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贴近现实论文
时间:2022-06-02 05:53:00
导语:数学贴近现实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数学融于生活的必要性;现状分析;教学策略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应满足学生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数学的结果的呈现形式往往是一些经过精心组织的、条理清晰的数学结构、不少学校、教师与家长重视的不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方式以被动为主、教学过程中还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和意见的机会、学习评价单一、现在对学习数学的评价还是以考试的形式为主、创设情境.在生活中体会数学、在课堂训练中体验“生活化”、探究生活中数学问题,让数学充满趣味性等,具体请详见。
论文摘要:我国数学学习具有较强的自我封闹性,普遍注重“纯粹”技能技巧的训练和题型教学.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即使一些数学技能较好的学生面对现实的数学问题也常常感到困难..数学应该是一个过程,一种活动,学数学更重要的是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与生活相结合,融于生活、走进生活.才会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论文关键词:数学生活教学策略
一、数学融于生活的必要性
课标中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指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数学应满足学生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有价值”的数学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学习数学是重要的,将数学融于生活更是必要的。
数学的结果的呈现形式往往是一些经过精心组织的、条理清晰的数学结构.它们虽然看上去很完美,但却割断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几乎完全没有了产生与发展的痕迹。如果教师仅仅把数学结果作为课堂上的内容,学生的参与就只能是被动的,很难找到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空间,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就成了空谈比如,教师在讲授七年级下的第2章《图形的变换》时,倘若只是纯粹地介绍平移变换、旋转变换的概念,学生必定很难理解。如果将平移变换与平时生活中的缆车的运动、生产线上的产品的移动相联系,旋转变换与钟面上时针、分针的运动相结合,我想学生必定能通过生活中这种典型的数学模型.充分理解平移变换、旋转变换的概念。只有将数学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将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相结合,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二、现状分析
虽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迫于升学的压力,现在的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还存在很多的弊端。不少学校、教师与家长重视的不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而是学习的结果.说直白点还是更看重考试分数。
1.学习方式以被动为主
表现之一是教学过程中还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很少通过自己的活动与时间来获取知识、得到发展,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的活动很少。另一表现是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和意见的机会。这样的教学过程很难使学生达到真正的理解,只是纯粹地接受教科书上的知识点。中小学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一般都是独立于学生生活的“外来物”,是一个封闭的“知识体系”,只是由抽象的符号所构成的一系列客观数学事实(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这种没有与生活联系的数学犹如一潭死水.没有生机,没有与生活联系的数学学习更是枯燥乏味。
2.学习评价单一。
现在对学习数学的评价还是以考试的形式为主,以学生考试的分数为标准。对学生而言,他们的强烈感受就是考试次数多.考题和考卷的分量重,考试难度大,导致他们根本没有空余时间去思考,学习数学的目的就变成了解题,而不是将书本上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长此以往,学生对学习数学就失去了兴趣,成了一台考试的机器。
三、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在生活中体会数学。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的知识.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的场景中去。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新理念的数学教学也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能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创设生活情境,可以从他们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导探索新知识。
2.在课堂训练中体验“生活化”
数学起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让学生贴近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作出决策的能力.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真正认识到数学能力与现实问题之间的密切联系.
比如在讲授“比例线段”时,我有意把学生带到广场上,要学生测量计算广场边的旗杆的高。如何测量?学生开始讨论,想办法,正当学生议论纷纷的时候,我取来了一根长2米的竹竿.笔直地插在操场上。我启发学生思考:如果杆长是影子的2倍,你能想出测旗杆高的办法吗?一位学生抢答道:这时旗杆的高也是它影子的2倍。我马上肯定了这位学生的想法.然后让学生分组合作,分别同时测量竹竿的影长.旗杆的影长及竹竿的长度,算出了旗杆的高度。接着,我又说:“你们能用比例写出一个求杆高的公式吗?”于是得出:竹竿长:竹竿影长=旗杆高:旗杆影长或竹竿长:旗杆高=竹竿影长:旗杆影长……学生意犹未尽,完全沉醉于探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我有意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运用。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目的是培养学生多用数学眼光看问题,多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
3.探究生活中数学问题,让数学充满趣味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求知的最佳驱动力,只要引起了兴趣,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手拿这把钥匙,学生会主动地去开启智慧之门。“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 上一篇:文化新经济增长点思考
- 下一篇:写好散记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