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激发9篇

时间:2022-12-07 10:47:33

导语: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激发9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激发9篇

第一篇

一、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就是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有好奇心,不断追求知识,自己思考,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研究。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对数学问题进行探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帮助学生获得新的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1.塑造创新心理,激发创新意识。创新并不是纯粹的智力活动,其以创新情感为动力,有理想、有信念、有热情、有激情。创新活动中个性也很重要,个性的不同决定创新成就的不同,创新个性的发挥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传授知识,创造适合的心理环境,实现和学生的沟通,创造轻松、民主、平等、信任、和谐、愉悦的心理环境,塑造学生的创新心理。创新意识是行为的指南,创新能力是行为的保证。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产生创新的思想,通过典型的例题,引导学生推广创新,通过新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快速思维训练,运用直觉进行研究,学会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求异思维,求巧探究,激发学生产生创新意识。

2.创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增强创新意识。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究,创造创新氛围,建立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用尊重、平等的感情感染学生,让教师和学生充满真情,激发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产生创新动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都参与到探究和尝试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学生创新潜质。数学学习中很多知识是潜在的,很难感觉到的。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创造更直观便捷的教学环境,将知识化为形象,让枯燥的学习行为变得有趣,实现学生快乐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创新学习。

3.学会提出问题,增强创新行为。提问是思考的表现,教师要鼓励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世界,实现创新学习。教师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改正错误,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学会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多提出问题。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产生问题意识后,在经常性的提问中加强创新行为。提问是创新的前提,没有问题很难谈及创新,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加强学生的创新行为,为今后更多地进行创新打好基础。

二、运用多种策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新的见解,新的思维能力,是区别于一般的思考。教师要激发学生产生新颖独特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新的事物,研究新的规律,总结新的方法等。创新思维有着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特征,思考问题能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新的表现。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思维的开始。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创造。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第一,教师要给学生明确具体的任务和目标、要求。然后,教师在学生观察时给予及时指导,教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教师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教会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总结等。第三,教师要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支持学生对研究结果进行有效观察。第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2)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让学生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发现更多的机会,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第一,教师帮助学生的掌握基础知识。第二,教会学生根据教材的潜在因素,创设想象的情境,提供丰富的想象材料,引导学生想象。第三,教会学生想象类比等方法。(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教师要加强学生对同一材料寻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训练,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4)激发学生创新灵感。灵感是一种直觉,是通过长期实践,不断累积经验和知识产生的创新的思路,是认识上的飞跃。教师要激发学生产生灵感,突破和创新。教师要捕捉和诱发学生产生学习中的灵感,教学生产生新颖的想法,独特的构思,新意的解答,充分鼓励学生。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运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等方法,引导学生激发自己的灵感,通过逻辑推理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2.重视在高中解题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能激发学生不断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提出创新见解。教师要促进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方法,掌握基本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成独特的知识结构,塑造学生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产生灵感。教师在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学会质疑,寻找改变,充分想象,巧妙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快速、简单、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实现创新思维的发展。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实现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应用和实践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摒弃各种陈旧的思维模式,大胆创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能力,发散思维,激发学生产生创新的灵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塑造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作者:陈兴涛 单位:南木林高级中学

