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数学高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时间:2022-08-12 10:55:40
导语:聋校数学高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研究高原现象的产生原因,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有益的,高原现象的产生是多种多样的,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心态与学习方法不尽相同,造成高考复习阶段出现高原现象的原因也不完全一样,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听力障碍对数学抽象逻辑思维的制约
数学本身是一种抽象的逻辑思维活动,聋人没有听力,这种障碍给他们学习数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学生在高三之前掌握了最基本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后,高考前的复习,范围广、容量大、与高一和高二新课程相比,缺乏新意,形式单调,特别容易出现暂时的停顿现象,相当一部分学生意志品质薄弱,遇到困难就失去信心,很容易产生已经复习得“差不多了”的感觉,缺乏耐心,急于“求战”,很容易减弱学习的动机,甚至产生烦躁厌倦的情绪。
(二)紧张学习导致生理、心理疲劳
聋人高考在每年的四、五月份,比普通学校提前,所以从进入高三开始,学习相当紧张,不少学生夜以继日,争分夺秒,题海战术、各种考试、测验接踵而至,同时为赶时间又缺乏体育锻炼,人的身体机能减弱,这些都会导致考生的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当这种疲劳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高原现象”。
(三)学习方法机械单一
学生习惯于某种学习方法后,出现了惰性,缺乏因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变化而进行自我调整学习方法的能力。一些学生随着复习的深入和内容的转换,不认真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弱点,而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的安排,抱着一种机械的苦学加死学的方法,整天为做题而做题,这就使得自己本来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不断被重复,而自己的弱点却没有得到改进,甚至越做题心中越无数。其结果,必然是一方面做着大量的无效劳动,另一方面自己的弱点却又难以得到弥补,最终导致总成绩的徘徊不前,即“高原现象”的出现。
二、聋校高三数学总复习中“高原现象”的对策
许多人不能越过“高原期”而继续攀登高峰,最后落得个半途而废,功败垂成的结局。这时如能认真诊断,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就能冲上去达到另一个台阶,即克服高原现象,取得新的成绩。克服“高原现象”的方法很多,下面主要根据高三聋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广泛性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克服高三数学总复习中“高原现象”的方法。
(一)心理讲座、科学解释、正面应对
“高原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聋生由于听力障碍,接受信息比较少,与父母的沟通不便,聋生在高三复习时,一旦进入高原期,常常会感到一片茫然,不知从何下手,痛苦不堪。在经过屡次的盲目尝试仍无效果后,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严重受挫,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和智障学生一样智力有问题。如果确定没有改变的可能,从此就会一蹶不振。我校有专门心理咨询室和团队辅导室,是辽宁师范大学心理系毕业的老师负责,遇到这些现象以后,我们这些数学教师不能掩饰和逃避这种现象的发生,而应将它搬到手术台上,请心理教师对学生定期进行心里疏导,给他们讲清“高原现象”的成因、影响及对策,揭示它的普遍性与可塑性,并结合心理学知识与学生一起将其解剖,分析现状,指导实践。学生在了解了自己目前状态的应然之后,心中豁然开朗,才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以坚持不懈的努力来跨越高原,为下一次起步打下伏笔。
(二)指导学生讲究策略、优化方法、提高效率
学习的策略和方法是进步的根本,在不同复习阶段,复习内容不一样,学习方法也应各有侧重。在复习过程中,老师应该指导学生根据复习的内容和进度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如果一直采用一成不变的学习方法,用过去习惯性的思维去对待后一阶段的复习内容,往往会产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与学习内容的不适应,效果肯定大打折扣。高效率的学习才可能在高考中取得优秀的成绩,所以在复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效地把握老师安排的复习计划和节奏,合理安排好时间,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灵活把握。此外,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校在高三复习阶段每周一次小考,每月一次大考,教师在讲解试卷时,应该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进行详细分析、记录,找出差距,这样学生就可以了解自己对知识点和能力点的掌握情况和存在问题,而且记忆比较深刻。
(三)榜样激励、培养坚强意志
榜样激励的作用是无穷的,更是一种教学管理的艺术,学生在高三复习阶段,面临高考的压力,大部分学生的意志从总体上说是比较薄弱的,而克服“高原现象”恰恰需要比较坚强的意志,可以运用激励的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聋生一般比较崇拜聋人中的名人,通过网络查找邰丽华和宋晓波成功的事迹,借助班会给学生讲解,告诉学生没有坚强的意志是不行的,在学习和人才成长的道路上,立志成才者多,而真正出类拔萃的少,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许多人意志不坚强,不能越过“高原期”继续攀登高峰,最后落得个半途而废,功败垂成的结局。只有意志坚强,对症下药,就能冲上去达到另一个台阶,取得新的成绩。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搞好教学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参加各种教学基本功比赛。当学生知道老师既要备课、上课,还要学习、写文章,就会受到感动,受到鼓舞。例如,在2006年全国信息技术大赛中,我讲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以及所做网页和课件获奖,同学们知道以后都很高兴,同时也更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决心。我校高中教师中的田涛老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他任教高中的历史和政治,是当年他所在市的文科高考状元,我们在高三阶段组织高考立志队会,请田老师给学生讲解他上高中时候刻苦学习经历和取得成功的经验与秘诀,我们高中的学生都极其崇拜他,让学生明白要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除了智力因素之外,还得益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习惯等,这样的榜样来自身边,真实可信,既有利于优良班风的形成和巩固,又能有效地防止“高原现象”的发生。
(四)教师要“透”析学生,“深”研教材
作为数学教师,当学生在数学复习中出现高原现象后,一定要尊重、理解、相信学生,不能一味地责怪学生,我们的责任就是把学生从不懂到教懂,从不会到教会,对复习课不感兴趣,学生没有学会,我们首先应当冷静地分析原因,检查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没有漏洞。总复习的时候高原现象的产生从主观上说,和教师对教材研究的不够深,对学生情况分析的还不够透彻有关系,导致在总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常常用优生的标准或者健听人标准来要求所有学生,过分强调多练,盲目加大作业量,学生疲于应付,逻辑性极强的高中数学知识对于聋生来说是抽象难懂的,致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畏难、厌倦的心理,使得一部分中、差生提早进入“高原期”或使“高原期”延长。因此,要克服“高原现象”,教师在总复习时要有目标意识,在认真学纲、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在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结合点上花力气、下功夫。复习时既有共同的基本要求,又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个别辅导,从而真正使所有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使知识得到巩固,数学能力得到提高。总之,“高原现象”是复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对此我们既不能忽视,也不能过于重视。新课程理念在很大程度上能治愈在聋校高三数学复习中出现的“高原现象”,希望我们这些工作在特殊教育一线的数学教师以科学的视角,积极的心态投身于课改之中,争取尽快帮助学生度过“高原期”,进入学习平稳发展期。
本文作者:王志华工作单位:河北秦皇岛
- 上一篇:多媒体数学教学的合作创新精神探究
- 下一篇:浅议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