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质保障论文
时间:2022-05-10 02:27:00
导语:教师教育质保障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建设虽制约于多种因素,但是根本是制度建设。建立教师职业专业化的保证制度是教师专业化的关键,是保证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环节。一般而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管理所涉及的基本制度应当包括职业的资格证制度、质量认证制度、奖惩制度及从业教师的基本管理制度等。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教师教育的各种制度。
1、改革教师资格认定的体制
完善教师教育的制度,应该重新审视界定教师资格条件,加重教学实践的比重和教育能力的考核,并且对教师的教学和教育定期进行考核,打破终身制。对教师的工作认定奖励是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应该对教师进行不断的考核和评定,划分出不同的等级,按不同的角色职能、胜任工作能力等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并分别提出不同的教育或培训要求,给予不同的专业职称和不同级别的待遇。
2、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
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是促进教师专业化进程的一个有效的手段。它一方面会提高教师整体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会形成一种社会竞争力,促使其他职业的优秀人才向教师这个职业进行转移。提高教师行业的待遇,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真正实现教师专业化,使教师行业成为吸引人的一种高尚的专业。
3、建立激励教师继续教育的新机制
激励的核心是满足人的不同需要,这是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必须考虑教师的不同需要,制订相应的政策措施,使培训工作走上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要做到:(l)重视学历提高教育。(2)建立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专项基金,用于进修学习、学术交流,从事教改实验、承担科研项⑧默思sIs目等。(3)在教育教学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重奖,赋予相应的荣誉称号,如:名教师、首席教师等。(4)建立并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评价制度,并与教师的职评、聘任、工资晋升与先进评比等挂钩。
4、制定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
评价是一种激励,它能开发人的潜能,培育人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进取性。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不断促进教师积极进取的激励性评价,其目的是培养敬业精神,激发工作热情,启发教师专业自主和专业自由的乐趣,发展性教师评价是注重教师积极参与的自主性评价。尊重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自主权,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平等对话,形成合作互动关系;对教师的工作和潜能给予充分肯定。因此,注重教师内部动机来评价和激励教师的教学行为,构建全员参与,共同进步的教师评价模式S审视和展望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21世纪对人才的创新要求提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就对培养人才的教师的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研究型”的教师才能培养“探究型”的学生;只有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在教师未来的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教师培养将把职前与在职、普通师范与职业师范、定向型与非定向型师范统合在教师教育的概念中,它将具有以下基本走势。师专业化将是教师技术特征和地位特征的体现,也是教育行业吸引力产生的内在条件。教师专业化实际上是提高从事教育行业的职业门槛,它必然从某种意义上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也必将提高教师和教育行业的地位。从社会各大行业的地位状况来看,凡是教育层次比较高的行业,都已经获得或将会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正如马丁.特罗格所指出的:大学生从事某项工作能够提高这项工作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们应用技巧和发挥创造性的机会。同时,最终提高了这一行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教师教育将成为被广泛理解的提高考专业化的制度性行为。正如布鲁贝克所言:实际上历史上不断重演的,只是并不完全原样地重演而已。这种重演在教育问题的处理上是特别常见的,只因时间和空间而有所不同罢了。而我国早在1920年就出现过师范大学是否独立设置的论争,到20世纪末的师范教育升格和向非定向型师范的急剧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历史的重演。用“教师教育”的理念取代“师范教育”的观念。传统的,’9币范教育”观念的局限性在于片面强调教师的定向和计划培养,缺乏开放与竞争;过分突出教师的职前培养,忽视教师的职后培育和终身教育。在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在知识经济日益逼近的今天,传统的师范教育观念己经总体上落后于时代,教师培养模式必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师范教育必须吸取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终身教育理念等新的教师教育观念。因此,必须实现由“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的观念更新。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认为,教师作为一个教学专业人员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发展历程。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是无限的,成熟只是相对的,而发展是绝对的。教师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专业人员,要经历一系列不同专业发展阶段,其专业发展的内涵也是多层面、多领域的。
参考文献
[1]饶见维.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务[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5.
[2]王承绪,朱勃,顾明远,比较教育【Ml。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3]陈琴,庞丽娟,许晓辉.论教师专业【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11).
[4]GibsonWD.SoeialPerspeetivesonEdueation[M〕.NewYork:JohnWiley
[5]史宁中,柳海民.教师职业专业化:21世纪高师教育持续发展的生命力【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9).
[6]袁锐愕.教师专业化与高素质教师:经验、理论与改革实践【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9]旧〕永井圣二.教师专业职论再考【J〕.教育社会学研究,1988(54).
[10]陈永明.现代教师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70).
[11]1奥田真丈.现代学校教育大事典〔Ml.日本:行政出版公司,1993.
[12]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442、443).
[13]钟启泉.教师“专业化”:涵意与课题[J].教育参考,1999,(4).
[14]旧〕佐藤学.教师:两难问题[M].日本:世织书房,1997,66一67,68一69.
[15]旧]浅沼茂.21世纪的教师形象[J].教育展望,2000,(l、2).
[16]旧]j混坂修.当今所示的教师形象、所期待的柳币形象〔J].学校经营,2001,(6).
[17]刀程晓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J〕.《光明日报》,2008年01月23日.
[18]卢真金.论骨干教师培训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模式〔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6):47“51.
[19〕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J].教育研究,2000.
[2]李天鹰.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效性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9).
[21]安保先.谈教师进修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交流材料,2001.
[22]任学兵.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初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4)
[23]廖霆.教师继续教育保障制度的构建【J〕.教育评论,2004,(6).
[24]程红兵,刘民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应以内涵为本【J〕.中国教育报,2008年2月18日第5版。
[25]马立主主编,杨晓青,邵宝样副主编.全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预测与对策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6]吴卫东.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7]余文森,连榕等编著.教师专业发展[M1.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28]王承绪,朱勃,顾明远.比较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9]杨小峻.寻求新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J〕.教育与现代化,2006,(4).
[30]彭拥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背景、问题与展望【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1]顾明远.教师的职业特点与教师专业化【J〕.教师教育研究,2004,(6).
[32〕殷波.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致谢
经过一年多的收集整理材料、构思、撰写和修改,在论文即将定稿之际,心中百感交集。在这个过程中,有艰辛与苦恼,也有收获与快乐,在此,衷心感谢对给予我无限支持、指导与帮助的导师、亲人和朋友们!首先,我要衷心感谢我的导师吴伦敦教授。吴教授虽然工作繁忙,但从论文选题、开题、撰写到一次次的修改直至定稿,都给予了我热情的帮助和悉心的指导,并提出了很多宝贵的修改意见,使我得以顺利完成论文的撰写。与此同时,吴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诲人不倦的精神、高尚的人格都给我树立了榜样。对导师的关爱,本人在此再次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我要感谢番禺研究生课程班的同学们,我与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和鼓舞使我受益良多!还要感谢苏娜老师、张朝晖老师,在资料的收集和英文的翻译上给我无私的帮助。另外,我在撰文过程中,还曾参阅了国内外诸多相关文献,在此特作说明并向作者致谢!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爱人给我精神上的鼓舞,使我能在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下来;还有我那可爱的儿子,是他让我在紧张之余享受到家庭快乐!谨向所有关爱支持我的老师、同学、同事、家人、朋致以衷心感谢和诚挚的谢意!
- 上一篇:事务局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 下一篇: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