下的教学模式,就是为了使教师教学有章可循,更好地推广数学文化教育。[2]
二、对高等数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
(一)高等数学现代教学模式回顾
我国是有着两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教学形式各有不同。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数学教育教学模式经历了多次改革的浪潮。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育理论的影响,数学课堂教学广泛采用的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小结、布置作业”五环节的传统教学模式,很多教学模式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了新一轮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这一时期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以重视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能力的培养为主流,并带动了其他有关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改革。近年来,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研究和改革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从问题的解决到开放性教学;从创新教育到研究性学习;从高等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到审美教学等,高等数学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现在比较提倡的教学模式有:数学归纳探究式教学模式;“自学—辅导”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情境—问题”教学模式;“活动—参与”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等。研究这些教学模式,能够学习和借鉴它们的研究思想和方法,为本文基于数学文化观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建构提供方法论支持。
(1)“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不仅体现在自学上,而且体现在辅导上,学生自学不是要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有针对性的启发、指导每个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自学—辅导”教学模式能够使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潜能。[3]当然,这一教学模式也有其局限性,首先,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并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其次,受教学内容的限制;此外,还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加工、处理教材的能力。
(2)“引导—发现”教学模式,主要是依靠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教师讲解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特点是,学习成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构建活动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授予者。这一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认知结构;要求教师要全面掌握学生的思维和认知水平;要求教材必须是结构性的,符合探究、发现的思维活动方式。[3]运用这一教学模式就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高等数学的教学活动中,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3)“情境—问题”教学模式,该模式经过多年的研究,形成了设置数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注重数学应用的较稳定的四个环节的教学模式,模式的四个环节中,设置数学情境是前提;提出数学问题是重点;解决数学问题是核心;应用数学知识是目的。[4]运用这一模式进行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要采取启发式为核心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应采取以探究式为中心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其宗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4)“活动—参与”教学模式,也称为数学实验教学模式,就是从问题出发,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索性实验,发现规律、提出猜想,进而进行论证的教学模式。事实上,数学实验早已存在,只是过去主要局限于测量、制作模型、实物或教具的演示等,较少用于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而现代数学实验是以数学软件的应用为平台,结合数学模型进行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更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4]
(5)“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可归纳为“问题引入—问题探究—问题解决—知识建构”四个环节。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把教学活动中教师传递学生接受的过程变成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探究为基础、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探索的学习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成为数学的探究者,使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体现和彰显。[5]
(二)对高等数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
1.教学目标单一
回顾我国高等数学传统教学模式可以发现,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的培养,重视高等数学知识的传授多,与实际联系的少;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点的学习,忽视数学素质的培养;强调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参与的少,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符合数学教育的本质,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文化品质。
2.人文关怀失落
