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多媒体教学融合论文
时间:2022-05-11 12:01:00
导语:数学多媒体教学融合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域名主机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页|最新|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音乐|体育|美术|科学|计算机|公文|
论文搜索:[热门]素质教育写作总结说课计划心得体会教案操行评语
首页>>数学论文>>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数学教学的知情融合
-
【加入收藏夹】【搜索相关的文章】【关闭窗口】
九江市双峰小学廖玫
[内容摘要]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的要求了知识与情感的交融性: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等等。数学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景,激活知情因素;赋予感情色彩,促进知情交融;再现知识结构,达到知情融合。使其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究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知情融合教学情景感情色彩知识结构
现代数学教学把课堂视为一个由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交织共生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在发展智能能力的同时,丰富情感世界的重要基地。课堂教学离不开情感的参与,必须把情感教育与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紧密结合,使情感和认知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构成一个整体。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虚实变化的特点,就能挖掘利用教材、环境等潜在的知情因素,启动、维护、强化学生的认识活动,使学生乐学、好学,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活知情因素.
新课标提倡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把握师生互动的情感因素。新教材也提供了具体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身临其境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景,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为认知和情感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分数加、减法”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吃西瓜”这一生活情景,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动态的故事氛围:“妈妈买了一个又大又圆的大西瓜,两个熊宝宝—大贝尔与小贝尔馋得口水都要流出来了。看,熊妈妈是怎样分西瓜的”再动态演示分西瓜、吃西瓜的过程。生动有趣的故事已完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此时,问学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思维的火花顿时被点燃了,学生提出了两只小熊分别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两只小熊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大贝尔比小贝尔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剩下了几分之几?等问题,自然地引出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巧妙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了起来。此时,想解决自己提出问题的内在需要,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由于课件清楚地演示了平均分的份数及取的份数的过程。所以,学生能自己掌握算法并理解算理。轻松、愉快的教学过程激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出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潜在的情感动力。再如:在教学生认识“上、下”时,为了避免空洞、乏味的说教,教师可先用多媒体出示一棵拟人化的老树,学生觉得非常新奇,注意力非常集中。这时,电脑发出了亲切、动听的声音:“在大森林里住着一位树爷爷,它善良慈祥,与森林里的小动物相处得非常好,每到星期天,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帮助树爷爷干活,陪它聊天,树爷爷也经常给小动物讲故事。瞧,今天都有谁来了?”这时小鸟、小松鼠、小白兔出场了。教师启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三个小动物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学生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利用多媒体,创设这样一个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故事情境,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多角度考虑问题。学生思维的空间变大了,情趣更浓了,认知和情感都得到了发展。新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等,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多媒体现代化技术为数学这一“思维的体操”提供了崭新的“表演舞台”,最大限度地激活了知识因素和学生的情感因素,使数学教学取得“印象深、氛围雅、感受新”的明显效果。
二、赋予情感色彩,促进知情交融.
教学中,认知、情感应相互作用,贯穿于始终,直至教学目标的实现。多媒体技术生动有趣的形象、五颜六色的实物图形、明快动听的音乐,可以把缺乏情感因素的内容,在教学中赋予情感色彩,促进知情交融。
例如,教学“分类”一课,通过多媒体演示去商店购物的过程,围绕“琳琅满目的商品怎样方便顾客购买呢?”让学生明白商店的物品为什么要分类放置,再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参与“我是小小送货员”的活动,把“商店”的货物进行分类、整理,实际体验分类活动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说出分类的依据,分类理由,从而理解分类的思维方式、掌握分类的方法。学生在享受了劳动的快乐、成功的喜悦之余,收获最大的是掌握了劳动的技能—分类的方法。教学目标就在这有滋有味的活动中达到了,还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新理念。再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在揭示了圆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后,利用生动的电视画面、轻松的音乐把儿童带到这样的故事场面:小猴要逛公园,先坐正方形轮子的小车,小车动不了。接着改乘椭圆形轮子的小车,车子开动了,但小猴忽上忽下,惊魂不定。最后它登上圆形轮子的小车,小车滚滚向前,小猴舒心惬意。看到小猴一波三折的坐车经历,同学们都满意地笑了。这时,教师用亲切的语言,启发大家想一想:你们见过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正方形,三角型的车轮不行?椭圆是没棱没角的,为什么也不行?圆形轮子的小车行走为什么会平平稳稳?小猴坐车问题的圆满解决,学生自然会产生找原因的心理冲动,带着良好的心态进行思考,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圆上任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即同一圆中半径都相等的特征,还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既巩固了新知,又激发了兴趣,知情自然融为一体。利用多媒体教学创造生动活泼的氛围,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在愉悦中主动探索,在过程中发展思维,获取知识,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情感品质.
三、再现知识结构,达到知情融合.
数学知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数学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的应是一个丝丝入扣的知识网,每个知识点的形成不是教师灌输的,是在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发展的,是不断完善的过程。多媒体技术在再现知识间的联系、直指实质、突出重点方面的优势,能使学生掌握知识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爱学数学的兴趣。
例如:为了加深对直线、射线、线段三者关系的理解,在屏幕上先映出一条光亮的线段,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端点有两个,再使一个亮点向一旁延伸,从而造成有关射线的具体生动的表现,认识到它与线段间的关系,看到射线的端点只有一个,最后使光亮的线段向两旁延伸,使学生看到直线的形象,认识到直线无端点。这种动感的演示,容易使学生一次形成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及其三者的联系与区别。由于学生们亲眼看到那些变化过程及图文并茂的形象,对概念的印象非常深刻,使抽象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再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可以把圆转化成长方形进行面积公式的推导,安排了实践操作:让学生把圆等分成8、16等份,进行拼摆,发现圆可以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但由于材料的限制和学生动手能力有限,很难再继续等分下去。此时电脑演示把圆等分成32、64……等份,拼摆的图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学生不难想象随着等分份数越来越多,圆形最终是可以转化成长方形的,并且拼摆成的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同圆形的周长、半径的关系也一目了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也就水到渠成了。由于多媒体技术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整与散、虚与实之间的互相转换,所以能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克服了人类感官的局限性,揭示了现象的本质,减少了学生观察的困难,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现了传统媒体无法实现的教学功能。学生学得轻松,且印象深刻。认知和情感都得到了和谐发展,获得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事实证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当努力促进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形成认知情感相辅想相成、和谐统一、主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最大限度地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 上一篇:数学课程信息技术发展论文
- 下一篇:数学教学信息技术运用论文