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上培养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有效策略的研讨

时间:2022-04-20 02:07:00

导语:在数学课上培养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有效策略的研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数学课上培养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有效策略的研讨

提要:

一、课的引入要新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设计要具有探究性。

三、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四、充分相信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关键词:数学课学习和发展主动性

新的一轮课程教材改革,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通过创新、探究实现素质教育。要真正实现这个目标,作为教师首先自身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的精神,能将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即在我们的课堂中真正实现角色转换。在课堂上,教师要适时引导、点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培养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性,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自主、创新、探究地学习的环境。以下是我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就“数学课上培养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性的有效策略”的几点思考与尝试体会:

一、课的引入要新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在数学学习中怎样减少数学本身的枯燥与乏味,使学生乐学、爱学,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万事开头难,如果一位教师能在上课的前2分钟抓住学生的心,那么一堂课已成功了一半。每堂课开始,学生还不能定心,也许课间的游戏还意犹未尽,也许还沉浸在前一堂课的情景中。这时,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课的前2分钟,让每一位学生进入数学课的角色,因此,我在每堂数学课的引入部分下功夫,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这一课时,我根据该课内容的特点及六年级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以及教学目标的要求,在课前的2分钟准备时,我先给学生出了一道脑筋急转弯题,顿时学生兴趣盎然,接着拿出一个三角形,问:“如果老师拿剪刀剪去一个角,图形会有什么变化?”有的学生说还剩下三个角,仍是个三角形;有的学生说变成了四边形等说法众多。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试着剪一剪。作为一种课前准备,看似让学生做了个小游戏,其实在这过程中渗透了“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并为后继学习的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探究埋下伏笔。又如教学“线段的大小比较”一课时,引入部分我根据本堂课的重点,尤其是几何的初步学习,我们要为学生“爱几何”课打下基础。因此在引入部分,我是用“小熊猫学木匠”动画片中的片断,小熊猫为长颈鹿家修桌子这样的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出新课,学生对动画片情有独钟,一下子就进入了学习状态,而且看完动画片,学生兴趣昂然,对老师设计的问题也抢着回答。之后的一堂课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勾股定理”一课中,我创设情景,通过“莲花问题”引入,教师从外面进来,若有所思地念着一首诗歌:“平平湖水清可见,面上半尺生红莲;出泥不染亭亭立,忽被强风吹一边;渔人观看忙向前,花离原位二尺远;能算诸君请解题,湖水如何见深浅。”当学生还在云里雾里时,我对学生说:“老师的同事让我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老师还没想出解题方法,你们能否帮助我?”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当老师再次通过多媒体出示这一问题时,每位学生都看得更仔细,急老师所急,学生产生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欲望其实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学会了本堂课的内容,因此这堂课的效果特别好。

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引出学习的内容,并引发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愿望。这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设计要具有探究性。

课程标准又指出:在数学活动中,要转变以往一问一答及重复演练习题的模式,教师应该成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共同参与者和研究者。这就要求教师设计出具有探究性、开放性的提问,从而使学生有了进行自主学习与研究的载体。如在推导弧长公式过程中,当学生板演算式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模块”:

(1)他们做的对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现在你认为弧长与什么有关?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为什么图4中的弧长不能求?那么你认为如果知道了什么,就能求了?

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先进行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这样,让学生把前面自己得出的算式和教师给出的问题模块联系起来,从而,使师生共同成为了课堂学习活动的研讨者,有效地促进了师生和生生的互动。通过这个过程,学生有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同时,由于把问题组合成模块,学生的思维更易于拓展,学生的讨论交流也更为真实。在交流讨论中学生常常会产生意见的不一致,然后通过争论,从不一致到一致,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实现自主认知的过程。

又如在探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环节中,我先让学生猜猜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几度?好多学生都猜测是360度,并以特殊的长方形内角和是360度来验证。这时老师提出:“是不是任何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360度呢?你能否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验证呢?”这一问题提出,学生积极投入到思考中,通过小组讨论,相互合作,大组交流中,同学们用了4种方法来验证。

(1)把四边形沿对角线剪开,分成2个三角形,一个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2个就是360度。课前的脑筋急转弯题为学生提供了思路。