我们不能否认,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在这种课堂教学环境下,由于太过重视高等数学知识的传授,师生的情感交流就很缺乏,不仅学生的情感长期得不到关照,而且学生发展起来的知识常是惰性的,因而体会不到知识对经验的支撑。这就可能滋生对高等数学学习的厌恶情绪,导致学生对数学科学日益疏离,也造就了一些学生缺乏人文素养、创新素质的理性人格。[5]在这种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尽管也在强调教学的启发性以及学生的参与,但由于注重外在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过程的预设性,很少给教学目的的生成性留有空间。课堂始终按照教师的思路在进行,这种控制性数学教学是去学生在场化的教学行为,在这样课堂上,人与人之间完整的人格相遇永远退居知识的传递与接受之后。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数学课堂教学中人文关怀的失落。
3.文化教育缺失
高等数学文化知识不仅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和应用,而且是学生理解数学的一个有效途径,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数学素质是指学生学习了高等数学后所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形成的逻辑推理的思维习惯,养成的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及运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6]传统的高等数学教育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系统性和抽象性,强调单纯的方法和能力训练,忽略了数学的文化价值教育,对于数学发现过程以及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揭示不够;忽视了给数学教学创造合理的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情境,缺少对学生数学文化修养的培养,致使学生数学文化素质薄弱。
三、基于数学文化观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基于数学文化观的高等数学教学目标
数学是推动人类进步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是人类智慧的集中表达。学习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自然是数学教育目的的必要组成部分。数学的发展不同程度地植根于实际的需要,且广泛应用于其他很多领域,所以,数学的应用价值也是教育目的的一个重要部分。数学教育的目的,还有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思维清晰、表达有条理。实现科学价值是数学教育一直不变的目标,但并不是唯一目标。数学的人文价值也是数学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在数学教育中,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智力的发展,鼓励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而且也要关注培养有情感、有思想的人。同时,作为文化的数学,能够提升人的精神。[7]通过学习数学文化,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发展求知、求实、勇于探索的情感和态度。因此,笔者认为基于数学文化观的高等数学教育,就是要将其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进行整合。在数学文化教育的理论指导下,“基于数学文化观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为:以学生为基点,以数学知识为基础,以育人为宗旨,在传授知识,培育和发展智力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体验数学作为文化的本质,树立数学作为一种既普遍又独特的与人类其他文化形式同等价值地位的文化形象,最终使学生达到对数学学习的文化陶醉与心灵提升,最终实现数学素质的养成。
(二)基于数学文化观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构建
分析上述高等数学教学模式发现,虽然现代教学模式已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框架,但学生的情感态度、数学素质的培养不是其主要教学目标。学习和研究现代教学模式的研究思想和方法,使笔者认识到构建数学文化观下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彻底否定,而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造和发展。这是因为数学知识是数学文化的载体,数学知识和数学文化两者的教育没有也不应该有明确的分界线,因此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立足于对数学文化内涵的理解,围绕基于数学文化观的高等数学教学目的,通过对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的反思和借鉴,本人逐步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归纳形成了“经验触动———师生交流———知识探究———多领域渗透———总结反思”的教学模式。[8]这一教学模式就是在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充分渗透数学文化教学,教师活动突出表现为呈现———渗透———引导———评述;学生活动突出表现为体验———感悟———交流———探索。
(三)对本模式的说明
(1)经验触动。学生的经验不仅是指日常的生活经验,还包括数学经验。数学经验是学习数学知识的经历、体验。要触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教学中就要注重运用植根于文化境脉的数学内容设置教学情境,使学生从数学情境中获取知识、感受文化,促进数学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师生交流是指师生共同对数学文化进行探讨。数学文化教育的广泛性、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方式都要求师生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严格来说,“师生交流”不仅指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也包括学生和学生的交流。师生交流是模式实施的重点,当然,师生交流不会停留在这个环节,它会充斥于之后的整个课堂教学中。
(3)知识探究是数学文化教学的必要环节。数学知识是数学文化的载体,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在感受数学文化的同时,对相关数学知识进行提炼、学习,就是从另一个角度学习和体悟数学文化,是对数学文化教育的一种促进。
(4)多领域渗透是指教师跨越当前的数学知识和内容,不仅建立和其他数学知识的内部联系,而且能够拓展教学内容,将之渗透到其他学科的各个领域,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数学系统之外领域的紧密联系,从而使学生深刻地感悟到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的本质。
(5)总结反思就是对整堂课做回顾总结,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加深对所体会的数学文化的印象,也为下次的数学学习积累经验,开创创新源泉。本教学模式是一种主要基于数学文化教育理论,以数学意识、数学思想、数学精神、数学品质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数学文化氛围浓厚的课堂、数学素养丰富的教师、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都是模式实施的必要条件。
四、高等数学教学模式超越和升华
