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中数学教学中求趣教学论文
时间:2022-11-11 03:55:00
导语:职中数学教学中求趣教学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一门知识的掌握,首先要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树立一定的信心,丢掉惧怕的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求趣教学方法,用切实可行的方法让学生轻松掌握。那么,如何在职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求趣的教学方法呢?笔者对此谈如下几点体会:
1、精心设计导入语求趣
课堂中导入新课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精心设计好“导入语”,使学生在学习新课一开始就产生热烈的情绪,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就有了一个可喜的开端。
例如,在讲“排列数学公式”的引入时,可先向学生提出:我市的电话号码由六位数字上升到七位数字,你能知道可以多安装几部电话吗?另外,还可利用史学资料、人物传记和数学典故导入新课,其特点是生动活泼,引入入胜,有助于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这对于调动学生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协助老师传授知识起到了良好的调节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品德。
2、创设问题情境求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是依赖于传授知识的情境,所以创设“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得”的问题情境是很重要的。
例如,在“球的表面积”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回忆圆柱、圆锥、圆台的表面积公式,都是利用它们的展开图求出的,然后问学生:“球的表面积公式也可以用展开图求出吗?”学生回答:当然可以,且对此深信不疑,教师将计就计,让学生自己探索。一段时间后,学生经过了几次尝试,但均告失败。教师抓住时机,宣布球的表面积公式不能用展开图求出。学生先是诧异,接着是困惑,最后是渴望,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学生心理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的愤悱状态。教师利用这个时机,开始介绍球的表面积的推导方法一一无限逼近法。由于这时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故整堂课的教与学都能很顺利地进行。
3、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求趣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用智慧建造了辉煌灿烂的数学宫殿,而数学教材上却很少有关于数学史的内容。因此,让学生了解一些相关的数学知识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无疑对提高数学修养和学习兴趣是有益的。如有借助数学史的渗透,上课时适当地向学生介绍高斯、欧几里德、笛卡尔、祖冲之父子、华罗庚、陈景润等一些中外历史上优秀的数学家的事迹。如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当然,他不仅是一位数学家,同时还通晓天文历法、机械制造、音乐等领域,是一位全能科学家。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他算出的圆周率为3.1415296<π<3.1415927,这一结果的重要意义在于提出误差的范围,是当时世界最杰出的成就,以至目前研究祖冲之在当时的计算条件下究竟如何计算,成了当今的一个课题。祖冲之确定了两个形式的π值,约率355/173(≈3.1415926)密率22/7(≈3.14),这两个数作为万的渐近分数,简直是妙不可言。华罗庚在《从祖冲之的圆周率谈起》小册子中有精彩的论述。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成就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照耀着世界数学史。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无人企及。这样不仅能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努力上进,而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又能从数学家的成功与失败中得到许多启迪,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极大热情,使整个课堂形成一个热烈的乐学氛围,教学富有成效。
每一个人,不限于青少年,其学习的动力有三:一为兴趣所趋,二为利禄所诱,三为责任所系。此三者是层次不同的。对青少年来说,则以兴趣为主导动力,而又当以“责任和道义”为最高境界。责任与道义的力量才是最伟大,是无穷的。我相信,当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兴趣紧紧相联在一起时,一定能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从而使每个学生人人学有所得,学习成绩和素质有了普遍提高,真正达到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
- 上一篇:组织部长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发言
- 下一篇:市委常委会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