第二篇

一、高中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1.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颁布了许多政策法规来推行教育体制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总体战略》中指出,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主题,重点是“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高中数学老师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响应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号召,推进我国教育改革的实施。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高中数学是一门具有创新性的科目,在几何的学习中需要学生具备空间想象能力,在解答数形结合的题目时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数学课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在数学课上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理论和能力上得到双面提高,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继续深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中学生的课程比较多,时间比较紧,因此,如何在短暂的数学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关于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要求“以人为本”。在高中数学课堂上,以人为本表现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感受,观察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语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老师在上课之前要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好教学计划,这样才能保证上课的严谨性和流畅性。其次,在上课之初,老师可以拿出5分钟时间给学生讲一些数学家的小故事,还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小游戏,例如,拍手游戏。通过课前预热,大部分同学的积极性会被调动起来,数学课堂的效率得到提高。最后,多提问题,学生在课堂上被动的接受知识,不用自己去动脑思考,长此以往,学生遇到新的问题就没有主动思考的意识,丧失创新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老师要多提问,抛出问题来让学生自己思考或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再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纠正。这样的引导式教学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知识没有明显的界限,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数学知识的学习要用汉语来当作载体,物理中抛物线的学习要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答,化学方程式的配平需要用数学知识来进行,实验推理过程中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数学中也得到广泛运用,甚至英语和历史科目都有数学知识的渗透。一位优秀的高中数学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数学技能,还要对其他的知识有所了解,老师的一言一行都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老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会通过课堂传递给学生。首先,老师可多参加座谈会,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其次,学校应该定期对老师进行培训,举行跨学科交流会,并对老师进行综合测评,督促老师加强自我管理。老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课堂上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数学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上,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高中数学知识难度加大,知识更加抽象,传统的教学方法偏重于课本知识,机械地把数学公式和图像拿到课堂上来,将课本和实际生活分离开,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公式和图像产生疑问,在心里对数学产生抵触。针对这一现象,数学老师在讲解知识的同时,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可以提起学生的兴趣,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例如,讲到三角函数的时候,老师可以拿斜坡作为基础来构建直角三角形,这样学生对这部分的内容就比较感兴趣,在学会三角函数之后,学生每次见到斜坡都会联想到三角函数的知识,对这部分的知识进行复习。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会主动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对学习方法进行创新,从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4.对学生进行鼓励

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产生退缩的心理,在这时,老师应该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对学生加以鼓励。大部分学生对于老师都很敬畏,这种敬畏在课堂上的表现为学生不敢回答问题,有问题不敢提出来。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平时要注重和学生的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此外,老师对于学生的批评方式要恰当,不可过分批评。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良好或者在课堂上表现积极时,老师要多鼓励学生,例如,使用“你们太棒啦,要继续努力”、“表现很好”等话语对学生进行鼓励,这样有利于学生大胆地想象,大胆地创新。总而言之,数学是一门创造性的学科,老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改进教学方法,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黄维洁 单位:江苏省江阴市要塞中学

第三篇

一、数学建模及建模意识

数学的本质就是一种对于模式的研究,所谓的数学建模其实就是指对于现实世界当中某一个特定对象的研究,并且处于一些特殊的目的来进行简化建设,适当地运用数学的工具,通过数学语言表达出一种数学结构,让数学当中的各种概念通过各自原型抽象出来。通过对问题展开的数学化以及模型的构建进而来求解和检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方法就是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们运用数学知识构建模型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的关键就在于要将实际存在的问题抽象为一种概念化的数学问题,通过观察和分析提炼出问题的本质,构建起一个数学模型,然后再将这个模型容纳到知识系统当中进行处理,一方面锻炼学生们构建数学模型的意识,一方面培养学生们的抽象能力,综合性地提升了学生们分析问题、观察问题、综合类比的能力。

二、数学建模教学基本途径

首先,教师主要应该重点培养学生们的数学建模意识,在此前,教师学校应该组织教师进行系统的学习,教师也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建模意识,从自身做起,感染学生们,在讲课的过程中,经常渗透一些建模的知识和意识。另一方面,数学建模的教学应该同现行的教材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的研究,教师在教学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重视各个章节前言中的问题,让学生们弄清楚建模的实际意义,这样才能够更加合理地逐步引入一些模型问题。

三、数学建模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统一

将数学建模与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的第一步就是要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培养学生们养成直觉思维。比如说在迪卡坐标系以及欧拉定理都是由直觉思维产生的,通过数学建模就能够帮助学生们找到独到的见解以及与众不同的思考问题方法。比如说,在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洗衣问题”,提供一桶水,可以洗一件衣服,如果直接将衣服放到水中洗,或者是将水分成两等分,一份用来洗涤,用一份用来冲洗,这两种效果哪一个更好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如何从数学的角度来判别这个问题,就需要经过一定的思考过程了,对于洗衣服的问题首先应该联想到溶液浓度的概念,可以将衣服上的残留物看作是溶质,设好水桶以及衣服的体积,然后构建起一个数学模型,对两种清洗方法进行对比,这种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同时提升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们能够发散思维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培养学生们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加强数学建模教学的策略