在进行高等数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具有教学模式意识是对现代教师应有的基本要求,而对教学模式的选择,不是满足个人喜好的随意行为,而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合理选择的结果。而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也不是生搬硬套,将某种教学模式简单地移植到教学中,将教学模式“模式化”,使教学模式变成僵死的条条框框,对教学模式的改造、创新和超越,才是创新教育的本质。[9]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系统,课堂活动中学生的任何微小变化或不确定的偶然事件的发生,都可能导致课堂教学系统的巨大变化,这就需要教师实时、恰当的对教学方案做出调整。教学过程中的这种不确定性表明,教师需要运用教学模式组织教学,但更要超越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能灵活运用教学模式、并超越教学模式便是成熟、优秀的数学教师的重要标志。因此,成功的选择、组合、灵活运用教学模式,不受固定教学模式的制约,超越教学模式,走向自由教学,最终实现“无模式化”教学,就是优秀的高等数学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
作者:刘慧工作单位:北方民族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
第五篇
1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1.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等。高等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逻辑严密性等特点,顺应了时展的需要,符合了当今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建模思想,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建立数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数学应用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1.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与传统高等数学纯理论教学不同,融入建模思想的高等数学教学侧重于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数学建模活动,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的分析、相关资料的搜集、模型的建立、求解最终实现论文的完成等全过程。学生具有充分思考的空间,为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了机会,可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调动思维潜能,促进问题的成功解决[2]。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将数学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获得教育实践的新颖性和高效率。
2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
2.1转变教学理念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教学中,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向学生灌输数学模型的思想,增强学生教学建模的意识。在相关概念、公式等理论知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从体验过程中领会教学精神。例如,37支球队进行淘汰制比赛,每轮比赛出场的2支球队,胜者进入下一轮,直至比赛结束。问题是这过程一共进行了几场比赛?常规的解题方法是预留出一支队伍,其余进行淘汰比赛,则36/2+18/2+10/2+4/2+2/2+1=36。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转变一下教学思路,采取逆向思维的方式,即每场比赛淘汰一支球队,直至冠军产生,冠军有且只有一支球队,那么就是36支球队被淘汰,则须进行36场比赛。以此,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建模思想的认识,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2生活案例的应用
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具体的生活例子作为典型案例,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启发学生的建模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例如:为参加校运会活动,班干要去超市购买统一的运动衣,有两种优惠方法:①采用原价购买的基础上,买一送一;②整体打九折。教师可提出问题,如这两种优惠方法有什么区别,如果让你决定,你会选择哪一种等。以此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出最优方案。这种代表性较强、与生活较接近的例子,通常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适当引导和启发,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高等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3在实践中巩固和提高
以数学建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效率,还要重视课后的巩固和提高。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外的资源,多鼓励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竞赛等科技活动,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做到学以致用。此外,联想能力是数学建模思想需要具备的基本功之一,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全面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并在实践中加以巩固和提高。
3小结
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高等数学教学对培养学时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作为高等数学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应用生活中的案例,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在实践中升华和提高。只有真正摆脱纯理论教学的方式,将数学建模思想真正融入到高等数学教学当中,才能适应当展的要求,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作者:姚晓辉工作单位: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第六篇
一、独立学院学生的现状
