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模式思考3篇

时间:2022-06-06 02:51:30

导语: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模式思考3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模式思考3篇

第一篇

一、认真对待课前准备工作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不仅适用于舞台艺术大师,同样适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备好一节课,往往能够为教师增加更多的自信,并且,在教学中更好地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立足课本,遵循课标,目标明确

教材始终都是教师准备教案的重要参考依据.所以,教师要对教材中的每一个定理、定义、例题以及习题进行深入掌握,理解编者的写作思路,分清主次,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查漏补缺”.课标的设定,就是为了更好地为教师教学指明方向,所以,教师要严格按照课标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更加贴近考纲要求.在掌握了教材以及课标内容之后,教师便可以对自己所讲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并根据教学目标设定具体的教学过程.

(二)备“学生”,备“自己”

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当前的高中生都具有比较明显的“个性”,这有利于引导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但是,其亦为教师增加了不小的教学难度.所以,教师在备课阶段,要对学生的认知结构以及性格特点等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掌握,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实现“因材施教”.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一)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已经是被无数次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也是不断地被大力提倡,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随着人们对社会中的事物发生原理的理解越来越透彻,数学在其中起到了作用也是越来越为人所知,在注重实际应用的年代,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也便日益凸显.高中数学知识尽管并没有多么高深,但是,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都是可以借用其进行阐明道理的,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地借助“理论联系实际”,将数学知识深入地“填充”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同时,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会显著增强,并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探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将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前提.

(二)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

发散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运用.目前,我国的高中数学教学理念正在由传统的教学理念向素质教育理念转变,而转变的过程中,教学方式的转变则是一个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探究式、启发式以及数形结合方式已经成为高中数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其能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思维的高度发散,进而实现解决方案的不断创新,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三、注重例题的恰当选择

(一)设置巧妙的例题,并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充分地融入到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知识的“优美”,使其不再认为数学知识仅仅是“抽象的”、“抓不到的”,而是实实在在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的.

(二)借助“一题多变”,培养发散思维

思维的发散只能在不断地寻求不同的解题途径中产生.如果学生永远都遵循固定的思维模式,那只能是“存储器”,而不会成为历史的“创造者”.这样的人才并不是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断拓展思维,将各方面相关知识融会贯通.“一题多变”的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就能够很好地完成这样的任务.

四、不断反思,查漏补缺

教学前,反思以往教学设计上的不足和成功之处,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扬长避短,提高教学实效.教师还应充分地反思学生,反思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对某些问题的习惯解法,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提出的问题进行前瞻预测,知己知彼.教学中,教师多班任教时,在上一个班中的讲解时遇到的实际问题,在下一个班的教学中就要反思改进.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引领学生体会知识的生成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反思能力,对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

五、做好教学评估

传统的高中教学评价是静态的、功利性的,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错误地认为评价方法等同于纸笔测验,强调的是评价的鉴别和选拔功能.新时期课程改革重点提出:应树立发展性评价观,评价的目的在于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改进教师的教学和激励学生学习.提倡建立多元化、多方法的评价体系,既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采用口试、笔试、作业分析、课堂表现、建立成长记录、活动报告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关注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提高,表扬、鼓励后进生的进步.

作者:吴秉术工作单位: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

第二篇

一、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基础能力的培养是为学生能够建立起更好的数学素养,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指出:“疑问是发现之母”,创新来源于“问题的提出”,“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数学发展的源泉”。从这些富有哲理性的语言中就可以看到,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能够遇到一些自身都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学生如何进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来进行解决,或者是通过与教师进行咨询来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够将这种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常常出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数列与函数的联系,同时还有向量与三角恒等的变形等,这些都是数学问题在实际教学中的展现。要让学生养成这种处理问题的能力,就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最重要的内容所在。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的分析

1.创设情境

探究式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创立良好的问题情境,这样不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同时使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也更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当然,最好的情境是贴近生活和实际,所以要求老师能用科学的方法和最直接的场景来创设情境。

2.提出问题

探究式教学的核心就是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质量也是决定探究式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这样就要求探究式问题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问题不能随便提出,一定要根据教学要求提出,老师一定要注意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问题来探究,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兴趣等。

3.发散探究

探究式研究的核心载体和必要手段就是发散探究。发散探究要求在问题的指引下,学生利用发散思维,再加上老师一定的指导,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找出解决所提出问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合作和学生间的合作显得十分重要,同时也能加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师要通过丰富的例子来引导学生进入数学的殿堂

引导学生通过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通过积极的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爱好数学的兴趣。比如,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以下的内容作为进行数学知识引导的开始,函数、数列、不等式、统计、导数等。由于这些内容都是和现实的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从而提升学生不断深入学习数学的动力。高中数学必须考虑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综合因素进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这一教学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这更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作者:徐正品工作单位: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第三中学

第三篇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现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为中心的局面较常见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的一对基本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由于我国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封建家长式的教育和管理,导致学生的绝对服从、惰性和因循守旧的保守心理,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敢于放下架子,给学生创造一种敢想、敢说,敢做的开放和宽松的环境和氛围,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锻炼自己,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完善自己的人格和个性,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学生主体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阻碍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主体意识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而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弱将严重影响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应试教学造成的影响

为什么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寥寥无几?是中国人不聪明吗?在应试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答案的唯一性,极大的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牵制下,失去了创新能力。课堂教学的单一性,只偏重于知识点的传授,忽视了师生在教学中的双边活动,淡化了过程,只重视结果,学生感受不到智力劳动的快乐,学习动机被异化,学生没有必要思考也没有时间思考,教学成为没有理智挑战、窒息学生的创造性与想象力的禁锢.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差,高分低能;使学生从小接受过大的精神压力。(本文来自于《高考》杂志。《高考》杂志简介详见.)

二、新时期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1、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改变教学模式。营造环境,提高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一定能一下就想到解决一些重大问题的方法。这往往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情节环节,梳理清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动用各种形象的事物进行教学,进而进行更深层的思维,促使学生领悟知识的关键所在的同时又能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对知识的传授,或多或少忽视对新知识的探索,影响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不同的创新思维去引导学生,让学生改善学习策略,学会求知、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学会发展,学会创新,学会用多样化的思维进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限于一种。

2、教师应不断学习,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信息突飞猛进的时代,传统的、保守的教育方式以及逐渐暴露出了它的弊端,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面对新时期新课标和新教材,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最新的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并善于掌握应用到实际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有显著的优势特点:①减少教师的板书量,电子化教学使得教师将重点放在内容的整体构件上;②教师板数量少了,就可以在每堂课的内容增多些,提高教学;③新的教学方式直观效果更强,能够提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关注,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④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

3、课堂时间的有效管理,划分重点,讲解难点。应采取适当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明确并且重视到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重点强调出每一堂课的教学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借助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教育工作者所共同追求的。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非返古教学。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只有不懈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形成探究、合作、对话的课堂教学文化。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体现。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作者:付生学工作单位:肥城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