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具备着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提升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效果的策略。首先,教师应该吸引学生们对于数学建模的注意力,帮助学生们明确数学建模的实际意义,比如说,教师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地增加一些趣味性的话题和模型,在每一章的学习过程中都引入一些新的学习方法,重视章前问题,结合市场经济提出一些模型构建的问题,强化学生们的实例学习。比如,在三角和几何的测量问题上,教师应该从多个方面帮助学生们感受数学建模的思想,让学生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来认识数学建模,巩固数学建模的思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建模过程的展示,包括数学模型、简化原则、现实原型求解、反应性原则等等,比如说,“利息问题”就是在建模过程中出现频率很高的实际问题,而且经常会出现一些“复利”的计算,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们进行积极的数列模型和利润计算,形成一些能够决策实际问题的不等式模型。

五、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体会

高中数学建模一方面锻炼了学生们的洞察能力,以及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另一方面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更加系统的提升,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容易掌握一些规律,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实际应用数学的能力,在高中数学建模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们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意识之后,教师应该经常设置一些自选问题建模练习,并且在班级内部进行评选,选出最佳的建模选手,通过这种良性竞争的形式为学生们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展开数学建模教学,能够充分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进而实现对于学生们创造性能力的培养,这两者之间是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所以,教师应该重视高中阶段的数学建模教学,全面提升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

作者:钱有成 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

第四篇

一、转变教师观念,加强教师学习

在新课改的标准要求下,针对很多问题都作出了明确的指示,对数学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作出了清晰的规划,包含课堂设计,对课程性质也进行了明确定位,同时明确划分了教学课程内容,不仅如此,还对教学目标做出了明确的方向指引。在这种情况下,应抓住课程改革的本质,在实践中探索改革的终极意义,并结合相关教学理论,使得课程改革变得更完善和严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只有教师对新课程改革做到了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对相关理念和标准了然于胸,才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有条不紊地将课程改革推行下去,并能够妥善应对课改过程中的变化,使得数学课程能够实现平稳过渡。在这种状况下,就要求教师具备更好的理论基础及综合素质,不仅要提升专业水准,还要强化综合学习,从而使得自身的教学水准获得层次上的提高。这样一来,教师就能够在现实教学中有意识、有方法地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面临着各个领域、各个层次上的危机与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强化人才教育,使得人才具备更高端的技能及素质,才能够为中国的发展打下基础。这时就需要数学教学能够从各个方面进行开创性的优化与改革,使得学生在全新模式下具备更高的水准,不仅知识储备丰富,还具备过人的综合素质,最关键的是具备创新意识与能力。这一切在要求学生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彻底颠覆传统观念,不再继续抱残守缺、因循守旧,要以继往开来的思想迎接全新的局面。具体来讲,就是在教学时,不再偏重于题海战术,而是更注重培养学生数学素质,强化学生基础数学知识,更侧重逻辑思维,并将计算能力作为培养重点。这种转变不是对过去的全盘否定,而是在深刻把握新课程理念的情况下,进行大刀阔斧的转变,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层层推进,从容不迫地展开改革性教学。创新能力应是教师进行教学培养的重点,通过对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的精心设计,以及统筹规划,进行策略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原动力,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创新能力,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获得持久的能力。

