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处理数学会考高考和教学的关系
时间:2022-04-20 02:08:00
导语:怎样处理数学会考高考和教学的关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目前,一般高中主要有两次大型考试,一是会考,二是高考。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会考是对历史的回顾,着重考察学生对高中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学生说“会考是为了拿到高中的毕业证”;而高考是对未来的展望,着重考察学生发展潜力及适应今后大学学习的能力,“高考是为了拿到大学的通行证”。其实,两者在命题范围、难易程度上既有明显区别,又有着密切联系。研究两者的相关因素及其在教学上的导向作用,对高中数学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数学会考试题和高考试题在形式上一致,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大块,都紧扣新课标的要求,对稳定教学秩序有利。但两者又有区别,会考“扣纲据本”,注重基础,充分体现了会考的水平测试功能;而高考则把课本当作是“跳板”,注重能力,充分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笔者体会,因为有些老师对会考和高考不同作用和要求的认识有偏差,所以,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常见有两个明显的误区。
误区之一是课本使用上的误区。有的老师会考之前抓课本,会考之后抛课本,这是教学中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些老师,会考之前围着课本团团转,盯着基础知识,细“耙”公式,死“抠”概念,期望借此取得好成绩,教学思路单一狭隘,不够开阔。会考之后,教师学生都认为课本已完成使命,便将其抛到一边,去反复“扫描”繁多的复习资料,课上机械地讲评,课后大量地练习,师生都慨叹数学学习收获微乎其微,可谓事倍功半。其实,高考只是比会考多一点运用上的难度,掌握课本的思想精髓是高考中解题能力形成的根本保证。如果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能时刻牢记以课本为据,重视课本的使用,重视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素质,日积月累,不论是会考还是高考,考试时都能得心应手的。
误区之二是教与学统一关系上的误区。数学教学有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大重要形式。接受学习主要是借助课本快速系统地奠定知识基础;而发现学习则是在此基础上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此及彼,是将知识进一步转化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考主要检测学生接受学习的效果,高考则主要检测学生发现学习的水平。但是当前个别的数学教学状况却是教学目标和方法会考前后不分、课内课外不分、初中高中不分,教师一股脑儿把各种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对应练习及参考答案全“灌”给学生,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中,其思维始终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学生吞咽老师给的“粮食”都困难,更不要谈创造性地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了。学生的学习目标似清晰实模糊,学习形式似“发现”实“接受”,学习思维似活动实静止,由此造成数学教学效率低下,教与学都存在盲目性。
我所面对的是一般高中的学生,他们普遍基础较差,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参差不齐,为了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会考和高考,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体会,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发挥课本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吸收消化系统”。会考是以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为主,所以,在教学中绝对不能脱离教材,好高骛远。有人错误地认为,高考似乎不考教材内容,会考后可以不教,其实不然。尤其对一般高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对相应习题的解决缺乏技巧,会考把学生的知识、能力的缺陷都暴露出来了,而课本的教学正可以为学生纠偏补缺,如果弃之不用,却一头扎入题海中,那真是舍本逐末。所以,不论是会考还是高考,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用好教材。要用好用活教材,教师首先要消化教学内容,形成明晰的教学思路。我们要结合学生实际,采用多种方法组织实施教学。例如,在学习不等式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书后习题中的一些不等式的应用;在学习圆锥曲线时,要引导学生利用课本深挖三种曲线的区别和联系。另外,针对学生学习习惯差的现状,也要着重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吸收消化系统”,随时纠正他们不做预习,不会听课,不擅复习的缺点,指导学生预习时泛读课本、上课时理解课本、复习时深化课本,只有经过思维暴露、纠正、引导、强化的过程,才能真正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不论高考还是会考,其试题素材都源于课本,或是对课本题型通过变形、组串、引申、交叉、综合等方式进行改造提高而成。针对考试试题,不难感悟到在处理试题与教材的关系上真正体现了“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指导思想,也不难体会到“题在本外,根在本内”的会考高考试题特征是回归课本复习的主要原因。总之,回归课本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其次,面对学生实际,建立和谐的教学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归纳、整理都应精心设计,不作太大的跳跃。例如,讲解概念时,应引导学生分析表达概念的关键字眼,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阐明相近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设计一些比较性习题与反例,让学生通过对比、纠正、鉴别、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并进一步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讲解例题时,重视分析过程,例、习题的难度也都适当控制。练习时,讲究针对性,而且在深度和广度上,既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又要做到因材施“练”,由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所以要面对学生的实际,做到基础较差的学生少量多次练,基础较好的学生一型多练,有知识漏洞的学生对应知识反复练,不擅长总结的学生分类归纳练等等,提高学生学习效益,从而促进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再次,渗透思想方法,注重提高能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一般高中的学生有别于重点高中的学生,只有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才会有本质的突破。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数学方法的教学,像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配方法、反证法、换元法等,并应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如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等价转化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等。在选择例题和习题时,既考虑对基础知识的针对性,又兼顾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应用,使学生经常接触,反复练习,这样天长日久,自然就由熟生巧、运用自如了。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和引导学生如何观察、分析题目的条件与结论,通过类比、联想,从中悟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并要求学生在解题中做到运算合理,推理有据,格式规范,同时,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归纳猜想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样,不论面对会考还是高考,学生在解题的准确性、灵活性和敏捷性上就都能达到新的水平。
人们常说,要办出一流的教育,就必须有一流的考试,就必须有一流的教学质量。会考和高考直接影响到高中教学方向、教学路径、教学方法的选择,既监控了教育质量、又导引了教学的方向。只有充分理解数学会考、高考和教学三者的关系,功夫花在平时,让优质的教学成为会考和高考获胜的保障,让会考和高考成为优化教学的“催化剂”,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中数学教学,才能更充满生机。
- 上一篇:在数学课上培养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有效策略的研讨
- 下一篇:将网络游戏带入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