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策略

时间:2022-04-04 09:43:35

导语:高中数学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中数学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策略

核心素养理论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课堂教学的方向,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如何将相关原理运用于教学实践,以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发展呢?笔者认为,一方面,教师要深度钻研核心素养的理论内涵,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度分析和研究;另一方面,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勇于尝试,摸索出适合在教学中不断推进的思路.

一、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与理解

要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和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在一起,教师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首先,教师要清晰地认识到核心素养对应的是学生对社会的一种适应和学习能力,这些基本能力将伴随学生的一生,对他们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我们围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建构我们的课堂时,不但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同时要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发展其综合素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可以分成六个方面的内容: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由此可以发现,这是一个非常丰富的系统,它不仅囊括了我们以往所强调的数学概念和相关理论,还拓展到了观念、思想、精神等领域,即我们要通过教学让学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描述和认识这个世界,让学生采用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和分析世界,让学生采用数学的语言刻画世界.换而言之,能够让核心素养成功落地的课堂,应该是可以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价值观等方面共同推进的课堂.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在数学方法及研究思想方面的体会和感悟,毕竟这是以往教学中经常被忽视的,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遗忘的.数学研究中的特征分析能力、逆向思维能力、转化与化归能力等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起到较好的改造效果,而且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与发展.事实上,相比于以往的三维目标体系,核心素养的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在很多层面上该理论的格局更大,它已经将学生的终身发展纳入了培养体系,将学生的潜在发展趋势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尤其要让学生明确认识到核心素养的发展不在于练习多少道数学习题,而在于切实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认识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从中提炼出科学的方法与思想.

二、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1.有效创设问题情境.在指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时,教师第一步就要将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知欲激活,让学生对所要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正是达成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问题情境应该对应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此教师首先要明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基础经验和潜在发展方向都有一个相对清晰的把握.此外,问题情境还要具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并具有相应的启发性,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能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问题所研究的方向,进而让学生在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过程中有效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为了让情境更加生动,教师可以从生活中选择素材,让问题变得更加具有实际性,这样学生更容易产生丰富的联想和认识.比如,有关“二分法”的学习,教师可以从有关价格竞猜的综艺节目中选择素材,列举一件商品让学生以更快的速度和最少的猜测次数得出商品的实际价格,而教师所给的提示只是“价格偏高”或“价格偏低”,这样学生自然会将其与二分法的相关原理联系在一起,有了这样的情境作为载体,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他们也容易对数学知识产生更加生动而形象的认识.问题情境在学生建构一些抽象认识的过程中显得更加有效.事实上,数学之所以难,抽象性就是其主要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适当转化,通过情境让原本抽象而生涩的数学问题以更加直观的姿态呈现在学生面前.数形结合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比如,为了帮助学生探索“幂函数”的基本性质,教师通过课件展示y=x、y=x2、y=x3、y=x12、y=x-1等几个函数的图像,创设问题情境:由图形你能否看到这些函数之间有什么共同点或差别?这样的处理自然会让学生将视线调整到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上,他们将以更快的速度得到有关幂函数性质的认识.2.关注学生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因此我们不能将学生当作知识的“存储容器”,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在独立思考和探索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并形成相应的探索能力,同时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不要过度追求模仿和复制,我们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意识,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和方法研究和探索数学问题,这样所展开的探索过程将有效地衔接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已有经验,学生也将更加深刻地把握住知识的本质,同时学生一旦进入独立探索的模式,那么就会在无形之中撤去对自身的束缚,他们可以尽情地开展创新思维,用更加新颖而灵活的视角分析和研究问题,最终让数学思想和相关方法真正成为自身能力的一部分.正如张奠宙先生所言:“和其他学科不同,数学学科强调逻辑性、数量化和符号化,对应的过程必然需要研究者进行独立且富有个性的思考.”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其进行个性化的探究,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创新思维.为了帮助学生突破一般化思维的框架,使其思维变得更加灵活,笔者认为教师可以经常性地采用变式教学促进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数学的变式训练有这样的特点,那就是很多变式之间存在着似是而非的关系,这必然会推动学生采用更加灵动的视角分析和研究问题.比如,“圆锥曲线和方程”一直是高中数学难度最大的一个知识模块,很多方程的形式具有很强的相似性,但是在实际处理时截然不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尤其要善于采用变式处理来帮助学生增强自主探究的经验.当然在强调分析的自主性时,我们也要让学生立足于基础和常规,要在一个正确的思维模式下展开探索,比如,有关圆锥曲线的问题,学生在处理时往往要先对点的坐标进行假设,然后从点所组成的直线及圆锥曲线的方程着手,结合直线方程和圆锥曲线方程展开分析和处理.在引导学生进行变式训练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对问题进行适当调整和改编,让学生充分经历问题的演变和发展过程,这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会更有效果.3.加强学生对探究过程的经历和感悟.科学探究应该贯穿高中生数学学习的每一个阶段,而且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不仅要将视线集中于探究的结果,更应该注意对探究过程中每一个细节进行反思和总结,尤其是探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及难题的克服过程,这些才是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最值得反复咀嚼的地方,这其实也恰恰是学生最容易忽视的地方.比如,有关y=sinx和y=sin2x-π3!"之间关系的探索,教师预先将探究课题安排给学生,让他们从y=sinx与y=Asin(ωx+φ)的图像变化关系着手,多方位进行转化,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先平移再伸缩,也可以先伸缩再平移,同时学生要研究平移单位的变化,并且要揭示出平移过程中必须要关注的对象.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错误,比如,学生在平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混淆不清的情形,这就需要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中实现相互启发,进而提升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将核心素养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实践才刚刚起步,有关课堂优化的策略也不局限于上述内容,广大数学教师在工作中还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提炼出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虽然个人的力量非常微弱,但是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康庄大道,为祖国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邵朝友,周文叶,崔允漷.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研制:国际经验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5(8).

[2]陈敏,吴宝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从教学过程的维度[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5(4).

[3]胡浩,张永超.立足教材探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生根———以人教A版“三角函数线”的研读与教学为例[J].数学通讯,2017(10).

作者:郭红霞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