有别于一本,二本院校,独立学院学生思维活跃,在参加社会实践、社团组织等课外活动方面有一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在课程学习方面,他们往往缺乏主动性和钻研精神,习惯于被动接受而缺乏创造性思维,没有进行知识总结、归纳并将其系统化的意识,更缺乏进一步的逻辑推理和演绎能力,尽管这些问题在部分二本学生身上也有所体现,但在独立学院的学生身上表现尤为明显。独立学院学生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学生学习动力严重不足,遇难而退,缺乏吃苦精神。他们在入学之初的学习热情随着课程的深入很快消退,数学的抽象性和连贯性又加剧了这种热情的消退速度,致使他们最终放弃该门课程,这类学生在经管类文科生中比例相对较高。第二类学生有一定的学习愿望和动力,学习也比较努力,比较勤奋,但学习效果不明显,进步较慢,他们有能力解决一些相对简单的计算题,但对于证明题、讨论题,以及稍带点难度的综合题,总是感到力不从心。他们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后,可以应付简单考试,但应用能力和思考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三类学生有学习动力,目标性很强,很刻苦,学习效率较高,对新知识的悟性较高,成绩提高显著,有一定解决较复杂综合性问题的能力。这类学生在外省籍学生中占有相对较高的比例。
二、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与全国本科教学大纲的冲突。独立学院培养的是本科应用型人才,而高等数学又是服务于专业课的基础课,这就要求我们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灵活性,不能完全按全国本科教学大纲要求实现教学内容的完整;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对高等数学课程的学时、计划做出服从全国教学大纲的统一规定,而应该依据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做出灵活的取舍。第二,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能力认识不足。就交大城市学院而言,学生入学成绩相对陕西省其他独立学院来说比较高,导致部分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能力盲目乐观。有了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就不可能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作为教学上的重点,而是一味地追求大信息量、快节奏的教学方式。第三,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没有及时转变。一般情况下,独立学院中有一半以上的教师是兼职教师,许多兼职教师都在一本学校任教,其中有一部分兼职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一本而没有及时转变,他们只是将所在学校课程的教学内容稍作修改和调整,就将这些教学内容应用于独立学院的教学中,这就完全脱离了三本学生的实际。第四,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学方便、快捷、直观,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受到任课教师的普遍青睐。多媒体教学增加了教学中的趣味性,使课堂气氛不再枯燥乏味。但就数学课而言,笔者认为利少弊多,因为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节奏快,对于有较多公式推导和计算的高等数学而言,学生往往在节奏上跟不上,理解上有困难。所以数学教学最好以传统的粉笔加黑板为主,多媒体直观演示为辅,在数学教学中对多媒体课件的过分依赖是不可取的。
三、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第一,编写适合独立学院实际水平的高等数学教材。由于目前适合独立学院学生使用的高等数学教材很少,所以我们从2005年开始,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参加“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于2006年7月出版了理工类、经管类两本《高等数学》教材,此后又相继出版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材,实现了数学教材全部校本化,部分教材已被陕西省部分独立学院与民办高校使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教材受到了大多数任课教师的认可,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第二,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在对新知识的领悟和掌握上与一、二本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对他们进行快节奏、大信息量、以严格逻辑论证为主的教学肯定不合适。因此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另外,要因材施教,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在教学上应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实用为度,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应用高等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适当降低起点要求,弱化严格的数学论证,强化几何说明,重视直观、形象地理解,把学生从不具一般性的解题技巧和繁琐的数学推导中解脱出来,加强他们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对基本题型的训练。第三,实行分层次教学。由于独立学院学生的入学成绩差距较大,对新知识的接受和领悟差异也很大,对他们进行同一水平和层次的教学,就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跟不上。为此,我们实行了分层次教学,具体做法如下:
1.组建教学改革实验班(简称教改班)。从2009年起,在高考成绩过二本线的学生中,选拔一部分组成理工类和经管类教改班。教改班学生根据学习成绩每学期进行调整,成绩差者下放到普通班,普通班学习成绩优秀者可进入教改班。教改班在师资配备、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学时等都适当强于普通班。
2.经管类学生文、理分开教学。由于经管类专业文理科学生兼招,文科学生普遍数学底子差,对数学知识的悟性也差于理科生,且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初等数学知识也比理科生学得少,教改班也是如此。将文、理科学生分班教学后,教学内容基本不变,但深浅度有所区别。
3.大面积教学与少数培养区别对待。从2012级开始,我们根据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及专业培养计划,将大面积数学课程的学时压缩。理工、经管类高等数学分别压缩为154学时和112学时,理工类和经管类的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均压缩为32学时,大三时再开数学选修课。选修课中,上述三课程分别为64、32、32学时。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需求,也不影响独立学院的培养计划和目标。总之,如何将独立学院的“应用型”这一目标和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更好地融合,探索出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数学教学模式,这是目前高等数学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需要教师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做出更多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王群智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第七篇
一、科学教学理论
