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思维障碍探讨

时间:2022-07-08 09:26:56

导语:高中数学思维障碍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中数学思维障碍探讨

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都会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注重对于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同样应当意识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基础,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核心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突破一些常见的思维障碍,让学生沿着正确的思维模式与思考问题的方式来理解与处理各种问题.

一、避免思维定式的形成

在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克服一些常见的思维定式.这是阻碍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发挥的一个典型障碍,这个问题在很多学生身上都会存在.高中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在知识掌握程度上,还是在解决问题的技巧上,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正是基于此,不少学生在看到具体的问题后都会先入为主地陷入一些思维定式,并且会受到一些经验主义的消极影响.这个过程会为学生的解题构成诸多障碍,并且会阻碍学生数学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各种思维定式,借助具体问题的讲解与剖析,让学生意识到思维定式的危害,并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有些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某些想法深信不疑,很难使其放弃一些陈旧的解题经验,思维陷入僵化状态,不能根据新的问题的特点作出灵活的反应,这常常会阻抑更为合理有效的思维的产生,甚至会造成歪曲的认识.例如,在刚学立体几何时,一提到两直线垂直,学生马上意识到这两直线必相交,从而造成错误的认识.这种常见、典型的思维定式,是学生思维局限性的一种直观体现.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这些问题,并且要让学生避免这些思维定式的影响.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突破各种思维障碍,并且让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二、注重知识间的比较与联系

帮助学生克服各种思维障碍的另一个有效途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知识间的联系.教师要善于透过对于知识间的比较与联系,帮助学生构建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思考问题时往往更加系统与全面,各种思维障碍也更容易得到跨越.注重知识间的比较与联系,还能够让学生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时思维更加清晰,并且能够让学生找到问题的实质.这些都是数学教学需要实践的教学目标,也是帮助学生克服各种思维障碍的一种有效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将知识点间的联系渗透到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并且要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这样,能够避免学生产生片面的、局限的思维方式.例如,在讲“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后,如果不作进一步的组织加工,那么这些孤立的知识是难以保持和应用的.如果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些公式放在一起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最后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形成了一个新的结构性知识组块,那么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就会得到优化,思维链接也会得以加快.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的思维素养得到提高,看待问题的方式与角度也得到拓宽,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加强对于学生思维开放性的培养,让学生具备将学过的知识实现融会贯通的能力,使学生以开放的视角多角度看待问题.这些都能够避免学生思维上的局限,也是避免各种思维障碍产生的一种良好模式.在实践这一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于知识组块的有效构建,让学生将富有一定关联性的知识进行联结,并且在解决各种复杂问题时灵活地利用各个知识点.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提供良好的根基,而且能够让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发展与突破.教师要让学生具备知识组块的能力.例如,对于处理“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联立方程组—消去一个未知数化为一元二次方程—讨论其根的情况,从而明确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或利用韦达定理和判别式的符号等研究有关性质.这些都是典型的形成重要的知识组块的过程.知识组块不一定以定理、性质、法则等形式出现,而是分布于例题或问题中,不容易引起师生的特别重视.然而,知识组块的构建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尤其是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与多样性,从而帮助学生突破自身的思维障碍.总之,要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克服自身的各种思维障碍,教师要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常见的思维定式,引导学生构建知识间的联结,而且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这些都能够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思维更加敏锐与清晰,也是让学生克服各种思维障碍的有效过程所在.

作者:常海廷 单位:江苏省大丰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