(2)把四边形的四个角剪下,拼在一起成周角,一周角等于360度。

(3)用量角器测量四个角的度数,相加的和接近于360度。

(4)把四边形两条对角线分别连接,分成四个三角形,而四个三角形中间一周的度数不是四边形的内角和吗,所以是180o×4-360o=360o。

“是不是任何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360度呢?你能否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验证呢?”这一问题的设计,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不管是哪类学生,能想出一种方法验证还是更多种,让每位学生都加入了探究的过程,让学生亲手操作寻求数学结论,有利于引起学生兴趣。该活动鼓励学生找到多种分法,体会多种分法,有助于深入领会转化的本质----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并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而后提出五边形的内角和会是多少?同样让同学用各种方法来验证。因为有了四边形内角和的探究过程做铺垫,验证五边形内角和过程,学生找到了更多的方法,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路。通过2次探究活动,不少学生已有所发现。当带着自己的发现再去求六边形内角和时,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出正确结果,而后得出求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整个教学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活动,并真正把学习的“乐趣”留给了学生。

三、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众所周知,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首先,教师的教必须适应学生的学,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过分的规范要求,有时未必能适合学生的发展要求,要放弃自己是权威的角色,退出“主角”的位置,留出空间让学生自主发展,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教学“弧长”这一课时中,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以往教学中往往是通过教师引导,从而让学生得出弧长公式;并通过公式进行分层练习。看似学生掌握了公式,并能运用于实际,但学生对这一公式的由来并没真正地理解深透。到后来总是听到不少老师抱怨学生公式记不牢;作业错误率高居不下。而我在上这堂课时,力求体现以下几点,在课堂上不是让学生围绕着教师,老师要求做什么,学生就机械的完成,而是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驾驭课堂,从而真正掌握需要的知识内容。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解决新的问题。的确,当让我们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解决新的问题,我们就不会再听到“我已讲解了好几遍,但学生遇到类似题型时还是不一定会做”的抱怨声了。例如,在“弧长”这堂课中,计算弧长是新的问题,为了让学生能调用自身已有的知识,来解决这个新问题,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题目:

小黑板出示:求下列红色弧的弧长(单位:厘米)

师:要求学生“你能做几题就做几题。”前2题,学生会发现红色弧长正好是圆周长的一半,而第3题在前两题的基础上学生会发现红色弧长是圆周长的四分之一,第4题,学生会感到有困难,因为这段弧长与圆周长没有整倍数关系(学生在这里会形成一个认知冲突),第5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从特殊(圆心角为单位度数的)弧长到一般(圆心角度数)弧长计算的转换,希望(或通过启发引导)能有学生发现求1度圆心角所对弧的长度的方法(并使学生能把求弧长与对应圆心角的度数、圆的周长联系起来)。在课上,学生基本上能把求弧长与求圆的周长的知识联系起来,于是初步达到了教学设计的意图。如果教师能经常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我想,久而久之,当学生再次遇到新题型时,学生自然会主动地调用与新问题有关联的已有知识来解决这个新的问题。这样,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获得新知也得到了真正体现。

四、充分相信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创新个性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从小就要让学生形成充满

自信的品质,这也是学科教学的德育目标。所以,教师应该对学生多

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责怪;多肯定,少否定。这也是培养学生

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性的有效策略之一。

例如在探讨“有关直角三角形的两个性质定理”这一课时,直角三角形的定理1,其实学生不教也已知道。但本堂课是要让学生用文字的语言概括。因此在教学时,我出示一个三角形,问:∠A+∠B+∠C=?学生脱口而出:180度。老师赞同。之后又问:当∠C=900时,∠A+∠B=?学生齐答:900。这时,老师用激励赞扬的眼神说道:“你们真聪明,发现了定理1,能说出它的内容吗?”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赞扬和肯定,连平时很少举手的小刘也举起手回答:它的内容是“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肯定的话都能让学生自信起来。

一般老师都喜欢聪明的学生,但任何班中都有几个"怕学数学、学不好数学"的孩子,教师应当帮助他们消除这种心理障碍,树起能学好数学的信心。如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当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看到大大的"优",或得到简短的批注"方法好"、"计算巧妙"等,从而品尝到自己学习的成功,体会到成功的欢乐时,喜悦的心情会溢于言表。在评价时教师要更多的强调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只要他做出努力,有了一点出众的表现,就应获得教师的赞赏和表扬,即使水平在一般以下,仍然给以肯定。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儿童不仅仅知道而且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们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的时候,既要看到进步的一面,又找到自己的不足,努力长善救失,扬长避短。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进行正确的评价,能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亲自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让他们经历创新、探索、成功的喜悦;最终实现数学教育的理想追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著者:孔企平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郑隆著《新思维新方法》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张行涛主编《新课程教学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4.周学智《进行教材内容整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