科学教学方式是国内外数学教学中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应用互动的数学教学模式,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和直观认知力,应用网络教学为媒介,让学生充分自由展示其能力,应用语言的表达和实地的操作演练,在科学教学中,让老师与学生一起参与科学教学的互动,很多时候学生还能占主导作用。科学教学理论,让学生处于主导地位,不仅从根本上避免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处于主导地位使得学习更具有自主性,根据数学教学的基本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科学教学理论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学,而且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科学教学理论在高等数学教学的运用和实践
1.科学教学理论在高等数学教学的运用。顾名思义,科学教学理论本身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具有较高的要求,教师们必须具有在理解科学教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对于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引导以保证科学教学理论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的正确运用。科学教学理论,是在将某个模块的知识点分解成不同的部分,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按照自己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理解,分解成不同部分,并按照对于知识的学习,完成不同部分知识点的内容,在整个过程中都是按照学生的自主学习完成内容的搜集、疑难点的查询,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疑难问题的指点,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需要遵循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对于现阶段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学生最缺少的,因此科学教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此过程中,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方法的思维方式、学习效率都大大提高,这三方面问题是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都得到解决。就先进的数学教学市场而言,根据“十五”计划的实施,我国对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都制定了更新的要求。随着我国高校的教育规模不断壮大,我们需要近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要求,将实用的教学模式真正运用到高校数学学科专业中去,使专业的强化能力步步推进,使教学结构与质量不断得到提升和升华。
2.科学教学理论在高等数学教学的实践运用。首先是科学教学理论计划的制定,对于任何教学实践,都要进行一定详细的规划,这样有利于教学按照一定的思路进行,因此科学教学理论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实施需要进行一定的教学规划。这些规划制定的前提必须有所依据而且必须是合理的,然后相应的数学教师按照计划,给予学生一定的任务,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需要大量的动手验算,并不是通过读背,就能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对于数学知识学习,提高了一定的数学运算能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其次,科学教学理论计划的实施。对于高等数学教学的教师来说,当给学生制定了一定的学习计划之后,按照一定的成绩比例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单位,先进行组内的学习探讨,所有的主动权都放在学生的手中。在此过程中,教师承担的工作是监督作用,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程度较好的学生帮助程度差的学生,教师负责有条不紊地完成既定任务。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教会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再次,对于各个单位之间的不同结果进行单位之间的分析和探讨。让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首先发现错误,其次进行相应的改正,再次,教师根据学生探讨的结果对整个过程进行分析和指导,并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根据不同的错误方向提出改正方法,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科学教学理论在高等数学教学的意义
对于高职的数学教学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会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为以后的走出校门的生活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开拓了高职教学的思路,为以后的高职教学的开拓创新打下基础。科学教学理论不仅能够使传统高等数学教学课堂迎来勃勃生机,而且能够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成为未来适应社会发展的全能型人才。如今的互动教学模式保留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还以听讲为主转变成以现场演练和课外网络为主,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听课的习惯,教师数学的教学模式多采用网路教学,多媒体教学模式,形成良好的互动教学方式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通过以往高等数学教学的模式和总结的经验,在近些年,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实用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科学教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对于贯彻落实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我们主要基于科学教学理论在高等数学教学的运用,对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首先探讨科学教学理论的基本含义,得出科学教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传统填鸭式的弊端,其次分析科学教学理论在高等职业院校数学教学的运用和实践,成为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运用的依据,最后在运用和实践的基础上,对其教学宗旨进行分析。虽然有众多优点,但是科学教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一些弊端,在以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完善科学教学理论,并在我国以后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发挥一定作用。
作者:单宝良工作单位:衢州学院
- 上一篇:新课标下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 下一篇:小学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