二、完善教学方法

(一)数学教师面临的现状。在全新的教育形势下,数学教师的关注范畴得到极大扩展,不再单纯局限在数学内容的教学上,同时需关注到学生,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并且以更开放的态度进行课程安排。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需要充分掌握教学大纲,同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刻把握,在课堂上能够通过授课技巧将数学知识传授出去即可。在新课程标准下,这种模式明显过于狭隘与僵化,只有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中心内容,以学生的思维动态为导向,将原有的灌输转换成一种交流,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够强化自我学习的意识,在课堂氛围的熏染及刺激下进行主动的求知与探索,充分融入到课堂环境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才能够更容易地实现教学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应在把握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兼顾教学目标,避免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并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强化巩固,最终形成全新教学模式。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人自主行为的最好原动力,教师应通过合适的方式刺激学生的兴趣,在这种情绪的牵引下,积极主动地完成数学学习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能够更容易地将教学意图融入教学中,并很好地实现教学意图,从而水到渠成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从而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将会融入到数学世界中,并顺着教师引导的思路窥探到数学世界的美妙,从而形成对数学的深刻认知,并逐渐衍生出思考与质疑,最终具备独立学习与思考的能力。其次,在教学时,教师可使适当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刺激学生进行创新。比如通过数学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和冲动,或者进行教与学之间的暂时转换,使学生加深对数学内容的思考,强化对数学内容的内心体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会在逐步进步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创造热情和创造冲动,最终演变成创新素质和能力。最后,教师可以运用自身深厚的数学功底,对数学进行多种形式的诠释,为数学教学注入艺术感和美感,从而使得数学焕发出无穷魅力。比如通过精心设计诠释出数学方法的美感,通过对数学世界的勾勒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世界中的诗意。还可以通过对数学先驱及数学天才故事的讲述,使学生在崇拜心理的驱使下,改变对数学枯燥难懂的印象,焕发学习热情。

三、结语

数学是一门内涵深邃、意义广泛的学科,改善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逐渐形成创新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仅会提高数学成绩,同时具备创造力。

作者:恽娟 单位:丹阳市珥陵高级中学

第五篇

一、抓好基础知识,掌握好数学知识

基础知识是学生知识拓展和培养能力的前提,只有基础知识扎实,学生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提升能力。很多数学问题都只是在基础知识上多了一个弯,只要学生能灵活地转换就能轻松地解决题目;还有的问题是将多个基础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的一个问题,所以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先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出一些基础题目让学生不断地巩固基础,还要让学生经常复习旧知识,学会总结,将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好数学知识。

二、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问题,激发创新意识

在数学学习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数学问题往往是多样化的,可以从多个方面得到解决,教师可以利用数学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例如,在解决一道数学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小组,然后要求每个小组找出解决方法,方法最多且正确的小组就会得到奖励。这样会大大调动学生去思考、创新的热情,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在适当地给学生引导,给学生解题的灵感和思路,让学生更快地找到方法,收获成功,在解题的过程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多做练习,培养创新能力

任何能力的形成都需要不断地练习,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一样。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可以用多种方法解答或是举一反三的题目,教师要将这些题目总结在一起,然后把他们穿插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不断地练习。在学生练习这些题目的过程中他们就会慢慢地形成创新意识,以后遇到问题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去创新,学生也就养成了创新的习惯。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会帮助学生不断地巩固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在以后遇到问题时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知识加以解决。

四、多给学生鼓励和支持,带给学生学习自信

作为学生,无论是小学生还是高中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和支持,老师给的鼓励就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和信心,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给学生鼓励和支持。高中学生本来学习任务就很重,学生都很紧张,这个时候教师给学生鼓劲儿不仅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气氛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压力,给学生前进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需要学生没有压力、充满信心地前进,所以教师一定要做好学生的后盾,给学生必要的支持和鼓励。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创新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难题,使学生面对千变万化的数学题型可以从容对待。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帮助学生学习还是在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在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让学生明白创新能力对现在学习和以后走上社会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地跟随老师的步伐培养创新能力,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作者:严志群 单位:江西省定南县第二中学

第六篇

一、扎实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是学生进步和能力培养的根本,一切科目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首先,在讲新的课题时,教师就要先让学生透彻地了解定理或性质的内容和运用方法,其次,在教学的时候要给学生安排一些基础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来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然后改正。这样学生就会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学生才能将知识联系起来并灵活地进行变换来应对数学难题。

