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思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时间:2022-07-14 11:47:00

导语:浅思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浅思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就是指:运用教育技术,优化教育资源,把人才学、教育学、创造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志向,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本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种做法。

一、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求知欲比知识更重要。牛顿就是对苹果落地感到惊奇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瓦特就是对水沸腾时掀动壶盖的现象感到惊奇,而发现蒸汽是有能量的,从而发现明了蒸汽机。

有好奇心,就有寻求结果的欲望。求知欲是在好奇心的基础上产生的。例如:在教学“多边形内角和”这一节课时,可让全体学生每人画一个凸多边形,并动手测量每一个内角的度数,然后说:“不管哪一位同学只要告诉我你画的多边形边数及这个多边形(n-1)个内角的度数,我就能立即猜出剩下一个内角的度数,不信,同学们可以试一试?”由于这个问题新颖,同学们感到惊奇,从而调动了学生认真钻研的积极性,创造了最佳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学生想知道问题的结果,而且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得到问题的结果,这样的问题就会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学生就会因兴趣而学,而思考,并提出新问题,自觉去解决,去创新。

二、利用学生的表现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每个人都有表现欲,都有好胜心,学生也不例外,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要创造适当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信心,并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例如: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出了一道简单题让两位成绩一般的学生到黑板前表演,并同时提出看谁做得好?谁做得快?而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并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课余时间可找一些有趣的难度相对高一点的题目让他们做,并同时提出看谁做得好,思路新,方法简单等要求。在每次活动中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充分表现自我,感受自己胜利的喜悦,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欢乐,从而培养他们在数学方面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利用表扬与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肯定学生主动追求新知识的做法。对于新定的目标,应该是经过一定努力可以达到的,适合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的。要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新知识,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在课堂上,要常用表扬用语,如:“很好”、“太棒了”、“真行”等,表示教师的关注和赞许。

四、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是单纯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只有通过自己理解获得的知识,学生才能进行创新学习。

五、运用多媒体创设多样的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中学数学教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课件以其形象生动的画面,友好的交互界面和多媒体集成的优势,将文字、数据、图形、图像等信息通过多媒体集成处理,使学生多种感官受到刺激,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热情。同时由于多媒体在很短时间里显示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在互动式探讨过程中,得以完善和提高。

六、善于质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基础知识的教学不容忽视,学生必须正确理解并掌握好基础知识,只有在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质的升华,才能有所创新。创新的前提是善于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质疑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成功的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提出问题;不只是让学生验证真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寻找真理。当今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没有问题”,学生只会回答问题而不会提出问题,而提出问题却远比回答问题重要。李政道教授说得好,“学问”就是学习提问,切莫将“学问”变成“学答”。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置于学习数学的主人地位,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给学生营造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氛围,尊重学生的好奇、好发现的心理,让学生大胆质疑、探索,鼓励学生勇于向权威挑战。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课堂教学在使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