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精神论文

时间:2022-07-17 09:25:00

导语: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精神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精神论文

[关键字]: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教学精神创新精神

教育要“三个面向”,要培养学生做“四有”新人,使之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索、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成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小学数学教学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我认为,数学课堂应该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通过教学过程,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得以全面展现,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

1、唤起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造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唤起学生

的创新意识,使之想创造。

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我认为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他们经常会对一些新问题感喜好,发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理学,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这样的环境。课堂上我经常提出一些疑问摘要:“你能根据9+几的计算方法计算8+几吗?”“你知道为什么车轮子要制成圆的?”……同学们之间也经常开展互相质疑活动。疑问使学生产生好奇,好奇又萌发起学生想实践、想创新的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轻易引起探究反射,思想也就应运而生。例如,我在讲长、正方形面积计算这节课时,先出示两个图形(单位摘要:分米),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有的同学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还有的同学用1平方分米的单位进行测量。我在肯定了同学们积极想方法,开动脑筋的同时,又提出新新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中国土地的面积还能用这样的方法吗?”同学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

产生疑问,引起思索,是需要学习的开始。疑问萌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探求的开始正是创造意识唤起之时,创新正是从这里起步。

2、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敢创造

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付之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要有敢于创新、不怕挫折的恒心和毅力,还要有对真理执着追求的勇气。数学课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之敢创造。

我认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之敢创造,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素质教育鲜明地提出了“人”的意识和觉醒,教师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可以任家长和教师加工的材料”,而是可以独立于家长和教师之外而有自己的意志和愿望的人。学生是一个布满情感、有理想、有个性的完整的生命体。教师的任务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促成受教育者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者。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和的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它是师生之间一种非凡的交往活动。它既是以传授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师生之间不仅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正如一位心理学家在论述教学活动本质特征时所阐述的那样“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和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

“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师生之间的接触、碰撞和融通。在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本身的情感对整个教学工作的情感活动起重要的能动功能。这种功能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喜好、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之敢创造,关键是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学生创造的学习环境。教学中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设问是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在讲《圆的周长计算》一课时,我首先请同学们用说具分别测量出大圆、中圆、小圆的周长。当学生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时,提出“圆形水池能立起来滚动吗?”迫使学生不得不另僻蹊径,想出了“绳测”的方法。这时一次设疑,将一个白色小球系在绳子的一端,在空中旋转,提出“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绳子绕一圈吗?”实践证实了“滚动”和“绳测”的方法均有局限性。能不能探索出计算圆周长的普遍规律呢?又一次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创造的欲望。学生们认真操作、观察、思索、实践,终于发现了“圆周长总是比它的直径3倍多一些”的规律。

层层设疑的提问,不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科学而深刻的提问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把金钥匙。根据学生自己主观的熟悉水平和已有的能力,在这个范畴之内所形成的方法、设想(心管早被前人所熟悉的)等,就是学生的创造。在参和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正是走了当年科学家发现、发明、创造的道路。在数学活动中,学会学习数学,既长了知识,又长了聪明。同学们充分体验着参和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

3、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会创造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是以多向、逆向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富于创造的科学态度,是由模拟到创造的转化。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潜力,学生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就是挖掘潜力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

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会创新,一是要注重学生观察力。学生从小具有强烈的接触物体探究物体的本能和需要,这种本能和需要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种需要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二是注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一切创新的活动都从创新性的想象开始。三是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同时可以看到自己创造成果,体验创新的快乐,进一步引发创新探究的意识。比如,把一个长方形硬纸平均分成15个小正方形,如下图摘要:

试把它们剪成3份,每份有5个小正方形,折成3个没盖的正方体纸盒。学生发挥想象力剪、折,一次不成功,再来一次,几经挫折,终于成功。空间想象力的发挥为创造思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为学生提供一题多解,多向思维的材料,激发学生创造性。“某修路队计划修一条长1600米的公路,前5天修了全长的20%,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路还要多少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列出了算式摘要:

(1)(1600-1600×20%)÷(1600×20%÷5)

(2)5×[1600÷(1600×20%)-5

(3)[1600×(1-20%)÷(1600×20%÷5)

(4)(1-20%)÷(20%÷5)

(5)5÷20%-5

学生数学活动的实践中学习数学、学会创造。

4、体验创新快乐——使学生爱创造

苏霍姆林斯基曾言摘要:“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教学和熟悉四周世界的过程布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极其重要的土壤。”我认为,创新能力要有一定的知识和聪明作基础,但是不可抵估情感对知识、聪明的功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设计这样的环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同学们用不同的画面在百格图中表示50%,风格各异。教室四面贴满了同学们的作品,师生共同欣赏着、品味着、评论着。我满腔热情地去赞扬同学们自己思索的一切结论,竭尽全力地去肯定同学们的一切努力,去保护和激励同学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我用自己对学生良好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同学们在40分钟的课堂活动中经常体验着参和的快乐,思维的喜好,创造的愉悦。

总之,教师要以崭新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劳动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以教师人格的力量和高尚真挚的情感,以数学知识本身的艺术魅力粘住每一位学生的心,使之爱到感染和激励,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