二、小组合作学习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给学生独立思考和探讨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讨论解决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把重点问题给学生列出来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组织自己的见解,然后再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内展示,小组成员进行总结得出小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这就是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然后让学生慢慢形成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在小组讨论中一位学生的想法很可能给其他同学带来灵感和思路,这样学生就可以互相帮助,互相激发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才能高效地进行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在数学教学中首先要教给学生预习,预习可以先让学生了解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发现自己的疑点,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针对性地听课,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提高。其次,就是要让学生养成总结的习惯,高中数学知识点都是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学生学会总结才能将这些知识灵活地运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挖掘自己的潜能进行创新,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创新能力。

四、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问题

所谓创新就是从各个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让学生产生创新意识。例如,在做一道数学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定理出发对这道题进行解答,慢慢的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就会形成多方面思考的习惯,这样学生就会有创新意识。同时在必要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点拨,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早点收获到数学带来的快乐,增加学生的自信,让学生更努力地学习。在社会上,创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生活中,创新带给人们很多便利;在学习中,创新可以让学生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高中学习中,学习新知识很重要,但是知识的运用更加重要,如果学生只是很死板地学会了固定的知识,并不会灵活地运用,那么他就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难题。在学习中知识是固定的,但是题是活的,所以只有学会创新学生才能不断地提高和进步,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帮助学生全面地发展。

作者:薛魁功 单位:甘肃省临夏州和政县和政中学

第七篇

1.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要创新必须要有新发现,发现问题是创新的基础。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高中数学进行教学时,首先要创造一个能发现问题的良好情境,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一个条件;在教学中提出问题时,要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找到解决的方法,这样不仅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极大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2.采用多样的教学媒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中数学不同于初中数学,高中数学涉及到立体几何,三角函数,数列等知识点,为了使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教师应该在教学当中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进行动态的演示,让学生脑海中形成一个立体空间,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和想象力得以发挥!如果教学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绘图,虽然学生会花费很长时间,但是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图像的变化情况,尤其在三角函数教学时,可以深入探究三角函数的图像变化规律,对学生掌握三角函授规律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学生在绘图的时候就会发现问题,就会主动的思考问题,教师只需要进行启发性的引导,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注重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是高中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尤其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门学科,演绎性较强,高中数学和高中物理有很多的共性,那就是公式,定理,概念需要学生牢记和掌握,能够熟练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准备丰富的教学内容,例如相关的历史事件,和当时的环境,伟大的数学家是怎么发现问题的,他又如何解决的;教师也可以根据曹冲称象的故事来激发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方法;也可以在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面对同一个数学问题,每个小组要有二个解题方法与思路,让小组同学进行讨论,哪个方法更有效和便捷;小组教学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思路会更加广阔,学生们也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也会思考我当时为什么想不到呢,如果换个思考的角度我能向他们能做到吗?这样做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连续性得到锻炼,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也得到了培养。总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不同的学科教师在不同的课堂教学中加以培养,要注重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数学和物理,化学有很多的相似性,我们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具有创新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

作者:李艳 单位:包头市北重五中

第八篇

1.根据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离不开的,当今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面的才能不仅仅从课堂上学习,还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所以,教师需要将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知识的存在,让数学更贴近生活,使学生学起来有真实、亲切、自然的感觉。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这一知识时,可以让同学们对日常生活中有关圆形的物体进行列举,然后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五只猴子分别骑着圆形、正方形、梯形、长方形及三角形五种形状轮子的自行车进行比赛。然后让学生思考哪只猴子会得冠军,然后由多媒体将结果演示出来,并讨论为何骑圆形车轮自行车的猴子会得冠军。这样车轮做成圆形的原因学生会牢记于心,并且让他们能深刻体会到学好数学的必要性,产生较高的学习兴趣,产生很强的求知欲,乐于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实际解决相对简单的问题,这样会激起学生较强的学习动机,动机越强烈,就可以对学习产生较浓厚的兴趣,并且学习态度会很积极,有助于将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到最高,激起创新思维。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教导学生利用学到手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较简单的问题,留给学生足够的创新、尝试的空间。

2.冲破思维定式,注重学生参与

创新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还是一种需要创新技能的实践活动。“质疑”是创新的手段。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如果学生学会了怎样用“质疑”的技巧和方法,那么他们就会产生迫切的求知欲望,思维也会随之而活跃起来,进而就会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再用悬念法、故事法等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想、质疑,把不同于老师和课本的想法和见解提出来。不论学生提出的异议如何,教师都应耐心地给予解释和答复,鼓励学生这种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还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培养创新技能的实践舞台。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营造出平等舒适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探讨、大胆质疑。中学数学教育的显著特点是: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了解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及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家”的思维过程,从而激励他们的创新思维。

3.重视解题教学,发展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特有的思维活动,它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能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并能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通过解题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等思维素质。在解题中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独立思考、大胆猜想、质疑问难、积极争辩、寻求变异、放开思路、充分想象、巧用直观、探究多种解决方案或途径,快速、简捷、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体现。

4.充分利用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相对于习惯思维的另一种思维方式,它的基本特点是从已有思路的反方向思考问题。顺推不行,考虑逆推;直接解决不行,想办法间接解决;正命题研究过后,研究逆命题;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考虑探讨不可能性。它有利于克服思维习惯的保守性,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促进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发展。培养逆向思维的方法可从以下方面去做:第一,注意阐述定义的可逆性;第二,注意公式的逆用,逆用公式与顺用公式同等重要;第三,对问题常规提法与推断进行反方向思考;第四,注意解题中可逆性原则,如解题时正面分析受阻,可逆向思考。

5.精心设计练习,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它一般都处于后半节课,也是学生精神最容易分散的阶段,怎样才能使练习有意思,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师要着重研究解决的问题。在平时的练习中,教师可以经常设计一些开放性练习。所谓开放性练习,是指一个数学问题,它的答案不唯一或有多种解法。在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练习,给学生能够充分表现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总之,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个重大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交流;教师要鼓励、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对求新、求异的学生要大加赞赏,对于不成功的思路,也要充分肯定、鼓励,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被激发,学生的创新才能成为一种可能。

作者:孙家利 单位:沭阳县修远中学

第九篇

一、愉悦教学,激发兴趣

学生要产生创造性思维,就必须保证他们的心理轻松、愉悦,无外界压力。因此,在教学中,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使每个学生在心理上很自由,很轻松,无压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中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的思想更加活跃些,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思考时学生迸发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常常会令我们惊喜,同时,在这样的气氛下,老师还可创设一些特别情景,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的思维火花得到充分的闪耀,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中,会遇到许多像概念、公式、定理、重要结论等这类的教学,学生往往会觉得很简单但又容易犯错,有时还会手忙脚乱。对于这些方面的学习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一个重点。为了让学生对这些观念、公式、定理、重要结论有更深刻的印象,课堂上应多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地参与到这些探究活动中去,让他们自己去探究,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他们去体会探究过程中的苦与乐,去体会那种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被解决的成就感。这会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会产生极大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极大地启发他们的思维,特别是创新思维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训练,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同时,当他们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应鼓励他们沉着冷静,分组进行讨论、探索,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得出各自的结论,组与组、或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合作、协调、交流的能力。

三、积极进取,坚韧不拔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必须具有积极进取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意志。知识的学习过程,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创新的过程,而情感是维系这一过程的纽带。课堂教学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渗透内容,而且也具有丰富的情感教育功能,而这一情感教育功能的很大一部分要求具有积极进取、不怕苦、不怕难以及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精神意志。如果一个人不去追求,不思进取,不积极思维,那就会变成学习上的“废人”,不思维,不探索知识的产生,就没有自己的见解,就没有思维的火花产生,更谈不上创造,怕吃苦,遇到困难临阵退缩,不拼搏,就不会取得成功。因此,通过学生的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等意志的磨练,那么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情感就会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这一体验过程就是学生创新意识形成的过程,进一步升华为创新能力的培养。现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有很多很多的题目都是开放性的题目,这类题目往往不止一种解法。因而,老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维,积极探索,独立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各抒己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对题目进行探讨、交流,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看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者:袁波 单位:重庆市文理学院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